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91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采用的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预制剪力墙构件和预制楼板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共同组装成建筑结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均相互连通。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现浇混凝土主体,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完全填充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且现浇混凝土主体覆盖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完全埋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中;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与所述钢筋笼、所述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桁架和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模板式浇筑建筑技术,需要在施工现场支模、绑扎钢筋构件等。同时,需要先浇筑柱体、剪力墙等,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柱四周的模板;然后重新进行现场支模、绑扎钢筋构件等,才能浇筑上层的梁体和楼板。传统模板式浇筑建筑技术的施工方式存在施工效率低、流程复杂、施工工期长的问题。
[0003]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柱、梁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4]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传统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自重大的缺陷,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运输、安装都有着高要求。另一方面,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普遍选择约束浆锚或套筒灌浆的形式连接,对技术要求高,且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整体性相比现场模板浇筑建筑还是较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
[0008]至少两个预制柱构件,所述预制柱构件具有上下贯穿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预制柱构件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钢筋笼连接,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笼固定在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内;
[0009]至少一个预制梁构件,所述预制梁构件具有上端敞开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梁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梁构件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第二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骨架固定在所述预制梁构件的浇筑空间内;
[0010]至少一个预制剪力墙构件,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包括相对应的间隔设置的外叶预制板和内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与外叶预制板之间形成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钢筋桁架,所述外叶预制板和所述内叶预制板均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钢筋桁架连接,第三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一钢筋桁架固定在所述内叶预制板和所述外叶预制板的侧壁上;
[0011]至少一个预制楼板构件,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筋桁架,所述预制楼板构件具有多个第四连接部件,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钢筋桁架连接,第四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二钢筋桁架固定在预制楼板构件上;
[0012]其中,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预制剪力墙构件和预制楼板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共
同组装成建筑结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均相互连通,所述钢筋笼、钢筋骨架、第一钢筋桁架和第二钢筋桁架中的至少两个相互连接;
[0013]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现浇混凝土主体,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完全填充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且现浇混凝土主体覆盖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完全埋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中;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与所述钢筋笼、所述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桁架和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紧密结合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外侧壁上。
[0014]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1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的侧壁厚度均为15~20mm。
[0015]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2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均采用韧性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预制构件。
[0016]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3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柱构件还包括多个间距保持件,所述多个间距保持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所述间距保持件与所述钢筋笼的纵筋连接;其中,所述间距保持件用于使所述钢筋笼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的内侧壁相间隔,并且间距保持件用于保持所述钢筋笼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间隔相同的间距。
[0017]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4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间距保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凸起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钢筋笼的纵筋连接;所述弧形凸起部的最外端抵挡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的内壁。
[0018]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5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第一钢筋桁架包括多个沿预制剪力墙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大钢筋桁架,以及多个沿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第一小钢筋桁架;
[0019]所述第一小钢筋桁架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大钢筋桁架的镂空部位相适配,每个第一小钢筋桁架均依次穿设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大钢筋桁架;
[0020]其中,所述第一小钢筋桁架与第一大钢筋桁架连接,第一大钢筋桁架与第三连接部件连接。
[0021]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6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第二钢筋桁架包括多个沿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大钢筋桁架,以及多个沿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第二小钢筋桁架;所述第二小钢筋桁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大钢筋桁架的镂空部位相适配,每个第二小钢筋桁架均依次穿设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大钢筋桁架;所述第二小钢筋桁架与第二大钢筋桁架连接,第二大钢筋桁架与第四连接部件连接;
[0022]所述预制楼板构件还包括:上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为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并焊接而成,上层钢筋网与第二大钢筋桁架的上部分连接;下层钢筋网,所述下层钢筋网为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并焊接而成,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多根钢筋穿设于多个第二钢筋桁架的镂空部分,所述下层钢筋网位于多个第二大钢筋桁架的下部分,所述下层钢筋网与第二大钢筋
桁架连接;
[0023]其中,所述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均具有位于预制楼板构件面积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外边缘露出的第二部分,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的第二部分用于与预制梁构件的钢筋骨架、预制剪力墙构件的第一钢筋衍架或相邻的预制楼板构件进行连接。
[0024]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7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第三连接部件和第四连接部件的采用相同结构,具包括:
[0025]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配置成能够接纳在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或预制楼板构件的预制孔中;所述连接件具有钩部和螺纹杆部,所述螺纹杆部被配置为与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或预制楼板构件的外侧壁上的锁紧螺母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预制柱构件,所述预制柱构件具有上下贯穿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预制柱构件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钢筋笼连接,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笼固定在所述预制构件的浇筑空间内;至少一个预制梁构件,所述预制梁构件具有上端敞开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梁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梁构件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第二连接部件用于将钢筋骨架固定在所述预制梁构件的浇筑空间内;至少一个预制剪力墙构件,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包括相对应的间隔设置的外叶预制板和内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与外叶预制板之间形成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钢筋桁架,所述外叶预制板和所述内叶预制板均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钢筋桁架连接,第三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一钢筋桁架固定在所述内叶预制板和所述外叶预制板的侧壁上;至少一个预制楼板构件,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筋桁架,所述预制楼板构件具有多个第四连接部件,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钢筋桁架连接,第四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二钢筋桁架固定在预制楼板构件上;其中,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预制剪力墙构件和预制楼板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共同组装成建筑结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均相互连通,所述钢筋笼、钢筋骨架、第一钢筋桁架和第二钢筋桁架中的至少两个相互连接;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现浇混凝土主体,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完全填充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和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浇筑空间,且现浇混凝土主体覆盖所述预制楼板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完全埋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中;所述现浇混凝土主体与所述钢筋笼、所述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桁架和所述第二钢筋桁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紧密结合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的侧壁厚度均为15~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构件、预制梁构件、外叶预制板、内叶预制板和预制楼板构件均采用韧性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预制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构件还包括多个间距保持件,所述多个间距保持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所述间距保持件与所述钢筋笼的纵筋连接;其中,所述间距保持件用于使所述钢筋笼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的内侧壁相间隔,并且间距保持件用于保持所述钢筋笼的外侧壁与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间隔相同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凸起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钢筋笼的纵
筋连接;所述弧形凸起部的最外端抵挡所述预制柱构件的浇筑空间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第一钢筋桁架包括多个沿预制剪力墙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大钢筋桁架,以及多个沿所述预制剪力墙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第一小钢筋桁架;所述第一小钢筋桁架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大钢筋桁架的镂空部位相适配,每个第一小钢筋桁架均依次穿设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大钢筋桁架;其中,所述第一小钢筋桁架与第一大钢筋桁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伟平朱毅德罗杰鸣石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鲁班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