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成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39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和固定底座,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插接有穿刺针,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圈,导管本体靠近穿刺针的一侧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Y形连接管,所述Y形连接管远离导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转换接头。本技术方案将连续神经阻滞导管中植入弹簧圈,可塑性增强,可以实现置管全程超声可视化,有利于导管位置的调整,防止导管打折;本技术方案可以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导致神经阻滞失败,同时,采用卡槽方式,无需缝线固定,创伤感染的风险更低。创伤感染的风险更低。创伤感染的风险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根据外科手术时长和需要延长麻醉时间,以及术后持续神经阻滞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常常将局部麻醉药持续注入神经丛的部位,以发挥持续镇痛的效应。通过神经阻滞穿刺针引导,将长约20cm的神经阻滞导管置入神经丛旁边潜在的组织间隙,使用外科缝线将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于皮肤,将其余部分导管利用敷贴固定,导管末端连接镇痛泵,通过镇痛泵经连续神经阻滞导管持续注入止痛药。该神经阻滞导管的材质要求软硬适度。如果导管材质较硬,则容易刺穿神经的浆膜或筋膜,导致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会注入其它解剖层次,最终导致操作失败。如果导管材质太软,缺乏支撑力,在徒手置管过程中,容易在穿刺针尾端手指与针尾之间的空间弯折,造成置管困难,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导管打折,导致神经阻滞失败。另外,传统的神经阻滞导管置管操作中,常将神经阻滞导管向病人体内输送达到一定余量后,再回撤神经阻滞导管,进而将其置于预定的合适位置,无法在置入阶段精确控制置管深度,置入后回撤的方法,会增加人体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0003]现有的神经阻滞导管在超声下显影不佳,不便于置管过程中精确定位导管尖端距离神经丛的位置。同时,现有技术在操作时,需要将阻滞导管缝扎于皮肤,这样会增大阻滞导管断裂的可能性,也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患者的医疗风险增大。因此,开发一种便于固定,可精准定位,不易打折的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0004]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202122544945.8中公开的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虽然,该技术,当需要固定阻滞导管时,先将阻滞导管抵接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再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然后通过固定件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但是该技术方案设计方案复杂,结构过于庞大,不便于贴无菌贴膜覆盖,使用过程中有导管脱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和固定底座,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插接有穿刺针,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圈,导管本体靠近穿刺针的一侧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Y形连接管,所述Y形连接管远离导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转换接头。
[0009]可选的,所述穿刺针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可在超声下清晰显影,长度为10cm,表面每隔1cm设有刻度,中间为空心结构。
[0010]可选的,所述导管本体、Y形连接管和转换接头均采用医用PVC高分子材料。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置有U形卡槽,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滑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导向滑杆的外表面上。
[0012]可选的,所述U形卡槽的数量为四个,交错设置,位于同一侧的U形卡槽之间设置有控制环。
[0013]可选的,所述固定底座远离U形卡槽的一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的数量为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固定底座的底面上。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方案将连续神经阻滞导管中植入弹簧圈,可塑性增强,可以实现置管全程超声可视化,有利于导管位置的调整,防止导管打折;
[0017]2.本技术方案可以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导致神经阻滞失败,同时,采用卡槽方式,无需缝线固定,创伤感染的风险更低;
[0018]3.本技术方案将穿刺针与导管相结合,设计成套管针形式,确保置管过程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导管本体;2、固定底座;3、穿刺针;4、金属弹簧圈;5、Y形连接管;6、转换接头;7、导向滑杆;8、U形卡槽;9、第一弹簧;10、粘合剂;11、控制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1和固定底座2,导管本体1的一端插接有穿刺针3,导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圈4,导管本体1靠近穿刺针3的一侧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Y形连接管5,Y形连接管5远离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转换接头6,穿刺针3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可在超声下清晰显影,长度为10cm,表面每隔1cm设有刻度,中间为空心结构,导管本体1、Y形连接管和转换接头6均采用医用PVC高分子材料,固定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
限位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滑杆7,导向滑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端设置有U形卡槽8,连接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滑槽的内壁上,第一弹簧9套接在导向滑杆7的外表面上,U形卡槽8的数量为四个,交错设置,位于同一侧的U形卡槽8之间设置有控制环11,固定底座2远离U形卡槽8的一面设置有粘合剂10,粘合剂10的数量为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固定底座2的底面上。
[0027]使用时,首先,采用无菌消毒剂消毒拟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在超声引导下,将神经阻滞穿刺针3置入目标神经丛周围,左手固定导管本体1,右手退出穿刺针3。退出穿刺针3后,超声再次确认导管本体1位于神经丛周围,置管成功;其次,将转换接头6与Y形连接管5牢固连接,随后,通过拉动控制环11,挤压第一弹簧9,将两侧U形卡槽8分开,将Y形连接管5放到U形卡槽8之间,随后,松开控制环11,在第一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将Y形连接管5卡到U形卡槽8之间,随后将固定底座2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并调节Y形连接管5的位置,避免Y形连接管5张力太紧或太松。最后使用透明无菌贴膜覆盖整个导管和固定装置。术后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超声定位再次判断导管本体1位置。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将连续神经阻滞导管中植入弹簧圈,可塑性增强,可以实现置管全程超声可视化,有利于导管位置的调整,防止导管打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1)和固定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插接有穿刺针(3),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圈(4),导管本体(1)靠近穿刺针(3)的一侧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Y形连接管(5),所述Y形连接管(5)远离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转换接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3)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可在超声下清晰显影,长度为10cm,表面每隔1cm设有刻度,中间为空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Y形连接管(5)和转换接头(6)均采用医用PVC高分子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神经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