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38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旨在优化缆机布置方式,突破常规缆机布置的限制,在保证有效工作覆盖范围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包括至少两台缆机,缆机由缆机固定端、含弧形轨道的缆机移动端、索道系统和移动小车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台缆机位于低层空间区域内,其余的缆机位于高层空间区域内,低层空间区域位于高层空间区域的下方,且低层空间区域内缆机的索道系统与高层空间区域内缆机的索道系统呈空间交叉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尤其适用于工程施工缆机布置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差,浇筑区覆盖范围延两个方向伸展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尤其适用于工 程施工缆机布置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差,浇筑区覆盖范围延两个方向伸展的情 况o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缆机多采用单一的平移式或辐射式缆机布置方式,特别是对于 大型工程,其中辐射式缆机为扇形,平移式缆机为矩型,这两种覆盖范围虽然 均有较多的覆盖区域,但这些覆盖范围中有较大区域是为保证缆机施工而增加 的非工作范围,非工作范围的增加扩大了缆机两岸的轨道长度,限制了缆机对 地形和建筑物的适应,增加了工程投资和限制了缆机布置方案的选择。运用以 上两种布置方式不仅限制条件多,而且还增加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旨在优化缆机 布置方式,突破常规缆机布置的限制,在保证有效工作覆盖范围的情况下,降 低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包括至少两台缆机,缆 机由缆机固定端、含弧形轨道的缆机移动端、索道系统和移动小车组成,其特 征在于其中一台缆机位于低层空间区域内,其余的缆机位于高层空间区域内, 低层空间区域位于高层空间区域的下方,且低层空间区域内缆机的索道系统与 高层空间区域内缆机的索道系统呈空间交叉布置。所述的低层空间区域内的缆机或者高层空间区域内的缆机能够布置成任何 一种布置方式。所述的低层空间区域内的缆机布置方式与高层空间区域内的缆机布置方式相同或者相异。所述的布置方式包括固定式、辐射式、平移式、摆塔式或双弧移式。 所述缆机移动端至临界线之间为高层空间区域中缆机的正常工作区域,该临界线是最靠近缆机移动端的高层空间区域内的索道系统与低层空间区域内的索道系统相交处。所述的临界线到边界线之间为高层空间区域中缆机的非正常工作区域,边 界线是最靠近缆机固定端的高层空间区域内的索道系统与低层空间区域内的索 道系统相交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高低层空间布置两个方向的缆机,其中低 层空间区域内的缆机可以全索不限速运行,高层空间区域内以区域限速运行, 形成空间交叉和立体跨越的布置方案。这样可以在较小的工程投资条件下,增 加缆机覆盖范围,解决工程在交叉的两个方向的施工需求,提高缆机适应性和 降低工程投资。根据缆机机械运行特点,对缆机布置型式进行优化以达到降低 工程造价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示意图(以两台辐射式缆机交叉布置为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中,拱坝l;索道系统2;移动小车31;混凝土吊罐32;低层空间区域 4;高层空间区域5;高层缆机支撑平台61;低层缆机支撑平台62;缆机固定 端7;缆机移动端8;供料平台9;临界线10;高层缆机正常工作区域11;边 界线12;高层缆机非正常工作区域13;非工作区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布置方式应用在某水电站工程拱坝 1缆机施工布置中,由于是拱坝1,受地形条件限制需布置沿两个方向才能覆盖。 本例采用四条索道系统2作为缆机运行区域,其中两根索道系统2位于低层空间区域4内,两根索道系统2位于高层空间区域5内,低层空间区域4位于高 层空间区域5的下方,且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索道系统2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 的索道系统2呈空间交叉布置,在每根索道系统2上设有移动小车31和混凝土 吊罐32,移动小车31沿索道系统2运行,混凝土吊罐32固定在移动小车31 上。具体来说,在两岸边分别建造高层缆机支撑平台61和低层缆机支撑平台 62,索道系统2位于两个高层缆机支撑平台61或两个低层缆机支撑平台62之 间。架设在低层缆机支撑平台62上的索道系统2形成低层空间区域4,架设在 高层缆机支撑平台61上的索道系统2形成高层空间区域5。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能够布置成任 何一种布置方式,布置方式包括辐射式、平移式、摆塔式或双弧移式,且低层 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布置方式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缆机布置方式相同或者相异。 在本例中,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布置方式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缆机布置 方式相同,均采用辐射式布置方式。供料平台9用于给缆机吊罐32停靠和装料,供料平台9可根据缆机布置设 置在合适的位置。本例中,供料平台9布置在缆机移动端8—侧,高层空间区 域5内的缆机和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均从供料平台9取料进行施工。根据高、低双层缆机布置,交叉的缆机在运行中将有安全问题,根据缆机 机械运行规则,需在运行时严格控制区域。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中对低层 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允许全覆盖区域运行,不限制运行范围和速度;辐射式布 置方式的高、低层缆机空间交叉后,将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缆机分三个区域运 行,缆机移动端8至临界线10之间为高层空间区域5中缆机的正常工作区域 11,该临界线10是最靠近缆机移动端8的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索道系统2与低 层空间区域4内的索道系统2相交处,在此覆盖区域内,缆机可正常运行,不 限制速度。高、低空间区域内两套索道系统2叠合区域即临界线10到边界线 12为非正常工作区域13,边界线12是最靠近缆机固定端7的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索道系统2与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索道系统2相交处,在此覆盖区域内缆 机需根据低层空间区域4内缆机的位置确定缆机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方式。边界 线12再过去后为非工作区14,即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缆机在此区域没有施工 任务。本缆机布置方式适应于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缆机工作区覆盖范围沿 两个方向伸展的情况。在分析施工建筑物体型特点,确定缆机布置的主要覆盖 区域后,再确定高低层缆机的布置方向。在布置缆机时,低层空间区域4内缆 机可以全程行走,并覆盖建筑物大部分的有效工作区域,高层空间区域5内缆 机可以在分区内行走,且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缆机 呈空间交叉布置,这样补充覆盖低层空间区域4内缆机无法覆盖的有效工作区 域,降低工程造价。按照本专利技术缆机布置的思路还可以根据建筑物和地形的特点布置出不同的 形式,如 一台缆机布置在低层空间区域4内,两台缆机布置在高层空间区域 5内,在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缆机以空间垂直高差方式布置,即高层空间区域5 内的缆机按照实施例1中的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包括至少两台缆机,缆机由缆机固定端(7)、含弧形轨道的缆机移动端(8)、索道系统(2)和移动小车(31)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台缆机位于低层空间区域(4)内,其余的缆机位于高层空间区域(5)内,低层空间区域(4)位于高层空间区域(5)的下方,且低层空间区域(4)内缆机的索道系统(2)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缆机的索道系统(2)呈空间交叉布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或者高层空间区域(5)内的 缆机能够布置成任何一种布置方式。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层空间区域(4)内的缆机布置方式与高层空间区域(5) 内的缆机布置方式相同或者相异。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布置方式包括固定式、辐射式、平移式、摆塔式或双弧移 式。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交叉缆机布置方式, 其特征在于所述缆机移动端(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缆机布置方式,包括至少两台缆机,缆机由缆机固定端(7)、含弧形轨道的缆机移动端(8)、索道系统(2)和移动小车(31)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台缆机位于低层空间区域(4)内,其余的缆机位于高层空间区域(5)内,低层空间区域(4)位于高层空间区域(5)的下方,且低层空间区域(4)内缆机的索道系统(2)与高层空间区域(5)内缆机的索道系统(2)呈空间交叉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志范华春陈炜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