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实验用灌胃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88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实验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动物实验用灌胃针,包括针管和套管,所述针管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柔性倒刺,若干柔性倒刺的一端与针管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朝进液端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若干所述柔性倒刺在针管的外侧壁上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套管套设在针管的外侧壁上,套管侧面对应设置有供若干柔性倒刺伸出至套管外部的通孔,当动物产生吐舌和呕吐等反应时产生反向的推力时,柔性倒刺张开而形成阻力,避免灌胃针被动物吐出,灌胃结束后,朝进液端的方向轴向移动套管时,柔性倒刺在套管内侧壁的挤压下贴于针管的外侧壁,可顺利取出针管,提高了单次灌胃操作的成功率和效率,尤其适合对灌胃抵触大的动物。物。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物实验用灌胃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实验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动物实验用灌胃针。

技术介绍

[0002]动物实验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有白鼠。灌胃是基本的动物实验技能之一,传统的灌胃针头为金属材质制成的末端稍膨大的管状针头,材质坚硬可反复使用,一些灌胃针头则为柔性材质,例如技术专利CN201220416514.1啮齿类动物一次性灌胃针,此类灌胃针在使用时能够进行弯曲,契合动物口腔及食管弧度,因此使用时推进受阻更小。但针对金属灌胃针,大鼠口、咽、胃上口不在一条直线上,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并且灌胃时动物有时会存在头部晃动和挣扎,而金属灌胃针由于其材质坚硬,操作时若直接强行推进,容易造成动物食道或胃穿孔,因此需要找寻角度并逐渐轻轻平缓推入,即推进和操作的力度需要较轻。然由于灌胃针对动物口咽部及胃部的刺激,动物会做出吐舌或呕吐等本能反应而产生反向推力,由于金属灌胃针材质坚硬,若操作人员强行向前施加推力抵抗该反向推力,难以把控到刚好抵消该反向推力的力度,若施加的推力较大,容易导致动物胃部和食管穿孔,若施加的推力较小或不施加推力,容易导致灌胃针反向推出,将本已推进至目标位置的灌胃针头吐出并顺带将刚灌入的部分液体吐出,影响单次灌胃操作的成功率和效率,并且每次灌胃时的灌注量也没法得到很好保障和控制,影响动物实验的结果。而针对柔性材质的灌胃针,由于其能够受力弯曲,灌胃过程中若动物存在吐舌或呕吐的反应,即使操作人员施加了一定的推力,受吐舌或呕吐的作用力下也容易被吐出,即也存在上述相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单次灌胃操作的成功率和效率、利于保障和控制每次灌注量的动物实验用灌胃针。
[0004]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针管和套管,所述针管一端为供液体进入的进液端,另一端为供液体排出的出液端,所述针管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柔性倒刺,若干柔性倒刺的一端与针管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朝进液端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且若干柔性倒刺受力时可贴于针管的外侧壁上;若干所述柔性倒刺在针管的外侧壁上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套管套设在针管的外侧壁上并可沿针管的轴向移动,套管侧面对应设置有供若干柔性倒刺伸出至套管外部的通孔,朝进液端的方向轴向移动套管时,柔性倒刺在套管内侧壁的挤压下贴于针管的外侧壁。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若干柔性倒刺的一端对应连接在若干凹槽内,若干柔性倒刺受外力而贴于针管的外侧壁时,柔性倒刺位于凹槽内。
[0006]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柔性倒刺与针管为一体设置。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倒刺为沿针管外侧壁进液端至出液端的方向切割成型。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的材质为塑料、橡胶或硅胶。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管为金属材质,所述柔性倒刺为塑料、橡胶或硅胶。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倒刺粘接在针管的外表面上。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朝向进液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拉套管的凸台。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管上设置有限位件,用于限制凸台朝向进液端方向移动的行程。
[0013]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针管座,所述针管座设置在进液端。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灌胃推进过程中,柔性倒刺受到咽喉和食管的挤压贴于针管表面,不会对推进造成阻碍,出液端能够顺畅到达目标位置,当动物产生吐舌和呕吐等反应时产生反向的推力时,柔性倒刺自然张开而形成阻力,保持灌胃针的所在位置,避免灌胃针被动物吐出,同时避免灌入的部分液体随着灌胃针的吐出而被吐出,保障灌胃操作的有效及可靠的进行,提高了单次灌胃操作的成功率和效率,每次灌胃时的灌注量也能够更好的得到保障和控制,利于减少动物实验结果偏差,尤其适合对灌胃抵触大的动物。而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施加抵抗动物反应的推力,从而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因为推进力度控制不当对动物食管和胃部造成穿孔问题。当灌胃结束后,朝进液端的方向轴向移动套管,在套管内侧壁的挤压下,柔性倒刺贴于针管的外侧壁,即此时柔性倒刺为收回状态,不会对灌胃针的取出造成阻碍,能够顺畅的将灌胃针取出。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去除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针管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8]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在图中,1

