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349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属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一侧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通过冷却液进管与水箱散热器连通,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水箱风扇,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通过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管连通有冷空气发生器,冷空气发生器通过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管连通有若干个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喇叭形空气收集器,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功耗较低。耗较低。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产生持续的工作,活塞不断做功,发动机的温度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不断的增高,特别是在需要动力时,由于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发动机的热量会大量的积累。
[0003]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9104050888,名称为一种发动机联合散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以下内容,一种发动机联合散热装置,包括辅助散热系统;所述辅助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冰蓄冷器;所述冰蓄冷器的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膨胀阀连接;所述压缩机和膨胀阀同时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冰蓄冷器分别连接发动机内水套的出水口和进水口。
[0004]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发动机温度; 当发动机温度在80度到90度之间时,发动机冷却液经过水泵回流到发动机内水套中进 行暖机; 当发动机温度过在90度到100度,打开节温器,冷却液经过散热器流入到水泵,由水泵 流入发动机内;当发动机温度过大于100时,温控阀将检测到的冷却液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打开温控阀,所述冷却液依次经过散热器、冰蓄冷器流入水泵,由水泵流入发动机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沙漠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来为辅助散热系统收集冷量,通过辅助散热系统收 集冷量给发动机降温,解决了目前只能通过冷却风扇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高温地区发动机的散热不足导致停机的问题。
[0005]该专利技术采用压缩机和膨胀阀同时与冷凝器连接,通过辅助散热装置,也就是制冷机构的辅助制冷,从而起到对发动机系统降温的作用,但是采用此种方式,所述辅助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冰蓄冷器;所述冰蓄冷器的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膨胀阀连接;所述压缩机和膨胀阀同时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冰蓄冷器分别连接发动机内水套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构件如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等,其相互连接比较复杂,而且冷却直接采用压缩机制冷冷却,功耗较大。
[0006]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2021109576613,名称为一种高效一体化水冷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以下特征,该系统包括高温水散热系统、低温水散热系统、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高温水散热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发动机、风扇、水加热器、第一电子水泵、第一三通电磁阀、板式换热器,低温水散热系统包括低温散热器、第二电子水泵、第二三通电磁阀、电机组件、水冷冷凝器、水冷中冷器,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热力膨胀阀、蒸发器、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第三电子水泵,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四个系统能够相互耦合换热,充分利用系统能量,最大范围的降低能耗,且整个热管理系统只通过发动机前端高温、低温散热器与环境进行散热,便于系统的集成及前端模块的布置。
[0007]该专利四个系统能够相互耦合换热,充分利用系统能量,在满足各个零部件工作
温度需求的情况下最大范围的降低能耗,但是结构复杂,电子元器件较多,在多种电子元气件的组合下,系统容易发生损坏,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0008]现有技术,国际申请号为PCT/TR2014/000345,名称为AN ENGINE COOLING SYSTEM的PCT专利公开以下特征: 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风扇和风扇电机及设置在一侧的制冷器,在风扇电机所在位置放置空气放大器,并通过该空气放大器进行冷却过程,冷却后的压缩空气从旁通出口输送到空气放大器,从这里供应的空气由空气放大器吹向或吸入散热器。
[0009]该专利虽然采用了空气放大器,但是由于空气率先流过制冷器,然后通过空气放大器吹到散热器上,采用空气放大器仅仅是用来加速经过预冷过的空气,这样虽然制冷效果比较好,但是其功耗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功耗较低。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一侧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通过冷却液进管与水箱散热器连通,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水箱风扇,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通过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管连通有冷空气发生器,冷空气发生器通过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管连通有若干个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喇叭形空气收集器,喇叭形空气收集器的截面为锥形,喇叭形空气收集器的小径端为喇叭内口,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通过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管连通冷空气发生器。
[0012]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连通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弯头,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弯头具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进管和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与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固定连接,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进管连通有二级空气放大器,二级空气放大器上设置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口,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口通过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管连通冷空气发生器。
[0013]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喇叭内口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连通。
[0014]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包括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为管状结构,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进气腔室和圆锥状的出气腔室,进气腔室和出气腔室之间具有环形腔室,环形腔室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连通,环形腔室在出气腔室内具有冷却空气开口,冷却空气开口通过环形腔室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
却空气进口连通。
[0015]出气腔室的小径端与进气腔室连通,冷却空气开口设置在出气腔室内靠近出气腔室小径端的位置上。
[0016]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冷却空气开口在出气腔室的锥形表面上,冷却空气开口成环形设置在出气腔室的锥形表面上。
[0017]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出气腔室的开口正对水箱散热器。
[0018]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为碗状结构,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的截面为锥形,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的直径由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向靠近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的大径端处设置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
[0019]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弯头具有空气弯头壳壁,空气弯头壳壁外具有空气弯头壳壁把握凹槽,空气弯头壳壁内具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连通第二辅助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一侧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通过冷却液进管与水箱散热器连通,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水箱风扇,其特征在于:水箱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通过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管连通有冷空气发生器,冷空气发生器通过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管连通有若干个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喇叭形空气收集器,喇叭形空气收集器的截面为锥形,喇叭形空气收集器的小径端为喇叭内口,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安装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通过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管连通冷空气发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连通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弯头,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弯头具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进管和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喇叭口壳壁与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收集碗固定连接,第二辅助冷却装置空气进管连通有二级空气放大器,二级空气放大器上设置有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口,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口通过第二辅助冷却装置冷空气进管连通冷空气发生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喇叭内口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空气放大器包括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为管状结构,第一空气放大器壳体内设置有圆柱形的进气腔室和圆锥状的出气腔室,进气腔室和出气腔室之间具有环形腔室,环形腔室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口连通,环形腔室在出气腔室内具有冷却空气开口,冷却空气开口通过环形腔室与第一辅助冷却装置冷却空气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王路海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裕兴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