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45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包括转化层,转化层的顶部安装有引导舱,引导舱背离转化层的一侧安装有聚波层,聚波层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搬运主体,聚波层靠近搬运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电池正极,聚波层的底部且在引导舱的内部安装有游离层,转化层背离游离层的一侧安装有对接件,对接件的表明安装有电池负极;该种光伏电池通过设有转化层、电池正极、电池负极,有利于实现装置对太阳光的转化功能,保证能源绿色,避免为污染产生,通过设有引导舱、聚波层、游离层,有利于增加阳光收集效率,保证转换质量,提高能量转化率,通过设有搬运主体、对接件,有利于实现对装置的串联搬运功能,增加装置可靠性,维护使用体验。维护使用体验。维护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通过吸收太阳光,转化热量,达到充放电的效果,由于其绿色高效无污染,光伏电池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0003]但是现有的光伏电池在接收太阳光时,由于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阳光损失严重,转换效率低,且由于电池的阴阳极裸露在外,在进行串联安装时,不易搬运,造成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池,包括转化层,所述转化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舱,所述引导舱背离转化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聚波层,所述聚波层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搬运主体,所述聚波层靠近搬运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所述聚波层的底部且在引导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游离层,所述转化层背离游离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负极;
[0006]进一步的,所述聚波层包括减返主轴,所述减返主轴共设置两个,所述减返主轴并列对称设置,所述减返主轴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聚波层的顶部,所述减返主轴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减返主轴内部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所述减返主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返副轴,所述减返副轴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对接件,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另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减返副轴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主轴,所述扩散主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所述扩散主轴背离电池正极的一侧且在减返主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副轴,所述扩散副轴可以将吸收的阳光转化成多穴电子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搬运主体包括反射立板,所述反射立板的底部活动卡接在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反射立板的两侧活动卡接有搬运基架,所述反射立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内部固定套接在引导舱的表面,所述搬运基架的底部固定卡接在引导舱的顶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搬运基架的底部活动卡接在第二卡槽的内部,所述搬运基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载主杆,所述承载主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承载副杆,所述承载副杆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的外侧固定连接在搬运基架的内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游离层包括引导面层,所述引导面层等距并列设置,所述引导面层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聚波层的底部,所述引导面层背离引导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
电场主体,所述电场主体可以产生引导聚波层中的多穴电子对的电场,所述电场主体背离引导面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导基层,所述引导基层可以将聚波层中的多穴电子对转化成空穴电子。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引导基层的底部且在转化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引导主体,所述引导主体可以将引导基层产生的空穴电子引导到转化层中,通过转化层的转化处理后,被装置的电池正极、电池负极收集转化成电能,所述引导基层的底部另固定连接有阻扰件,所述阻扰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化层的内部,所述阻扰件可以防止引导舱中电子空穴重新转换成多穴电子对。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转化层、电池正极、电池负极,有利于实现装置对太阳光的转化功能,保证能源绿色,避免为污染产生。
[0014]2.本技术通过设有引导舱、聚波层、游离层,有利于增加阳光收集效率,保证转换质量,提高能量转化率。
[0015]3.本技术通过设有搬运主体、对接件,有利于实现对装置的串联搬运功能,增加装置可靠性,维护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聚波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搬运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游离层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转化层;2、引导舱;3、聚波层;301、减返主轴;302、第一卡槽;303、减返副轴;304、第二卡槽;305、扩散主轴;306、扩散副轴;4、搬运主体;401、反射立板;402、第三卡槽;403、搬运基架;404、承载主杆;405、承载副杆;406、限制件;5、电池正极;6、游离层;601、引导面层;602、电场主体;603、引导基层;604、阻扰件;605、引导主体;7、对接件;8、电池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光伏电池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图1
‑3‑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包括转化层1,转化层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舱2,引导舱2背离转化层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聚波层3,聚波层3包括减返主轴301,减返主轴301共设置两个,减返主轴301并列对称设置,减返主轴3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聚波层3的顶部,减返主轴30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302,减返主轴301内部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4,减返主轴3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返副轴303,减返副轴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主轴305,扩散主轴30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5,扩散主轴305背离电
池正极5的一侧且在减返主轴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副轴306,扩散副轴306可以将吸收的阳光转化成多穴电子对,减返副轴303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304,第二卡槽304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对接件7,第二卡槽304的内部另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4,聚波层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搬运主体4,聚波层3靠近搬运主体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5,聚波层3的底部且在引导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游离层6,游离层6包括引导面层601,引导面层601等距并列设置,引导面层60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聚波层3的底部,引导面层601背离引导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电场主体602,电场主体602可以产生引导聚波层3中的多穴电子对的电场,电场主体602背离引导面层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导基层603,引导基层603的底部且在转化层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引导主体605,引导主体605可以将引导基层603产生的空穴电子引导到转化层1中,通过转化层1的转化处理后,被装置的电池正极5、电池负极8收集转化成电能,引导基层603的底部另固定连接有阻扰件604,阻扰件60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化层1的内部,阻扰件604可以防止引导舱2中电子空穴重新转换成多穴电子对,引导基层603可以将聚波层3中的多穴电子对转化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包括转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层(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舱(2),所述引导舱(2)背离转化层(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聚波层(3),所述聚波层(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搬运主体(4),所述聚波层(3)靠近搬运主体(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5),所述聚波层(3)的底部且在引导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游离层(6),所述转化层(1)背离游离层(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接件(7),所述对接件(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负极(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波层(3)包括减返主轴(301),所述减返主轴(301)共设置两个,所述减返主轴(301)并列对称设置,所述减返主轴(3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聚波层(3)的顶部,所述减返主轴(30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302),所述减返主轴(301)内部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4),所述减返主轴(3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返副轴(303),所述减返副轴(303)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304),所述第二卡槽(304)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对接件(7),所述第二卡槽(304)的内部另活动卡接有搬运主体(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返副轴(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主轴(305),所述扩散主轴(30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正极(5),所述扩散主轴(305)背离电池正极(5)的一侧且在减返主轴(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扩散副轴(30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意凤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皇氏阳光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