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06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报警器本体,壳体开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限位孔,烟雾报警器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活动设于壳体上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连接两个限位部的驱动部,驱动部设于报警器本体上,用于驱动两个限位部分别伸入或伸出各限位孔。在对报警器本体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单手按压限位部,并通过另一只手拖住报警器本体,当限位部完全与壳体分离后,经过另一着手下拉报警器本体即可完成快速的拆卸,仅依靠单人即可进行报警器本体的安装、拆卸作业,相对传统的烟雾报警器更加简化了安装、拆卸时的步骤,提高了报警器本体维护时的效率。高了报警器本体维护时的效率。高了报警器本体维护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烟雾报警器
,尤其涉及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在室内一般安装有烟雾报警器,其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的防范。为了提高烟雾报警器的维修效率,现有技术有着较多的快装/拆式烟雾报警器。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935130U”公开了专利名称为“一种快装式烟雾报警器”的技术专利文献,该烟雾报警器可将维修后的烟雾报警器本体或新的烟雾报警器本体装入安装座内,无需安装座与墙体之间的拆装作业,进而避免了对所固定处的墙体造成损坏。
[0003]经过以上检索以及了解现有的烟雾报警器得知,现有技术中的快装式烟雾报警器虽然起到了快速安装/拆卸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拆卸过程中,由于卡口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双手拿持工具同步按压两个卡舌,当卡舌活动出卡口后,还需要对烟雾报警器施加向下的力才能使得卡舌与卡口完全分离,单人进行操作相对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人对烟雾报警器进行拆卸比较麻烦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报警器本体,壳体开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限位孔,烟雾报警器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活动设于壳体上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连接两个限位部的驱动部,驱动部设于报警器本体上,用于驱动两个限位部分别伸入或伸出各限位孔;
[0006]其中,其一限位部相对壳体具有初始位置和收缩位置,当其一限位部由初始位置活动至收缩位置时,驱动部联动另一限位部运动,以使另一限位部与限位孔解除配合。
[0007]优选的,驱动部包括设于报警器本体上的固定块,固定设于固定块上的扭力弹簧,转动设于固定块上的驱动块,以及设于驱动块两端的调节块,扭力弹簧与驱动块相连;
[0008]限位部为限位块,调节块转动设于限位块上,限位块收纳于或活动出限位孔。
[0009]优选的,驱动部还包括设于固定块上的限位杆,限位杆穿设于限位块上,以使限位块始终沿限位杆的轴线滑动。
[0010]优选的,限位杆的一端设有凸台。
[0011]优选的,壳体上开设有与限位孔竖直对应的导向槽。
[0012]优选的,壳体内设有导向块,两个导向块镜像分布在导向槽的两侧,当限位块位于导向槽内时,两个导向块均抵接于限位块。
[0013]优选的,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壳体的若干安装孔。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在对报警器本体进行安装时,通过按压其一限位部,使其与壳体的内侧接触,并持续推动报警器本体,并且在驱动部的作用下对限位部施加压力,快速
的将报警器本体卡接安装至壳体内。
[0016]在对报警器本体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单手按压其一限位部,并通过另一只手拖住报警器本体,当限位部完全与壳体分离后,经过另一只手下拉报警器本体即可完成快速的拆卸,双手分别控制限位部以及报警器本体,仅依靠单人即可进行报警器本体的安装、拆卸作业,相对传统的烟雾报警器更加简化了安装、拆卸时的步骤,提高了报警器本体维护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报警器本体与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中:101、壳体;102、安装孔;103、报警器本体;104、限位块;105、限位孔;106、限位杆;107、驱动块;108、固定块;109、扭力弹簧;110、调节块;111、导向块;112、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包括壳体101和报警器本体103,壳体101开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限位孔105,烟雾报警器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活动设于壳体101上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连接两个限位部的驱动部,驱动部设于报警器本体103上,用于驱动两个限位部分别伸入或伸出各限位孔105;其中,其一限位部相对壳体101具有初始位置和收缩位置,当其一限位部由初始位置活动至收缩位置时,驱动部联动另一限位部运动,以使另一限位部与限位孔105解除配合。
[0025]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在对设置有限位机构的报警器本体103进行安装时,首先通过将壳体101固定安装于监测区域,并按压报警器本体103上的其一限位部,并将其卡设在壳体101内部,持续的推动报警器本体103即可进行快速的安装;其次对其进行拆卸时,仅需要单手按压其一限位部,并通过另一只手拖住报警器本体103,当限位部完全与壳体101分离后,在联动的作用下使得另一限位部自行脱离限位孔105,最后通过下拉报警器本体103即可完成快速的拆卸,仅依靠单人即可进行报警器本体103的安装、拆卸作业,相对传统的烟雾报警器更加简化了安装、拆卸时的步骤,提高了报警器本体103维护时的效率。
[0026]本申请中的报警器本体103采用超低功耗通信模组的红外检测报警器,可适用于

40~80℃的室内环境中,采用锂电池供电可进行免布线安装。并且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当中,通过螺栓将驱动部固定安装至不同的烟雾报警器当中,并一同安装于壳体101当中,提高了本申请中限位机构的适用性。
[0027]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驱动部包括设于报警器本体103上的固定块108,固定设于固定块108上的扭力弹簧109,转动设于固定块108上的驱动块107,以及设于驱动块107两端的调节块110,扭力弹簧109与驱动块
107相连;限位部为限位块104,调节块110转动设于限位块104上,限位块104收纳于或活动出限位孔105。
[0028]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初始状态下的驱动块107以及调节块110为展开状态,即限位块104的边缘与壳体101的外周侧处于同一平面,在对设有限位机构的报警器本体103进行拆卸时,通过手指按压其中一个限位块104,使得限位块104在限位孔105内滑动,当两者完全分离时,两个限位块104已经在驱动块107的转动下同步收纳至壳体101内,最后经过另一只手拿持报警器本体103,并向下拿出即可快速的对报警器本体103进行拆卸,整个过程不需要双手来对两个限位块104分别控制,经过控制其中一个限位块104即可同步操作另一个限位块104进行动作,释放另一只手来对报警器本体103进行拿持,操作简单便捷。
[0029]如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驱动部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包括壳体(101)和报警器本体(103),所述壳体(101)开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限位孔(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报警器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壳体(101)上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连接两个所述限位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报警器本体(103)上,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伸入或伸出各所述限位孔(105);其中,其一限位部相对壳体(101)具有初始位置和收缩位置,当其一限位部由初始位置活动至收缩位置时,所述驱动部联动另一限位部运动,以使另一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105)解除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拆式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于所述报警器本体(103)上的固定块(108),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块(108)上的扭力弹簧(109),转动设于所述固定块(108)上的驱动块(107),以及设于所述驱动块(107)两端的调节块(110),所述扭力弹簧(109)与所述驱动块(107)相连;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块(104),所述调节块(110)转动设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宇向彦洁江华赵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工贸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