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7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可折叠框架,可折叠框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可折叠框架包括后板、两侧板及四个连接件,底板于后侧和左右两侧分别竖立地设置有后连接排和侧连接排,侧连接排高于所述后连接排,后板的底部与后连接排可转动连接,两侧板的底部分别与侧连接排可转动连接,每个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两个可折叠连接的连接部,后连接排和侧连接排于相交处设有转角位,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于转角位。相比传统的收纳柜,该收纳模块组装简单便捷,又能折叠,使用上更加灵活,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围更加广泛。围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收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收纳柜或收纳盒都是整体结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叠收纳和展开使用,存放起来占用空间,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以解决传统收纳柜或收纳盒存放面积大、携带不方便等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可折叠框架,所述可折叠框架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可折叠框架包括后板、两侧板及四个连接件,所述底板于后侧和左右两侧分别竖立地设置有后连接排和侧连接排,所述侧连接排高于所述后连接排,所述后板的底部与所述后连接排可转动连接,两侧板的底部分别与侧连接排可转动连接,每个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两个可折叠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后连接排和侧连接排于相交处设有转角位,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角位;当可折叠框架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呈直立状态,所述两侧板的侧边能与所述连接件相卡接,两侧板和后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相卡接;当可折叠框架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后板叠合在底板上,两侧板分别叠在所述后板上,所述连接件呈Z型折叠状态。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卡钩槽,所述侧板对应所述卡钩槽的位置设有卡钩部,当所述连接件呈直立状态时,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钩槽相扣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部对应所述转角位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接位,所述转角位设有第三铰接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铰接槽相适配的铰接部,所述第一卡接位设有卡接凹槽,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接凹槽相适配的卡接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铰接槽内设有第三铰接轴,所述铰接部为铰接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连接排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第一铰接槽,所述后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槽相配合的第一铰接轴,两个侧连接排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铰接槽,两侧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铰接槽相配合的第二铰接轴。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部对应所述侧板和后板的位置设有多个卡紧件,所述底板与所述卡紧件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与卡紧件相配合形成第二卡接位。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可折叠框架,当侧板、后板和连接件均处于直立状态时,底板、顶板、侧板与后板围合成前侧开口的收纳腔,从而具备收纳功能;当需要存放起来时,将侧板、后板及连接件进行折叠,使该收纳模块折叠成扁平状态,进而缩小占地面积,携带和运输更为方便。通过设置可折叠的连接件,在可折叠框架定位在展开位置时,能对侧板起到加
固连接作用,同时增强可折叠框架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确保收纳模块不会轻易散架。本技术的收纳模块相比传统的收纳柜,组装简单便捷,又能折叠,使用上更加灵活,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分解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可折叠框架定位在折叠位置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可折叠框架的分解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连接件与侧板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5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9]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连接件的折叠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底板的示意图;
[0022]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的顶板的底部的示意图;
[0024]图12为图11中B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10、顶板;101、卡接凹槽;102、卡紧件;103、限位边;11、底板;111、后连接排;1111、第一铰接槽;112、侧连接排;1121、第二铰接槽;113、第三铰接槽;1131、第三铰接轴;12、可折叠框架;121、后板;1210、第一铰接轴;122、侧板;1220、第二铰接轴;1221、卡钩部;123、连接件;1231、连接部;1232、铰接部;1233、卡接部;1234、卡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0029]如图1

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包括顶板10、底板11以及连接在底板11和顶板10之间的可折叠框架12,所述可折叠框架12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可折叠框架12包括后板121、两侧板122及四个连接件123,所述底板11于后侧和左右两侧分别竖立地设置有后连接排111和侧连接排112,所述侧连接排112高于所述后连接排111,所述后板121的底部与所述后连接排111可转动连接,两侧板122的底部分别与侧连接排112可转动连接,每个连接件123均包括至少两个可折叠连接的连接部1231,所述后连接排111和侧连接排112于相交处设有转角位,所述连接件123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角位;当可折叠框架12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123呈直立状态,所述两侧板122的侧边能与所述连接件123相卡接,两侧板122和后板121的顶部与顶板10的底部相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收纳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0)、底板(11)以及连接在底板(11)和顶板(10)之间的可折叠框架(12),所述可折叠框架(12)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可折叠框架(12)包括后板(121)、两侧板(122)及四个连接件(123),所述底板(11)于后侧和左右两侧分别竖立地设置有后连接排(111)和侧连接排(112),所述侧连接排(112)高于所述后连接排(111),所述后板(121)的底部与所述后连接排(111)可转动连接,两侧板(122)的底部分别与侧连接排(112)可转动连接,每个连接件(123)均包括至少两个可折叠连接的连接部(1231),所述后连接排(111)和侧连接排(112)于相交处设有转角位,所述连接件(123)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角位;当可折叠框架(12)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123)呈直立状态,所述两侧板(122)的侧边能与所述连接件(123)相卡接,两侧板(122)和后板(121)的顶部与顶板(10)的底部相卡接;当可折叠框架(12)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后板(121)叠合在底板(11)上,两侧板(122)分别叠在所述后板(121)上,所述连接件(123)呈Z型折叠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收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31)朝向所述侧板(122)的一侧设有卡钩槽(1234),所述侧板(122)对应所述卡钩槽(1234)的位置设有卡钩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海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