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36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属于农业机械;豁口式壳体通过支撑轴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器座上,压簧安装在器座与豁口式壳体之间部位上,在豁口式壳体内可转动地安装双锯片刀组,固装在豁口式壳体上端外部中心部位的动力马达与双锯片刀组连接,在豁口式壳体豁口端侧部位处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Ⅰ轴和Ⅱ轴,在Ⅰ轴端部上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主动圆柱齿轮,两个扭簧套配在Ⅰ轴上,座板固装在Ⅰ轴上,两个扭簧的同一侧端部与座板固装,在两个扭簧另一侧之间部位上连接安装转套,缓冲框架固装在座板上,从动圆柱齿轮和三凸台均布凸轮固装在Ⅱ轴上;本器切割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为花叶用麻机械化收割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支持。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使用的切割器。

技术介绍

[0002]切割器是农作物田间收割作业使用的核心工作部件,影响和决定着对农作物茎秆的切割质量和效果。目前,农作物茎秆切割装置主要包括动刀齿条往复运动切割器和锯齿圆盘回转切割器两种型式。动刀齿条往复运动切割器适用于平作或垄作的水稻、小麦、大豆等密植作物的切割作业,锯齿圆盘回转切割器适用于玉米、高梁和甘蔗等茎秆质地相对疏松的垄作高杆作物的切割作业。
[0003]花叶用麻是一种种植株距在0.8米以上,成熟时植株株高达到1.7一2米,植株根部主干直径在5