针管;11

柔性倒刺;12

凹槽;2

套管;21

通孔;22

凸台;3

针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附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针管1和套管2,所述针管1一端为供液体进入针管1的进液端,另一端为供液体排出针管1的出液端,出液端端部稍膨大设置且表面为弧面,所述针管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柔性倒刺11,其具体设置方式为,若干柔性倒刺11的一端与针管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朝进液端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且若干柔性倒刺11受力时可贴于针管1的外侧壁上,例如从出液端至进液端的方向推动柔性倒刺11或从柔性倒刺11的外表面推动时。若干所述柔性倒刺11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即若干倒刺11和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仅轴向间隔设置或周向间隔设置,也可以轴向和周向上均间隔设置,当若干柔性倒刺11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轴向和周向均间隔设置时,轴向或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柔性倒刺11可以为错位设置,使得针管1沿轴向剪开后平铺状态下,若干柔性倒刺11形成棋盘格形状。所述套管2套设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套管2的内侧壁与针管1的外侧壁相贴,且套管2可在外力下沿针管1的轴向移动,套管2侧面对应设置有供若干柔性倒刺11伸出至套管2外部的若干通孔21,若干通孔21和若干柔性倒刺11对应设置,朝进液端的方向轴向移动套管2时,柔性倒刺11在套管2内侧壁的挤压下贴于针管1的外侧壁。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胃针在使用前,使若干柔性倒刺11沿其对应的通孔21伸出至套管
2外,针管1的出液端作为前端沿动物的口腔内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柔性倒刺11受到咽喉和食管的挤压贴于针管1表面,不会对推进造成阻碍,出液端能够顺畅到达目标位置,当动物产生吐舌和呕吐等反应时产生反向的推力时,在反向推力下,柔性倒刺11自然张开而形成阻力,保持灌胃针的所在位置,避免灌胃针被动物吐出,同时避免灌入的部分液体随着灌胃针的吐出而被吐出,保障灌胃操作的有效及可靠的进行,提高了单次灌胃操作的成功率和效率,每次灌胃时的灌注量也能够更好的得到保障和控制,利于减少动物实验结果偏差,尤其适合对灌胃抵触大的动物。而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施加抵抗动物反应的推力,从而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因为推进力度控制不当对动物食管和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实验用灌胃针,其特征是,包括针管(1)和套管(2),所述针管(1)一端为供液体进入的进液端,另一端为供液体排出的出液端,所述针管(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柔性倒刺(11),若干柔性倒刺(11)的一端与针管(1)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朝进液端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且若干柔性倒刺(11)受力时可贴于针管(1)的外侧壁上;若干所述柔性倒刺(11)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套管(2)套设在针管(1)的外侧壁上并可沿针管(1)的轴向移动,套管(2)侧面对应设置有供若干柔性倒刺(11)伸出至套管(2)外部的通孔(21),朝进液端的方向轴向移动套管(2)时,柔性倒刺(11)在套管(2)内侧壁的挤压下贴于针管(1)的外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用灌胃针,其特征是,所述针管(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12),若干柔性倒刺(11)的一端对应连接在若干凹槽(12)内,若干柔性倒刺(11)受外力而贴于针管(1)的外侧壁时,柔性倒刺(11)位于凹槽(12)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冉冉来奕恬谈珍瑜曾晶邹芝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