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42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和方法,涉及鱼类生态学与入侵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主鱼道、观测池室、一号导鱼槽、二号导鱼槽、鱼类隔离池和溢流槽,所述观测池室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高清摄像头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主鱼道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阻流门,所述一号导鱼槽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二号阻流门和三号阻流门,所述一号导鱼槽的外侧安装有二号高清摄像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当前我国自然水域普遍存在的外来鱼类入侵现状,给出一种可以与河流水利枢纽过鱼设施相结合的外来入侵鱼类分拣与隔离系统和方法,能够在过鱼设施中对上溯的外来入侵鱼类进行智能分拣和隔离,有助于防范外来入侵鱼类的流域性扩散。散。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生态学与入侵生物学
,具体为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当前在外来入侵鱼类防控方面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入侵鱼类的入侵机理研究及典型入侵鱼类的理化灭杀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然而对于入侵鱼类在自然水域中的传播扩散目前尚无有效的防范方法,无法对入侵鱼类进行高效的识别、分拣和隔离,相对于开阔水域中,对入侵鱼类进行分拣和隔离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对于入侵鱼类在自然水域中的传播扩散目前尚无有效的防范方法,无法对入侵鱼类进行高效的识别、分拣和隔离,相对于开阔水域中,对入侵鱼类进行分拣和隔离效率更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包括主鱼道(1)、观测池室(2)、一号导鱼槽(6)、二号导鱼槽(8)、鱼类隔离池(9)和溢流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池室(2)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高清摄像头(3)和计算机控制系统(4),所述主鱼道(1)的内部安装有一号阻流门(15),所述一号导鱼槽(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二号阻流门(5)和三号阻流门(13),所述一号导鱼槽(6)的外侧安装有二号高清摄像头(12),所述一号高清摄像头(3)和二号高清摄像头(12)与计算机控制系统(4)均设为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导鱼槽(8)与一号导鱼槽(6)的连接处安装有四号阻流门(7),所述鱼类隔离池(9)与溢流槽(11)之间安装有第一拦鱼栅(10),所述溢流槽(11)与主鱼道(1)之间安装有第二拦鱼栅(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导鱼槽(6)、二号导鱼槽(8)、鱼类隔离池(9)和溢流槽(11)均为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池室(2)的三面均设为混凝土结构,所述观测池室(2)朝向主鱼道(1)的一侧设为透明玻璃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导鱼槽(6)的一端位于二号高清摄像头(12)的一侧设为透明玻璃钢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阻流门(15)、二号阻流门(5)、三号阻流门(13)和四号阻流门(7)为实心材质,所述一号阻流门(15)、二号阻流门(5)、三号阻流门(13)和四号阻流门(7)分别与计算机控制系统(4)设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拦鱼栅(10)和第二拦鱼栅(14)为网格结构。6.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AI智能识别的入侵鱼类智能分拣隔离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主鱼道(1)中的鱼类经过观测池室(2)时,基于一号高清摄像头(3),通过影像采集模块对契合应用场景的典型入侵鱼类进行水下影像获取,利用一号高清摄像头(3)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过鱼设施中鱼类水下图片及视频等影像资料的拍摄,一号高清摄像头(3)自动采集所有鱼类影像并实时传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4),拍摄时应尽可能覆盖多的鱼体角度和光线环境;步骤二、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4)中的影像分析及鱼类识别模块对典型入侵鱼类影像数据标注筛选,使采集到的鱼类水下影像资料进行帧分割预处理和初步筛选,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4)去除重叠过多、模糊性较大的影像数据,使用labelimg等软件对采集到影像资料中的鱼类种类进行标注,获得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测试所需的数据驱动力,尤其重点标注其中的外来入侵鱼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士涛邱宁贾建娜段鑫越马国强史奇让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