7厘米且木质化的垄作作物。现有动刀齿条往复运动切割器根本无法承担和完成对花叶用麻植株的切割作业,而现有的锯齿圆盘回转切割器在切割作业过程中由于无法对硬度大、木质化的花叶用麻植株主干实现瞬时切断,在切割作业过程中会受到花叶用麻植株的不连续撞击和迟滞阻碍,造成锯齿圆盘刀整体变形或断齿,收割作业无法持续正常进行。
[0004]基于上述现有的切割器无法满足花叶用麻植株的收割需求,目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多以人工手持电锯的方式进行,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作业环境恶劣、作业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花叶用麻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花叶用麻收割作业使用的实际要求,研究设计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达到适应和满足花叶用麻收割作业使用需要,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故障少、使用成本低,实现了为花叶用麻机械化收割提供技术支持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器座上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地插配安装两根支撑轴,豁口式壳体固装在两根支撑轴外端部上,在所述器座上,位于两根支撑轴中间部位处配装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面分别与器座和豁口式壳体呈挤压接触配合,在所述豁口式壳体内可转动地安装双锯片刀组,动力马达固装在豁口式壳体上端外部的中心部位上,所述动力马达与双锯片刀组相互连接,在所述豁口式壳体上位于豁口端侧部位处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Ⅰ轴和Ⅱ轴,在所述Ⅰ轴端部上通过单向轴承可单向相对转动地安装主动圆柱齿轮,座板固装在Ⅰ轴上,形状对称的两个扭簧相互间留有间距的分别套装在Ⅰ轴上,所述两个扭簧的同一侧端部与座板固装,在两个扭簧的另一侧端部之间部位上相互连接的套装转套,缓冲框架固装在座板上,所述缓冲框架与双锯片刀组呈重叠插入配合或脱离重叠插入配合,在所述Ⅱ轴上依次固装从动圆柱齿轮和三凸台均布凸轮,所述的从动圆柱齿轮与主动圆柱齿轮相啮合,主动圆柱齿轮与从动圆柱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3,所述的转套与三凸台均布凸轮呈紧密接触配合,至此构成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
[0007]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切割器整体吸震减震和对双锯片刀组保护缓震吸震相结合的机构,避免和消除了双锯片刀组在切割花叶用麻茎杆时受到花叶用麻茎杆的强力撞击而造成的刀体变形和断齿损坏,同时切割器整体吸震减震的过程延长了双锯片刀组与花叶用麻茎杆的切割接触时间,解决了现有的锯齿圆盘回转切割器在切割作业过程中无法对硬度大、木质化的花叶用麻植株主干瞬时切断而造成的迟滞阻碍问题,可靠有效的保护了双锯片刀组的使用安全,具有有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适应性强、切割作业效率高、作业使用安全性好、故障率低的特点,为花叶用麻收割作业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Ⅰ轴与单向轴承、主动圆柱齿轮、扭簧、座板、缓冲框架及转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Ⅱ轴与从动圆柱齿轮、三凸台均布凸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三凸台均布凸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缓冲框架初始位置时三凸台均布凸轮与转套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0013]图6是缓冲框架旋转13.5
°
时三凸台均布凸轮与转套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0014]图7是缓冲框架旋转接近40
°
时三凸台均布凸轮与转套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0015]图中件号说明:1、器座2、压簧3、豁口式壳体4、双锯片刀组5、缓冲框架6、座板7、扭簧8、三凸台均布凸轮9、Ⅰ轴10、Ⅱ轴11、从动圆柱齿轮12、主动圆柱齿轮13、动力马达14、支撑轴15、转套16、单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17]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在器座1上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地插配安装两根支撑轴14,豁口式壳体3固装在两根支撑轴14外端部上,在所述器座1上,位于两根支撑轴14中间部位处配装压簧2,所述压簧2的两端面分别与器座1和豁口式壳体3呈挤压接触配合,在所述豁口式壳体3内可转动地安装双锯片刀组4,动力马达13固装在豁口式壳体3上端外部的中心部位上,所述动力马达13与双锯片刀组4相互连接,在所述豁口式壳体3上位于豁口端侧部位处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Ⅰ轴9和Ⅱ轴10,在所述Ⅰ轴9端部上通过单向轴承16可单向相对转动地安装主动圆柱齿轮12,座板6固装在Ⅰ轴9上,形状对称的两个扭簧7相互间留有问距的分别套装在Ⅰ轴9上,所述两个扭簧7的同一侧端部与座板6固装,两个扭簧7的另一侧之间部位上相互连接的套装转套15,缓冲框架5固装在座板6上,所述缓冲框架5与双锯片刀组4呈重叠插入配合或脱离重叠插入配合,在所述Ⅱ轴10上依次固装从动圆柱齿轮11和三凸台均布凸轮8,所述的从动圆柱齿轮11与主动圆柱齿轮12相啮合,主动圆柱齿轮12与从动圆柱齿轮11之间的传动比为1:3,所述的转套15与三凸台均布凸轮8呈紧密接触配合。所述的的动力马达13包括电马达、液压马达和气马达。
[0018]作业使用时,将本切割器通过器座1整体安装在花叶用麻收割机的割台上,随机具向前运动,启动动力马达13,动力马达13的旋转动力驱动双锯片刀组4在豁口式壳体3内转动,当站立在田间的花叶用麻植株茎秆撞击触碰到缓冲框架5时,花叶用麻植株茎秆对本切
割器的撞击力通过缓冲框架5分别被压簧2和扭簧7消化吸收,被扭簧7吸收的撞击力通过座板6带动Ⅰ轴9和主动圆柱齿轮12圆周转动,在Ⅰ轴9和主动圆柱齿轮12圆周转动13.5
°
的过程中,缓冲框架5与双锯片刀组4由初始位置进入到插入重叠配合,此时,双锯片刀组4在豁口式壳体3的豁口处与花叶用麻植株茎秆接触,进行切割,与此同步,主动圆柱齿轮12驱动从动圆柱齿轮11旋转,在从动圆柱齿轮11驱动下,Ⅱ轴10带动三凸台均布凸轮8转动40
°
,与三凸台均布凸轮8接触配合的转套15从三凸台均布凸轮8的台顶处滑落到台底释放了扭簧7的扭力,扭簧7处于自由状态,降低了双锯片刀组4对花叶用麻植株茎秆切割时的前进阻力;切割中的花叶用麻植株茎秆推动缓冲框架5带动Ⅰ轴9和主动圆柱齿轮12继续进行圆周转动到40
°
,主动圆柱齿轮12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叶用麻收割作业切割器,其特征在于:在器座(1)上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地插配安装两根支撑轴(14),豁口式壳体(3)固装在两根支撑轴(14)外端部上,在所述器座(1)上,位于两根支撑轴(14)中间部位处配装压簧(2),所述压簧(2)的两端面分别与器座(1)和豁口式壳体(3)呈挤压接触配合,在所述豁口式壳体(3)内可转动地安装双锯片刀组(4),动力马达(13)固装在豁口式壳体(3)上端外部的中心部位上,所述动力马达(13)与双锯片刀组(4)相互连接,在所述豁口式壳体(3)上位于豁口端侧部位处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安装Ⅰ轴(9)和Ⅱ轴(10),在所述Ⅰ轴(9)端部上通过单向轴承(16)可单向相对转动地安装主动圆柱齿轮(12),座板(6)固装在Ⅰ轴(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高勇公衍峰项洪涛张晓青徐宏扬刘伟光袁玉龙朱士强贾彪张媛媛王德明李厚贵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绥化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