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01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性高、耐弯折性良好、且具有高透明性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一种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包含三层:在厚度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超薄板玻璃(A)的单侧面形成有有机膜(B)、在另一面形成有有机膜(C),所述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中,所述有机膜(B)由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70000的热塑性树脂(D)的组合物形成,所述有机膜(C)由含有硅氧烷树脂(E)的组合物形成。含有硅氧烷树脂(E)的组合物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关于可穿戴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显示终端,随着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装置等显示面板的技术的进展,强烈希望显示器或盖玻璃的形状具有特征的设计。
[0003]其中,对具有挠性且能够折叠的可折叠器件(foldable device)的研究也正在盛行。
[0004]但是,可折叠器件需要将用于保护显示器或框体的盖玻璃薄型化为能够弯曲的程度,需要将玻璃的板厚超薄板化至约0.1mm以下(以下,有时将0.1mm以下称为超薄)。由于玻璃基板的强度大大依赖于板厚,因此玻璃的厚度薄的超薄板玻璃基板存在耐冲击性降低、稍微的冲击便使玻璃破裂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耐冲击性,在加厚超薄板玻璃基板时,存在耐弯折性恶化的问题,难以兼顾耐冲击性与耐弯折性。
[0005]作为提高玻璃强度的技术,已知有以康宁(Corning)公司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注册商标)”为代表的强化玻璃基板。其是如下技术:通过利用药液等对玻璃基板进行处理而在玻璃的两面设置压缩应力层且与通常的玻璃相比提高玻璃强度的技术。
[0006]作为提高玻璃强度的另一技术,已知有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膜的技术。例如提出了:一种复合体,包括:在表面存在微裂纹的玻璃基板、以及配置于玻璃基板上的树脂层,所述复合体中,所述树脂层的树脂进入微裂纹内部的至少一部分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种玻璃保护膜,其是使用多官能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硫醇化合物、及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制作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一种玻璃强化基板,在强化玻璃基板的至少单面具有含有硅氧烷树脂及二氧化硅粒子的固化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一种玻璃

塑料复合膜,包括具有10μm到500μm之间的厚度的玻璃膜,在玻璃

塑料复合膜中,具有1μm到200μm之间的厚度的聚合物层直接粘贴在所述玻璃膜的各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等。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94324号
[0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6

316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9

214492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表2002

542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4]通过强化玻璃基板或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虽然可提高玻璃强
系列(日本电气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股)制造)、“升龙玻璃(Dragontrail)(注册商标)”(AGC(股)制造)系列等。
[0030]有机膜(B)
[0031]本专利技术中,在超薄板玻璃(A)的单面侧具有由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70000的热塑性树脂(D)的组合物形成的有机膜(B)。
[0032]以下对适合作为有机膜(B)的树脂组合物进行说明。有机膜(B)优选为缓冲膜(b)。所谓缓冲膜(b),是缓和来自外部对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冲击来提高耐冲击性的有机膜。
[0033]有机膜(B)的膜厚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就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冲击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而优选为30μm以上。就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弯折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7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50μm以下。
[0034]关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膜(B),就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及透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来自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CIE)标准的D65光源的透过光的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373:2006中规定的黄色度(黄色指数(yellowness index,YI))为|YI|<20,更优选为|YI|<5,进而优选为|YI|<2。
[0035]优选为在有机膜(B)的并非超薄板玻璃(A)侧的面层叠硬涂层。硬涂层的膜厚优选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就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表面硬度及耐冲击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此处所述的表面硬度是指在基于JIS K5600
‑5‑
4(1999)的铅笔硬度试验(载荷750g)中求出的硬度。就进一步提高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弯折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
[0036]硬涂层可由热固性树脂或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树脂等形成,但由于可进行紫外线固化,因此就生产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含有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树脂。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优选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酸基等。作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树脂,可列举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单体、以及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高分子聚合物等。硬涂层可单独使用一种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树脂,或者混合两种以上而同时使用。进而,在具有这些自由基聚合性基的树脂中,可添加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光自由基引发剂、光增感剂、表面活性剂、热固性树脂、金属氧化物、溶媒或丙烯酸成分等构成的微粒子或超微粒子等第三成分来使用。
[0037]关于适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膜(B)的树脂组合物,将热塑性树脂(D)作为必须成分,就涂布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含有溶媒。
[0038]热塑性树脂(D)
[0039]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塑性树脂(D)的重量平均分子量需要为1000~70000。就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冲击性的观点而言,重量平均分子量需要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以上,进而优选为10000以上。另一方面,就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膜(B)的耐弯折性的观点而言,重量平均分子量需要为70000以下,更优选为35000以下,进而优选为25000以下。此处,所谓重量平均分子量是指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求出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
[0040]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塑性树脂(D)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110℃。就进一步提高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冲击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
而优选为60℃以上。就进一步提高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的耐冲击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下。此处,所谓玻璃化转变温度(Tg)表示通过示差扫描热量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定而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塑性树脂(D),优选为可列举: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包含三层:在厚度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超薄板玻璃(A)的单侧面形成有有机膜(B)、在另一面形成有有机膜(C),所述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中,所述有机膜(B)由含有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70000的热塑性树脂(D)的组合物形成,所述有机膜(C)由含有硅氧烷树脂(E)的组合物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有机膜(B)为缓冲膜(b),所述有机膜(C)为强化膜(c),且所述超薄板玻璃(A)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有机膜(B)的膜厚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有机膜(C)的膜厚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硅氧烷树脂(E)中存在的苯基的含有率相对于Si原子而为5摩尔%~60摩尔%。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D)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110℃。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超薄板玻璃,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D)为聚酯树脂或(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田川敬造大桥逹也井上欣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