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303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云平台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进入第三方系统的环境后台里将第一部署包和第二部署包分别放置到不同目录下,同时启动两个部署包对应的server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将第三方系统改造成同时兼容微前端和独立运行的系统,使第三方系统变得更加的灵活,也降低了云管理平台的维护成本。云管理平台的维护成本。云管理平台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云平台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云管理平台随着迭代升级,功能越来越多,代码量随之会变得越来越大,进而代码之间的耦合性会变高,开发和维护的成本也会增加。后来引入了乾坤微前端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按功能可以将整个应用拆分成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仓库,独立部署,然后利用微前端再组合在一起,这样可降低代码的耦合性。同时微前端框架还可以将任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到云管理平台中,使云管理平台具有强大的纳管能力。
[0003]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云管理平台在纳管第三方系统的时候通常是将第三方系统变成云管理平台(即主应用)的子应用来进行纳管,这样便可以对子应用进行微前端改造,让子应用满足云管理平台的纳管要求;然而此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会增加云管理平台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随着纳管的第三方系统越来越多,云管理平台的子应用变得越发庞大,导致维护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无法保证与第三方系统迭代的步调一致性,可能第三方系统那边进行了迭代升级但云管理平台里的第三方系统还是之前的老版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
[0007]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
[0008]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
[0009]进入第三方系统的环境后台里将第一部署包和第二部署包分别放置到不同目录下,同时启动两个部署包对应的server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的步骤,包括:
[0011]配置第三方系统的菜单,点击菜单后调用路由钩子函数;
[0012]在钩子函数里调接口获取第三方系统的IP和端口号,同时在云管理平台配置文件subConfig.json中配置第三方系统的名称;
[0013]微前端利用名称、IP和端口号读取对应第三方系统的静态文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的步骤,包括:
[0015]对webpack启动配置脚本进行改造,增加针对微前端的启动脚本命令,在命令里增加微前端标识,其中,所述微前端标识用于区分是否是在微前端模式;
[0016]在微前端模式下webpack打包静态文件前面增加前缀生成第一静态;
[0017]微前端进入第三方子应用生命周期之后,通过微前端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微前端改造;
[0018]第一server端启动服务器读取第一静态文件并给云管理平台开放端口号,其中,此时开放端口和云管理平台中配置的端口号一致;
[0019]利用微前端打包构建生成的第一静态文件和第一server端文件生成第一部署包。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的步骤,包括:
[0021]使用原有webpack脚本启动打包静态文件以生成第二静态文件;
[0022]第二server端启动服务器读取第二静态文件并开放端口供用户进行访问,其中,此时开放端口号与改造第三方系统所开放的端口号不同;
[0023]利用第二静态文件和第二server端文件生成第二部署包。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入第三方系统的环境后台里将第一部署包和第二部署包分别放置到不同目录下,同时启动两个部署包对应的server端的步骤,包括:
[0025]将所述第一部署包放到第三方系统后台环境上对应的第三方系统微前端改造目录下,在此目录下启动server端服务器以使用户通过云管理平台访问第三方系统;
[0026]将所述第二部署包放到第三方系统后台环境上对应的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的目录下,在此目录下启动server端服务器以使用户独立访问第三方系统。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8]响应于第三方系统更新代码,则返回执行所述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的步骤。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前端采用qiankun框架。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31]配置模块,用于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
[0032]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
[0033]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
[0034]环境部署模块,用于进入第三方系统的环境后台里将第一部署包和第二部署包分别放置到不同目录下,同时启动两个部署包对应的server端。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0036]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37]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执行前述的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前述的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
[0039]上述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不再将第三方系统变成云管理平台的子应用,而是在第三方系统内部进行微前端的改造,将第三方系统改造成同时兼容微前端和独立运行的系统并行运行,使第三方系统变得更加的灵活,也降低了云管理平台的维护成本。
[0040]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系统、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42]图1为现有云管平台通过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进入第三方系统的环境后台里将第一部署包和第二部署包分别放置到不同目录下,同时启动两个部署包对应的server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云管理平台配置为通过微前端进入到第三方系统内部的步骤,包括:配置第三方系统的菜单,点击菜单后调用路由钩子函数;在钩子函数里调接口获取第三方系统的IP和端口号,同时在云管理平台配置文件subConfig.json中配置第三方系统的名称;微前端利用名称、IP和端口号读取对应第三方系统的静态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三方系统内部利用微前端提供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webpack和server端改造以生成供微前端使用的第一部署包的步骤,包括:对webpack启动配置脚本进行改造,增加针对微前端的启动脚本命令,在命令里增加微前端标识,其中,所述微前端标识用于区分是否是在微前端模式;在微前端模式下webpack打包静态文件前面增加前缀生成第一静态;微前端进入第三方子应用生命周期之后,通过微前端的全局变量对第三方系统进行微前端改造;第一server端启动服务器读取第一静态文件并给云管理平台开放端口号,其中,此时开放端口和云管理平台中配置的端口号一致;利用微前端打包构建生成的第一静态文件和第一server端文件生成第一部署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管理平台中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原有的webpack和server端生成供第三方系统独立运行使用的第二部署包的步骤,包括:使用原有webpack脚本启动打包静态文件以生成第二静态文件;第二server端启动服务器读取第二静态文件并开放端口供用户进行访问,其中,此时开放端口号与改造第三方系统所开放的端口号不同;利用第二静态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征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