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242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腕带。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与手腕内侧接触的壳体上盖和壳体下盖,所述壳体下盖用以容置PCB电路板、电池、承载基板、穴位刺激组件和生物信号监测组件;所述穴位刺激组件被配置为与睡眠相关的穴位位置相对应的至少包括第一光照射头、第二光照射头和第三照射头;所述生物信号监测组件至少包括体温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所述腕带以具有弹性且可弯曲的形式与装置主体可拆卸式连接,其至少一端被配置为自由端,所述腕带上配置有适应于豆骨形状的定位部。本装置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对与睡眠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同时还具备对睡眠过程中的各生物信号进行监测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穿戴物,还涉及一种发射光刺激的穿戴物,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助眠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助眠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社会,人们长期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出现睡眠问题的人数急剧增多。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睡眠问题成为不少人的难题。
[0003]现有的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大多将睡眠监测作为重点功能,例如现有技术CN207707898U公开的一种穿戴式睡眠检测仪,主要有机电盒、贴片电极与数据传输底座构成,贴片电极通过电极扣与机电盒相连,贴于左胸口处采集心电信号、体动信号;电极贴片属于医用电子仪器的配套产品,它以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泡沫、橡胶等为基材,上涂医用胶粘剂,与身体直接接触采集各种传感器信号。该技术的技术方案仅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监测和数据记录上,无法对有睡眠障碍的用户提供实质性的助眠效果。
[0004]而一般的可穿戴式的助眠装置,例如手套式、头套式和眼罩式,都是采取接触式(针灸式、按摩式等)或非接触式(如声音、灯光等)来实现助眠舒眠。例如现有技术CN215135497U公开的一种睡眠医学用穿戴式辅助睡眠装置,包括头部卡接件、耳机存放件、穿戴式面罩、耳机线卡件和眼罩存放件,所述眼罩存放件设于穿戴式面罩上,所述耳机存放件设于穿戴式面罩相对两侧壁上,所述耳机线卡件设于耳机存放件上,所述头部卡接件设于穿戴式面罩上;所述耳机线卡件上包括连接件和连接线,所述连接件设于连接线上,所述连接件包括散热网、橡胶层、卡口和封边件,所述橡胶层设于连接线上,所述散热网设于橡胶层内侧壁上,所述卡口贯穿橡胶层和散热层设置,所述封边件设于橡胶层和散热网相对两端部。该装置具有较大的外形结构和较多的部件,这不仅会影响用户的睡眠舒适度,也会出现因用户的睡眠动作而导致部件滑脱的情况。
[0005]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以集合助眠功能和睡眠监测功能的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其应该具有体型小巧、方便穿戴、不影响睡眠舒适度的特点。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戴物,其涉及一种发射光刺激的穿戴物,还涉及一种可穿戴助眠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助眠管理装置。
[0008]本技术依据中医针灸经络医学理论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对与睡眠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同时还具备对睡眠过程中的各生物信号进行监测的功能。
[0009]优选地,本技术的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包括主体和腕带,所述装置主
体具有与手腕中心线重合的对称中心线,将所述手腕中心线定义为第一参照线,将所述腕带延伸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定义为第二参照线,第一参照线和第二参照线将装置主体壳体上盖表面和承载基板划分为四个象限,将靠近手掌且靠近手腕豆骨的象限定义为参照象限。
[0010]优选地,所述腕带以具有一定弹性且可弯曲的形式与装置主体可拆卸式连接,其至少一端被配置为能够与装置主体形成较宽的开口的自由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腕带上距离端部第一距离处配置有适应于手腕豆骨形状的具有弧形凸起表面的定位部以便于用户在佩戴时能正确且快速定位,所述第一距离是指手腕豆骨和手腕内侧中心沿手腕周面的距离。
[0012]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手腕周长不同,则手腕豆骨到手腕内侧的第一距离不同。为使得腕带上的定位部能够适应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用户的手腕周长,所述腕带优选为具有多种长度规格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替换。相应地,对于不同长度规格的腕带,其第一距离配置为至少包括适应于儿童手腕宽度的第一长度、适应于成年女性手腕宽度的第二长度和适应于成年男性手腕宽度的第三长度。具体地,所述第一长度优选为3.2~4.5cm,第二长度优选为4~5.3cm、第三长度优选为5~6.5cm。
[0013]优选地,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与手腕内侧接触的壳体上盖和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下盖,所述壳体下盖用以容置PCB电路板、电池、承载基板、穴位刺激组件和生物信号监测组件,所述壳体上盖被配置为具有能够允许所述穴位刺激组件和生物监测组件的相关元件从中漏出的若干个通孔,所述若干个通孔的形状和数量均与所述穴位刺激组件和生物信号监测组件的元件的形状和数量相对应。
[0014]优选地,所述穴位刺激组件和生物信号监测组件都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之上,所述承载基板的截面形状与壳体上盖是形状以及壳体下盖的内壁形状相同。
[0015]优选地,所述穴位刺激组件被配置为与睡眠相关的穴位位置相对应的至少包括第一光照射头、第二光照射头和第三照射头的若干个光照射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穴位刺激组件的第一光照射头、第二光照射头和第三光照射头以分别对应彼此不同的至少一个可作用穴位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承载基板,尤其是第一光照射头、第二光照射头和第三光照射头的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手腕上内关穴、大陵穴和神门穴的位置,具体为:
[0017]所述第三光照射头位于参照象限内且距第一参照线是第一预设距离以及距第二参照线是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优选为10~25m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优选为10~25mm;
[0018]所述第二光照射头位于第一参照线上,其与第三光照射头的连线并行于第二参照线;
[0019]所述第一光照射头位于第一参照线上且在远离手掌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光照射头成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预设距离优选为25~55mm。
[0020]优选地,所述生物信号监测组件至少包括体温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所述体温传感器用以监测用户体温,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以监测睡眠过程中用户的体位和姿态变化,所述脉搏传感器用以监测心率。
[0021]优选地,所述PCB电路上配置有中央处理器、模数转换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光输出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模块,其中,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生物信号监测组件的输出端相
接、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接;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池和中央处理器相接;光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接、输出端与穴位刺激组件相接;无线连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接。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0023]1、本技术采用非接触式给予睡眠相关的穴位一定的按摩刺激,尤其是神门穴、大陵穴和内关穴这三个被称作“睡眠黄金三角”的穴位,刺激按摩这三个穴位可以提升血液循环功能进而促使人体褪黑激素自然释放从而达到助眠的效果。相比采用振动按摩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本技术所采用的光灸法则完全不用接触用户的皮肤,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0024]2、本技术在腕带上设置有与手腕豆骨形状相适应的定位部,用户在使用该装置时只需定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腕带(2),所述腕带(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容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穴位刺激组件包括第一光照射头(105)、第二光照射头(106)和第三光照射头(107)的若干个光照射头,所述若干个光照射头的位置与手腕上与睡眠相关的穴位位置相对应;所述腕带(2)上距离端部第一距离处配置有适应于手腕豆骨形状的具有弧形凸起表面的定位部(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还容置有用以放置所述穴位刺激组件的承载基板(104),所述穴位刺激组件的第一光照射头(105)、第二光照射头(106)和第三光照射头(107)以分别对应彼此不同的至少一个可作用穴位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承载基板(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照射头(107)位于参照象限内且距第一参照线是第一预设距离以及距第二参照线是第二预设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照射头(106)位于第一参照线上,其与所述第三光照射头(107)的连线并行于所述第二参照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照射头(105)位于所述第一参照线上且在远离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