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41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连接有动力组件、外散热组件、交换机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内散热组件,动力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动力组件穿过支撑架,外散热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外散热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交换机组件的两端与升降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气流产生的气体能够快速的流入交换机组件之间,利用其外散热组件的旋转设置,将交换机组件打开,能够让气流流动至交换机组件内,快速的带走交换机组件内部的热量,在交换机没有工作时,交换机组件之间相互叠加,减少了设备的体积,配合交换机盖板的翻转设置,能够快速的将交换机外壳内部的热量带走。交换机外壳内部的热量带走。交换机外壳内部的热量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换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上工厂需要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设备之间就需要进行生产数据的传输,而利用以太网交换机来连接厂内的设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使得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将设备内的数据在以太网内传输速度更快,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0003]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而现有的以太网交换机为单一结构,则导致接口较少,采用多个工业式的组合则导致其叠加的体积较大,则散热的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连接有动力组件、外散热组件、交换机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内散热组件,动力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动力组件穿过支撑架,外散热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外散热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交换机组件的两端与升降组件连接,内散热组件置于交换机组件内;
[0007]所述动力组件驱动外散热组件旋转,并且外散热组件产生的气流朝向交换机组件,外散热组件工作驱动升降组件带动多个交换机组件上升,多个交换机组件叠加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并且相邻的交换机组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cm;
[0008]所述交换机组件分离的同时内散热组件启动,用于配合外散热组件对交换机组件散热。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板、右板、顶板和散热网,左板和右板的顶部与顶板连接,左板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孔,散热网嵌入散热孔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支撑架和电机轴,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顶板的一端,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键与电机轴的一端连接,电机轴的另一端贯穿顶板的轴承,电机用于驱动电机轴在顶板内旋转。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散热组件包括蜗杆、涡轮、旋转轴、接口和风扇,蜗杆的一端与电机轴的端口连接,蜗杆的另一端插入右板底部的轴承座内;
[0012]所述旋转轴分布在蜗杆一侧,并且旋转轴的一端插入右板的轴承内,旋转轴的另
一端上分别套有涡轮和接口,其中涡轮和蜗杆啮合,风扇套在接口上固定,蜗杆和电机轴同步旋转,蜗杆带动涡轮旋转,则风扇转动产生的气流朝向交换机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机组件包括交换机外壳、交换机接口主板和交换机盖板,交换机外壳的正面嵌入有交换机接口主板,交换机外壳的顶部设有缺口,交换机盖板覆盖在交换机外壳的缺口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上设有三段光滑部,并且每段光滑部的长度不超过5c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壳、弹簧、托板和滑杆,两个所述升降壳分别与交换机外壳的两侧固定,并且托板位于升降壳的正下方,托板与左板和右板的外壁固定;
[0016]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托板上,弹簧的另一端与升降壳的底面固定;
[0017]所述滑杆位于左板的一侧,并且滑杆与顶板固定,交换机外壳一侧的升降壳被蜗杆啮合,交换机外壳另一侧的升降壳被滑杆贯穿,在蜗杆正旋时,升降壳上升的同时风扇发生旋转,升降壳在上升的过程中,压缩的弹簧慢慢回弹,直至升降壳移动至蜗杆的光滑部,则风扇始终旋转的同时多个交换机外壳在弹簧和螺纹的作用下保持分离,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入交换机外壳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内散热组件包括气缸和伸缩杆,气缸的一端安装在交换机外壳的底壁上,气缸的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的顶端通过销轴与交换机盖板的一边沿活动连接,交换机盖板的另一边沿通过铰链与交换机外壳的缺口边沿活动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机盖板在气缸的作用下绕铰链旋转,风扇产生的气流在交换机盖板的引流下流入交换机外壳内,带走交换机外壳内部的热量。
[00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组件分离的同时内散热组件启动,用于配合外散热组件对交换机组件散热,交换机组件分离的同时让其分散开来,气流产生的气体能够快速的流入交换机组件之间,利用其外散热组件的旋转设置,将交换机组件打开,能够让气流流动至交换机组件内,快速的带走交换机组件内部的热量,在交换机没有工作时,交换机组件之间相互叠加,减少了设备的体积,且先将设备分离后,让气流能够快速的流入交换机外壳之间,配合交换机盖板的翻转设置,能够快速的将交换机外壳内部的热量带走。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整体立体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散热状态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支撑架结构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图3的A处放大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内散热组件结构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的散热分离局部剖视图。
[0029]图中:1、支撑组件;11、左板;12、右板;13、顶板;14、散热网;2、动力组件;21、电机;22、支撑架;23、电机轴;3、外散热组件;31、蜗杆;32、涡轮;33、旋转轴;34、接口;35、风扇;4、交换机组件;41、交换机外壳;42、交换机接口主板;43、交换机盖板;5、升降组件;51、升降壳;52、弹簧;53、托板;54、滑杆;6、内散热组件;61、气缸;6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阅附图1

6所示: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上连接有动力组件2、外散热组件3、交换机组件4、升降组件5以及内散热组件6,动力组件2设置在支撑组件1的顶部,动力组件2穿过支撑组件1,外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上连接有动力组件(2)、外散热组件(3)、交换机组件(4)、升降组件(5)以及内散热组件(6),动力组件(2)设置在支撑组件(1)的顶部,动力组件(2)穿过支撑组件(1),外散热组件(3)与动力组件(2)连接,外散热组件(3)与升降组件(5)连接,交换机组件(4)的两端与升降组件(5)连接,内散热组件(6)置于交换机组件(4)内;所述动力组件(2)驱动外散热组件(3)旋转,并且外散热组件(3)产生的气流朝向交换机组件(4),外散热组件(3)工作驱动升降组件(5)带动多个交换机组件(4)上升,多个交换机组件(4)叠加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并且相邻的交换机组件(4)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cm;所述交换机组件(4)分离的同时内散热组件(6)启动,用于配合外散热组件(3)对交换机组件(4)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左板(11)、右板(12)、顶板(13)和散热网(14),左板(11)和右板(12)的顶部与顶板(13)连接,左板(11)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孔,散热网(14)嵌入散热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电机(21)、支撑架(22)和电机轴(23),支撑架(22)的一端固定在顶板(13)的一端,支撑架(22)的另一端与电机(21)连接,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轴键与电机轴(23)的一端连接,电机轴(23)的另一端贯穿顶板(13)的轴承,电机(21)用于驱动电机轴(23)在顶板(13)内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用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组件(3)包括蜗杆(31)、涡轮(32)、旋转轴(33)、接口(34)和风扇(35),蜗杆(31)的一端与电机轴(23)的端口连接,蜗杆(31)的另一端插入右板(12)底部的轴承座内;所述旋转轴(33)分布在蜗杆(31)一侧,并且旋转轴(33)的一端插入右板(12)的轴承内,旋转轴(33)的另一端上分别套有涡轮(32)和接口(34),其中涡轮(32)和蜗杆(31)啮合,风扇(35)套在接口(34)上固定,蜗杆(31)和电机轴(23)同步旋转,蜗杆(31)带动涡轮(32)旋转,则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堵亚林张笑格唐灵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洪瑞光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