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94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弹性上衣,属于上衣技术领域,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上衣,穿着者的手臂弯曲使得手肘抵接衣袖时,衣袖肘部的位置成型的交叠部能够通过受到抵接力而展开,以此分担衣袖直接受到抵接力的作用,有效缓解衣袖因为直接受力而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持衣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上衣


[0001]本技术涉及上衣
,具体为弹性上衣。

技术介绍

[0002]上衣,即上身所穿着的衣物。
[0003]上衣的现有技术中,具有使用梭织面料制成的外套款式的上衣,例如梭织牛仔布,通常此种面料所制成的上衣衣袖的位置会因为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性能以及防风性能为目的而成型得较为地贴合手臂轮廓。
[0004]但是梭织面料的弹性较难支持面料进行较大程度的拉伸,导致当穿着者的手臂进行弯曲动作时,手臂会带动着衣袖朝肩膀方向移动,导致被上衣覆盖的内衬从衣袖处漏出,穿着者通常后续还需要对袖口位置进行拉扯归位。
[0005]所以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弹性效果的上衣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弹性上衣。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弹性上衣,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所述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所述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拉件包括若干缝合连接交叠部两侧衣袖的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若干所述左拉绳与右拉绳沿衣袖朝向袖口的方向交错布置。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连接衣袖的两端分别为靠近交叠部布置的一端以及远离交叠部布置的一端,并且若干所述左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若干所述右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叠部展开后的面积呈自两边朝中间逐渐增大的结构。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体由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编织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束由氨纶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捻制而成。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纱束由竹炭纤维以及涤纶色丝纤维捻制而成。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穿着者的手臂弯曲使得手肘抵接衣袖时,衣袖肘部的位置成型的交叠部能够通过受到抵接力而展开,以此分担衣袖直接受到抵接力的作用,有效缓解衣袖因为直接受力而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持衣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体现手臂自然垂下时衣袖的状态;
[0018]图2为本技术衣袖的截面剖视图一;
[0019]图3为本技术衣袖的截面剖视图二;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体现手臂弯曲时衣袖的状态;
[0021]图5为本技术衣体的组织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第一纱束的结构切片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第二纱束的切片图。
[0024]图中:1、衣体;2、衣袖;3、左拉绳;4、右拉绳;5、第一纱束;6、第二纱束;7、氨纶纤维;8、涤纶纤维;9、竹炭纤维;10、涤纶色丝纤维;21、交叠部。
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弹性上衣,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衣体1,衣体1的两侧成型均一体成型有衣袖2,其中在衣袖2裁剪时,于衣袖2布料的肘部位置额外裁切出一块面料,衣袖2在缝制时,将该面料位置进行横截面为Z形的层叠热压处理,再将该面料沿Z形横截面的两端与衣袖2的主体部分缝合在一起,使得该面料的层叠结构能够在被穿着者的手顶开时能够在其两端保持住层叠的痕迹,便于后续恢复原样,手臂自然垂下时交叠部21受到衣袖2的遮盖,而这个被衣袖2所遮盖的层叠结构称为交叠部21,其中交叠部21在被抵接后将展开,其展开后的面积呈自两边朝中间逐渐增大的结构,即其被手肘抵接位置的宽度最大,此种结构也符合面料受到点作用力后的受力分布。
[0027]如图2以及图3所示,而为了提高交叠部21的恢复效果,防止交叠部21出现无法自然恢复原样的情况出现,在衣袖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21两侧的牵拉件,其中牵拉件包括若干条缝合连接交叠部21两侧衣袖2的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并且若干左拉绳3与右拉绳4沿衣袖2朝向袖口的方向交错布置,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左拉绳3与右拉绳4总的数量与两者的直径以及交叠部21沿衣袖2朝向袖口方向的长度有关,本具体实施例中相邻的左拉绳3与右拉绳4间隔一厘米布置,并且布置位置从交叠部21的上端直至交叠部21的下端,通过平衡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的数量以及所带来的总牵拉力的关系,使得手臂在弯曲时减少对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被牵扯时的弹性恢复力的感知。
[0028]初始状态下,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均处于绷紧的状态,当交叠部21受到来自穿着者肘部的抵接时,将会使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被拉长,从而给予被打开的交叠部21恢复原样的作用力。
[0029]如图3以及图4所示,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连接衣袖2的两端分别为靠近交叠部21布置的一端以及远离交叠部21布置的一端,并且若干左拉绳3的两端相距交叠部21的距离
相同,若干右拉绳4的两端相距交叠部21的距离相同,使得交叠部21两侧所受到来自左拉绳3以及右拉绳4的作用力能够更加均匀,从而使得交叠部21能够在穿着者的手臂处在自然状态下后能够更快地恢复。
[0030]使用效果:当穿着者的手臂因弯曲而使得手肘抵接衣袖2时,衣袖2肘部的位置成型的交叠部21能够通过受到抵接力而展开,以此分担衣袖2直接受到抵接力的作用,有效缓解衣袖2因为直接受力而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持衣袖2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
[0031]如图5所示,衣体1由第一纱束5以及第二纱束6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纱束5以及第二纱束6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加强斜纹组织的经纱组织点为浮、纬纱组织点为沉,加强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加强斜纹组织的斜纹纹路清晰,并且其布料较为地紧密厚实,使用此种布料所制成的上衣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
[0032]如图6所示,第一纱束5由氨纶纤维7以及涤纶纤维8通过捻线机加捻而成,其中第一纱束5采用氨纶纤维7作为芯纱,在其外加捻缠绕有涤纶纤维8,使得第一纱束5具有弹性优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上衣,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所述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包括若干缝合连接交叠部两侧衣袖的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若干所述左拉绳与右拉绳沿衣袖朝向袖口的方向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连接衣袖的两端分别为靠近交叠部布置的一端以及远离交叠部布置的一端,并且若干所述左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若干所述右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娥林东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鸿途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