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50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震勘探仪器,包括主机箱及设置在主机箱下壁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打好的安装孔内放入检测杆,俯视方向按顺时针转动手柄,手柄带动转动套旋转,通过转动套与检测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关系使得转动套向下移动,带动滑动套下移,从而通过撑开结构将三组支撑板展开,将检测杆支撑在安装孔内侧壁,与安装孔紧密结合,检测结果准确,支撑板外壁设置有可转动打开的尖头杆,安装前可打开尖头杆,支撑板展开的过程中尖头杆可刺入土层,可大大提高安装的稳定性。装的稳定性。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震勘探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地震勘探设备
,尤其涉及地震勘探仪器。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勘探是指人工激发所引起的弹性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0003]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将若干个检波器检测杆插入地面内部对地震波进行采集,但是现有检波器使用时,由于地面打的安装孔较难达到合适的安装尺寸,而现有的检波器检测杆大多为固定式结构,安装孔过大的话检测杆与土层结合不紧密,不能有效获取地震波,安装孔过小又导致无法插入检测杆,针对该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检波器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地震勘探仪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地震勘探仪器,包括主机箱及设置在主机箱下壁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与检测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边滑动套沿着检测杆圆周侧壁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检测杆外壁且位于滑动套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滑动套、固定套外壁通过撑开结构设置有三组用于固定检测杆的支撑板,三组所述支撑板均以检测杆轴心为中心呈圆周等分分布,所述支撑板远离检测杆的一侧设置有用增加固定效果的加固结构,所述滑动套与检测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套沿着检测杆轴向移动的驱动结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防转结构包括滑动槽、导向柱,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检测杆外壁且滑动槽长度方向与检测杆轴心线平行,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滑动套内壁,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与滑动套轴心线垂直,所述导向柱朝向滑动套轴心线的一端贯穿滑动套内壁并伸入至滑动槽。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撑开结构包括第二支臂、两组第一支臂,所述支撑板朝向检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左右分布的连接架,两组所述连接架内壁且靠近上端位置均设置有长度方向与支撑板长度方向平行的长孔,所述第二支臂转动连接在固定套外壁,所述第二支臂远离固定套的一端通过挂销与两组长孔滑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支臂均转动连接在滑动套外壁,两组所述第一支臂远离滑动套的一端分别与两组连接架靠近下端位置转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二支臂位于两组第一支臂之间且第二支臂长度方向居中位置与两组第一支臂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加固结构为尖头杆,所述支撑板远离检测杆的一侧设置有凹陷与支撑板外表
面的收纳槽,所述尖头杆转动连接在收纳槽内侧壁,所述尖头杆通过转杆与收纳槽内侧壁且靠近上壁位置转动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套、手柄,所述转动套螺纹连接在检测杆外壁且位于滑动套上方,所述转动套下端与滑动套上端通过转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转动套外壁,所述转动套与检测杆之间通过内六角螺丝锁紧。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地震勘探仪器,在打好的安装孔内放入检测杆,俯视方向按顺时针转动手柄,手柄带动转动套旋转,通过转动套与检测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关系使得转动套向下移动,带动滑动套下移,从而通过撑开结构将三组支撑板展开,将检测杆支撑在安装孔内侧壁,与安装孔紧密结合,检测结果准确。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地震勘探仪器,支撑板外壁设置有可转动打开的尖头杆,安装前可打开尖头杆,支撑板展开的过程中尖头杆可刺入土层,可大大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地震勘探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地震勘探仪器的支撑板及撑开结构侧面局部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地震勘探仪器的检测杆与滑动套连接结构侧面局部剖视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检测杆;2、主机箱;3、滑动套;4、固定套;5、第一支臂;6、第二支臂;7、支撑板;8、尖头杆;9、转动套;10、手柄;11、连接架;12、长孔;13、挂销;14、收纳槽;15、滑动槽;16、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图1到图3,本技术提供的地震勘探仪器:包括主机箱2及设置在主机箱2下壁的检测杆1,检测杆1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套3,滑动套3与检测杆1之间设置有用于边滑动套3沿着检测杆1圆周侧壁转动的防转结构,防转结构包括滑动槽15、导向柱16,滑动槽15设置在检测杆1外壁且滑动槽15长度方向与检测杆1轴心线平行,导向柱16固定连接在滑动套3内壁,导向柱16长度方向与滑动套3轴心线垂直,导向柱16朝向滑动套3轴心线的一端贯穿滑动套3内壁并伸入至滑动槽15,导向柱16伸入滑动槽15的一端与滑动槽15内侧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滑动套3只能沿着检测杆1长度方向移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0026]检测杆1外壁且位于滑动套3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滑动套3、固定套4外壁通过撑开结构设置有三组用于固定检测杆1的支撑板7,三组支撑板7均以检测杆1轴心为中心呈圆周等分分布,撑开结构包括第二支臂6、两组第一支臂5,支撑板7朝向检测杆1的一侧固定
连接有两组呈左右分布的连接架11,两组连接架11内壁且靠近上端位置均设置有长度方向与支撑板7长度方向平行的长孔12,第二支臂6转动连接在固定套4外壁,第二支臂6远离固定套4的一端通过挂销13与两组长孔12滑动连接,两组第一支臂5均转动连接在滑动套3外壁,两组第一支臂5远离滑动套3的一端分别与两组连接架11靠近下端位置转动连接,第二支臂6位于两组第一支臂5之间且第二支臂6长度方向居中位置与两组第一支臂5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两组第一支臂5和第二支臂6,将滑动套3朝向固定套4移动时支撑板7可朝远离检测杆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抵住安装孔的内侧壁,对检测杆1进行固定;
[0027]支撑板7远离检测杆1的一侧设置有用增加固定效果的加固结构,加固结构为尖头杆8,支撑板7远离检测杆1的一侧设置有凹陷与支撑板7外表面的收纳槽14,尖头杆8转动连接在收纳槽14内侧壁,尖头杆8通过转杆与收纳槽14内侧壁且靠近上壁位置转动连接,尖头杆8可在安装前转动打开,支撑板7被撑开时尖头杆8预先刺入土层,起到加固的作用;
[0028]滑动套3与检测杆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套3沿着检测杆1轴向移动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震勘探仪器,包括主机箱(2)及设置在主机箱(2)下壁的检测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1)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套(3),所述滑动套(3)与检测杆(1)之间设置有用于边滑动套(3)沿着检测杆(1)圆周侧壁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检测杆(1)外壁且位于滑动套(3)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所述滑动套(3)、固定套(4)外壁通过撑开结构设置有三组用于固定检测杆(1)的支撑板(7),三组所述支撑板(7)均以检测杆(1)轴心为中心呈圆周等分分布,所述支撑板(7)远离检测杆(1)的一侧设置有用增加固定效果的加固结构,所述滑动套(3)与检测杆(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套(3)沿着检测杆(1)轴向移动的驱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勘探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包括滑动槽(15)、导向柱(16),所述滑动槽(15)设置在检测杆(1)外壁且滑动槽(15)长度方向与检测杆(1)轴心线平行,所述导向柱(16)固定连接在滑动套(3)内壁,所述导向柱(16)长度方向与滑动套(3)轴心线垂直,所述导向柱(16)朝向滑动套(3)轴心线的一端贯穿滑动套(3)内壁并伸入至滑动槽(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勘探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结构包括第二支臂(6)、两组第一支臂(5),所述支撑板(7)朝向检测杆(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左右分布的连接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春香李培王广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