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297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包括:将岩土体定名代码标准化,获取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获取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地质信息,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所述地质信息,获取标准化后的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基于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和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构建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获取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实现岩溶塌陷危险性的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构建的数据库包含了岩土体分层结构、定名、顺序、状态及厚度等信息,通过搜索、定位等数学函数可快速、自动提取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所需的因子,为实现岩溶塌陷危险性自适应评价模型及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供数据支撑。供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工程数字化
,尤其涉及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岩溶塌陷危险性或风险评价比例尺从1:400万到1:1万不等,涉及全国、省、市、镇级地域,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资料来源主要是地质露头的调查及极少数部分钻孔,点密度为0.1

0.5个点/平方公里,导致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精度低,成果适用性差,此外就是现有技术重点在于建立评价因子的体系及模型,评价因子的来源精度回避不谈。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岩溶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日益增多,详细勘察的钻孔点密度达100

250个点/平方公里,比例尺达1:1000,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提高岩溶塌陷危险性及风险评价精度,达到精准防控岩溶塌陷灾害,已是近年来岩溶地质灾害防控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方法。
[0003]常规来说,钻孔柱状图是真实反映地下岩土体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的重要成果,在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由于我国地域分布广、地貌类型多、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的分层复杂,其特征都是定性描述,难以量化。此外由于钻孔柱状图的资料来源于不同工作单位,时间跨度大,行业差别大,规范及标准不同。对于岩溶区,地质钻孔资料较非岩溶区更为复杂,特别是岩溶区的土洞、溶洞多层发育,涉及土(溶)洞深度、高度、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及状态。虽然有些文献提出对第四系土层进行标准化分层,然后再对所有钻孔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思路,但是由于标准化分层须由有经验的高级岩溶地质工程师完成,工作量大,国内及国外一直难以实施,导致目前的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仍然采用图像存贮钻孔柱状图的方式,如目前已有的全国重要城市(广州、深圳市、武汉等)地质钻孔数据服务平台,虽然有60多万个钻孔数据,但是主要录入常规钻孔信息,如工程名称(或钻孔位置)、钻孔编号、坐标、地面标高、孔深、地下水位埋深等,岩土体的结构分层信息都是采用直接扫描钻孔柱状图,用图像进行存贮,获取的地质钻孔信息都是独立的图像,数据库更多的功能是建立资料的电子档案,没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岩土体分层结构、岩溶等相关信息查询,效率低下。此外,地质钻孔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中,对原始钻孔信息进行了概化、取舍。虽然现有技术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钻孔柱状图进行信息提取,但是也受到图像分辨率或地质描述复杂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实现岩溶地质钻孔(钻孔柱状图)的信息量化也是目前地质领域数字化需解决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将岩土工程勘察详勘定性描述的多维度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岩土体的平面位置、分层深度、厚度、定名、状态等)及岩溶特殊特征(土洞、溶洞埋深、充填情况、充填物的定名及状态等)进行同化表征,实现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的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数学函数表达,
提取场地级大比例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为岩溶塌陷风险精细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包括:
[0006]将岩土体定名代码标准化,获取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
[0007]获取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地质信息,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所述地质信息,获取标准化后的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
[0008]基于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和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构建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
[0009]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获取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实现岩溶塌陷危险性的评价。
[0010]可选的,构建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包括:基于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将标准化后的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录入所述数据库,构建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
[0011]可选的,将标准化后的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录入所述数据库包括:常规钻孔信息录入、土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岩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岩溶特征分层信息录入。
[0012]可选的,所述常规钻孔信息录入包括:录入工程名称、钻孔编号、坐标、地面标高、孔深、水位埋深、水位标高、终孔日期、抽水试验参数。
[0013]可选的,所述土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包括: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和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
[0014]所述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包括:根据地质岩溶钻孔柱状图中的第四系土层分层结构由上至下通过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录入;
[0015]所述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包括:录入与第四系土层分层结构信息对应的分层厚度数值。
[0016]可选的,所述第四系土层分层结构信息包括土体的状态和土洞代码;
[0017]所述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包括土洞的高度数值。
[0018]可选的,所述岩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包括:岩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和岩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
[0019]所述岩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包括:根据钻孔柱状图中的岩体分层结构由上至下通过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录入;
[0020]所述岩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包括:录入与岩体结构分层相对应的分层厚度数值。
[0021]可选的,所述岩体结构分层信息包括分层岩体的风化程度、结构表征信息和溶洞代码;
[0022]所述岩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包括溶洞的高度数值。
[0023]可选的,所述岩溶特征分层信息录入包括土洞岩溶特征信息标准录入和溶洞岩溶特征信息标准录入;
[0024]所述土洞岩溶特征信息标准录入包括:录入钻孔中土洞的埋深及高度、土洞充填状况和充填物,其中所述土洞的充填物通过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进行录入;
[0025]所述溶洞岩溶特征信息标准录入包括:录入钻孔中溶洞的埋深及高度、充填状况
和充填物,其中所述溶洞的充填物通过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进行录入。
[0026]可选的,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获取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包括:通过数学函数提取所述数据库中土体评价因子、岩体评价因子和岩溶地下水评价因子。
[0027]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场地级(比例尺1:2000以上)的岩溶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钻孔(点密度100

250个点/平方公里),通过同化钻孔柱状图的方法,量化录入钻孔中第四系结构分层土体定名、状态、厚度信息及岩体结构分层定名、厚度及风化程度及岩溶特征等信息,保留了原始钻孔柱状图的所有信息,减少数据冗余,降低存储空间,避免了常规钻孔采用图像格式存储钻孔柱状图,存贮空间大且不能直接提取岩土体分层信息的问题;采用上述方法录入的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包含了岩土体分层结构、定名、顺序、状态及厚度等信息,通过搜索、定位等数学函数可快速、自动提取场地级大比例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所需的精度高、数据可靠的岩体、土体、地下水因子,提高钻孔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岩土体定名代码标准化,获取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获取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地质信息,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常规信息和所述地质信息,获取标准化后的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基于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和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构建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基于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获取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实现岩溶塌陷危险性的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包括:基于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将标准化后的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录入所述数据库,构建所述岩溶地质钻孔数据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标准化后的所述岩溶地质钻孔元数据录入所述数据库包括:常规钻孔信息录入、土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岩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岩溶特征分层信息录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钻孔信息录入包括:录入工程名称、钻孔编号、坐标、地面标高、孔深、水位埋深、水位标高、终孔日期、抽水试验参数。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场地级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因子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分层结构及厚度录入包括: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和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所述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信息标准录入包括:根据地质岩溶钻孔柱状图中的第四系土层分层结构由上至下通过标准化后的所述岩土体定名代码录入;所述第四系土体结构分层厚度信息标准录入包括:录入与第四系土层分层结构信息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珍郑志文莫赐国马骁周志华李秀娟魏平新廖忠浈戴建玲吴远斌殷仁朝刘起成刘俊洪曾志华雷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