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68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包括外壳、主控板、电源模块、RF功放模块、谐振腔体、能量调节旋钮;外壳罩设在保健设备的外部,上端面一侧设置有一开口,用于放置腿部;主控板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RF功放模块电性连接谐振腔体,用于传送能量至谐振腔体;谐振腔体为中央空心筒体结构,空心处正对开口;能量调节旋钮一端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用来调节功率大小。该设备采用非侵入的方式,通过电磁波在人体组织发炎部位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组织温度达到41摄氏温度以上的理疗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达到缓解静脉曲张与关节炎症的一种理疗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超短波疗法,是一种应用波长为10

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方法。一般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治疗或电感法治疗,而电容场中主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故又名超高频电场疗法,应用较多。由于人体是一个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时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由于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但当频率极高时,偶极子就来不及转动或转动幅度极小,使介质损耗下降以至产热减少。这就说明产热随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正比关系,只适用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振荡频率。这种位移电流为克服介质阻力而产热,而介质损耗的大小与组织的介电常数密切相关,由于人体内各种组织的介电常数差别较小,故在超短波作用下产生的热分布比较均匀。
[0003]但是,现在常规的一些电感法治疗器械采用的发射部件多为开放式设计,存在能量泄露,又因为发射机为机械式机构,铜片距离受震动影响会造成能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设置发射部件为晶体管发射单元,具体采用芯片和数字晶振,频率稳定,输出的能量稳定,并且采用铝外壳全封闭设计,不存在泄露现象或受外界干扰,进一步地提供的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具体为:包括外壳、主控板、电源模块、RF功放模块、谐振腔体、能量调节旋钮;所述外壳罩设在保健设备的外部,呈方体结构,上端面一侧设置有一开口,用于放置腿部;所述主控板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电性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RF功放模块电性连接谐振腔体,用于传送能量至谐振腔体,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谐振腔体为中央空心筒体结构,空心处正对开口,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能量调节旋钮固定安装在外壳外表面,一端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用来调节功率大小。
[0005]作为改进,还包括红外探测器,固定安装在外壳上端面,用于红外检测是否有使用者靠近或使用。设备内有射频发射单元,设备不能空载,加装红外感应探头的作用为,防止客户突然离开设备时,设备空载对设备发射单元造成损坏。
[0006]作为改进,还包括电源开关、启动开关,均独立地与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外侧面,用于电源的开和/或关;所述启动开关固定安装在电源开关的一侧,用来进行能量源输送的开和/或关。
[0007]作为改进,还包括滤波器,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用于对电流杂波进行过滤处理,与电源模块的接入电源连接,出口端连接电源开关。
[0008]作为改进,还包括支撑底脚,设置多组,对称地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底部。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能够通过采用非侵入的方式,通过电磁波在人体组织发炎部位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组织温度达到41摄氏温度以上的理疗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达到缓解静脉曲张与关节炎症的一种理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设备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设备的模拟人体使用图示。
[0012]图3为本技术设备的整机图示。
[0013]图4是本技术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设备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5]图6是本技术设备的使用时数字人腿仿真模型示意图。
[0016]图7是本技术设备的仿真结果(RL值)曲线图。
[0017]图中:外壳10、主控板100、电源模块110、RF功放模块80、谐振腔体70、能量调节旋钮5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具体为:包括外壳10、主控板100、电源模块110、RF功放模块80、谐振腔体70、能量调节旋钮50;所述外壳10罩设在保健设备的外部,呈方体结构,上端面一侧设置有一开口,用于放置腿部;所述主控板10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0;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8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RF功放模块80电性连接谐振腔体70,用于传送能量至谐振腔体7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谐振腔体70为中央空心筒体结构,空心处正对开口,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能量调节旋钮5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外表面,一端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80,用来调节功率大小。
[0020]RF功放模块80为射频功率源,是通过晶振产生特定频率,通过放大电路产生功率的模块结构,优选地包括晶体管部件,替换了常规的电子管部件,由于现有的电子管的放大器多采用分立元件、手工搭线、焊接,效率低,成本高。晶体管多采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相结合方式,广泛使用印刷电路板,效率高,焊接质量稳定,电性能指标高。
[0021]还包括红外探测器20,固定安装在外壳10上端面,用于红外检测是否有使用者靠近或使用。还包括电源开关30、启动开关40,均独立地与主控板100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30固定安装在外壳10的外侧面,用于电源的开和/或关;所述启动开关40固定安装在电源开关30的一侧,用来进行能量源输送的开和/或关。
[0022]还包括滤波器9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用于对电流杂波进行过滤处理,与电源模块110的接入电源连接,出口端连接电源开关30。滤波器90是将电流杂波过滤掉,使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干扰其他正在运行的设备。还包括支撑底脚60,设置多组,对称地固定安装在
外壳10的底部。还包括单片机和风扇,所述单片机和风扇与RF功放模块80电性连接,连接为一通路,当RF功放模块80温度超过阈值,单片机型号为N76E003AT20,将调节风扇开启进行降温。
[0023]主控板100,型号为WDKZ—通用版本,能通过程序发出指令,使RF功放模块80能量输出传导到谐振腔体70,通过电场耦合作用到人体。电源模块110为RF功放模块80供电,RF功放有温度检测功能,当RF功放模块80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后单片机控制单元启动风扇进行降温,保护设备。
[0024]见图2和6,使用者将腿部放入外壳的上端开口处,通过红外探测器能够探测到使用者是否在使用,避免发生空载的现象,工作时,将设备接入AC220电源,通过叩击电源开关30,长按启动开关40,由能量调节旋钮50调节RF功放模块80,进而实现功率的调节、控制能量源的输出,其中能量输出开始与结束时有声音提示开始与结束。
[0025]见图7所示,曲线的纵坐标是谐振腔的反射值,横坐标是谐振腔的工作频率,本申请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主控板(100)、电源模块(110)、RF功放模块(80)、谐振腔体(70)、能量调节旋钮(50);所述外壳(10)罩设在保健设备的外部,呈方体结构,上端面一侧设置有一开口,用于放置腿部;所述主控板(10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0);所述电源模块(110)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8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RF功放模块(80)电性连接谐振腔体(70),用于传送能量至谐振腔体(7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谐振腔体(70)为中央空心筒体结构,空心处正对开口,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部;所述能量调节旋钮(50)固定安装在外壳(10)外表面,一端电性连接RF功放模块(80),用来调节功率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环形谐振腔的腿部通用可自动调谐射频保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探测器(20),固定安装在外壳(10)上端面,用于红外检测是否有使用者靠近或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为李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电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