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276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你内部套装有输送带部件,且输送带部件的顶部安装有藻类载体部件,所述输送带部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部件,所述净化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部件,且第一水泵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喷水管件,所述喷水管件套装在净化箱一侧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藻类载体部件、输送带部件、动力输出部件组成自动输送承载机构,继而使得藻类载体部件主动与净化箱内部养殖废水中的微藻往复接触和外界阳光往复接触,为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
,具体为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

技术介绍

[0002]虾类人工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而废水包含了残饵、虾排泄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环境的物质,因此为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和实现水循环的再利用效果,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水处理装置,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以菌

藻共生生物膜为原理而制成的生物反应过滤装置,其中,菌

藻共生生物膜主要是利用细菌与微藻协同作用机制、藻体强耐受能力及生物质高效资源化,同步实现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与微藻生物量收获,具有运行成本低、能耗小、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克服传统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弊端。
[0003]而作为现有技术,以菌

藻共生生物膜为原理而制成的生物反应过滤装置已被公开,例如现一种公告号为CN113620432B的技术,其公开的一种用于养虾尾水处理的藻菌共生生物滤器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将两个挡板之间从下至上放满珊瑚绒辊,在使用时,二号抽水泵将养虾尾水抽送至分流管内,再经由分流管上的通孔流至导流板上,再经由导流板流至位于其下侧的珊瑚绒辊上,此时养虾尾水中的微藻则吸附在珊瑚绒辊上,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带动前后两端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珊瑚绒辊转动,使得吸附有微藻的珊瑚绒辊向上移动,转动过程中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潮湿的珊瑚绒上形成稳定的藻菌共生生物被膜,生长有藻菌共生生物被膜的珊瑚绒辊随链条不断旋转,对经由导流板流下的养虾尾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当珊瑚绒辊上的生物被膜生长过厚时,将珊瑚绒辊取下,而空出的夹座在到达挡板的下侧时,则通过驱动机构将两个挡板之间的珊瑚绒辊向下推送至夹座内”。
[0004]从上述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明确得知菌

藻共生生物膜净化养殖废水的技术方案,然对于承载菌

藻共生生物膜硬件结构,现有技术是采用往复拆卸安装的方式进行往复使用时,虽然实现持续使用效果,但是往复的拆卸安装操作麻烦,并对固定不拆卸的连接部造成的磨损也是不可逆的,容易降低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次,更换后的承载菌

藻共生生物膜的硬件结构,其还需进行独立的清洗加工,工序碎片化,需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你内部套装有输送带部件,且输送带部件的顶部安装有藻类载体部件,所述输送带部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部件,所述净化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部件,且第一水泵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喷水管件,所述喷水管件套装在净化箱一侧的内部;
[0007]所述净化箱的另一侧安装有位移输出部件、辅助密封部件,且位移输出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清洗管件,所述清洗管件的一端贯通套装有输送阀管,所述净化箱一侧的表面连接有水箱,且水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水泵部件,所述第二水泵部件的输出端与清洗管件的一端套装设置;
[0008]所述净化箱顶部的内侧套设有辅助光照部件。
[0009]精选的,所述输送带部件由输送带以及输送带两侧内部套装的传动轴组成,且两个传动轴均通过轴承套装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底部与净化箱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净化箱另一侧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水阀。
[0010]精选的,所述藻类载体部件的内部设置有藻类载体辊,且藻类载体辊一端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密封盘和固定连接有橡胶过渡板,所述橡胶过渡板的底部与输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1]精选的,所述动力输出部件内部设置有抱闸伺服电机以及抱闸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伞齿轮箱组成,且伞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输送带部件内部中的一个传动轴组成。
[0012]精选的,所述喷水管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喷管,所述第一水泵部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固定套接在净化箱一侧的内部,且输出端具体与分流管的中部固定套接。
[0013]精选的,所述位移输出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板,所述液压杆的壳体表面与净化箱另一侧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持套板。
[0014]精选的,所述联动板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含槽导向套管,且含槽导向套管的一端卡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的表面与净化箱另一侧的侧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持套板,所述含槽导向套管的内壁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与第二支持套板套装设置,所述联动板的一端与输送阀管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5]精选的,所述清洗管件的内部设置有内清洗管,且内清洗管的外侧套装有中空输液筒,所述内清洗管与中空输液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内清洗管、中空输液筒通过连通管进行空间贯通,所述中空输液筒的一端与第二水泵部件的输出端固定套接,且内清洗管与藻类载体部件能进行活动套接。
[0016]精选的,所述辅助密封部件由辅助支撑杆和连接板组成,且连接板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净化箱另一侧的顶部,所述辅助支撑杆一端的端面与密封盘后端结构的端面齐平,且辅助支撑杆与橡胶过渡板两者结构不干涉。
[0017]精选的,所述辅助光照部件由藻类培养光源和藻类培养光源外侧固定套接透明套壳组成,且藻类培养光源和透明套壳的底部均套装在净化箱顶部的内侧。
[001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所设置的藻类载体部件、输送带部件、动力输出部件组成自动输送承载机构,继而使得藻类载体部件主动与净化箱内部养殖废水中的微藻往复接触和外界阳光往复接触,为菌

藻共生生物膜的产生提供良好发生条件,继而利用菌

藻共生生物膜进行净水处理。
[0020]2、本技术所设置的位移输出部件、清洗管件、输送阀管、第二水泵部件以及水箱组装后,形成清洗机构,后续与藻类载体部件套装使用后,可对表面菌

藻共生生物膜过厚的藻类载体部件进行自动清洗处理,继而在不拆卸藻类载体部件的同时实现藻类载体部
件的可持续使用效果。
[0021]3、本技术所设置的辅助光照部件,可在无阳光的情况下为藻类载体部件表面吸附的藻类提供光照条件,进一步优化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藻类载体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清洗管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包括净化箱(1),所述净化箱(1)的内部套装有输送带部件(2),且输送带部件(2)的顶部安装有藻类载体部件(3),所述输送带部件(2)的一侧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部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部件(4),且第一水泵部件(4)的输出端连接有喷水管件(5),所述喷水管件(5)套装在净化箱(1)一侧的内部;所述净化箱(1)的另一侧安装有位移输出部件(7)、辅助密封部件(13),且位移输出部件(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清洗管件(9),所述清洗管件(9)的一端贯通套装有输送阀管(10),所述净化箱(1)一侧的表面连接有水箱(12),且水箱(1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水泵部件(11),所述第二水泵部件(11)的输出端与清洗管件(9)的一端套装设置;所述净化箱(1)顶部的内侧套设有辅助光照部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部件(2)由输送带以及输送带两侧内部套装的传动轴组成,且两个传动轴均通过轴承套装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底部与净化箱(1)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净化箱(1)另一侧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水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载体部件(3)的内部设置有藻类载体辊,且藻类载体辊一端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密封盘和固定连接有橡胶过渡板,所述橡胶过渡板的底部与输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6)内部设置有抱闸伺服电机以及抱闸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伞齿轮箱组成,且伞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输送带部件(2)内部中的一个传动轴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反应过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件(5)的内部设置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喷管,所述第一水泵部件(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固定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虎刘淑宇刘海涛梁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蓉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