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239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箱模块、热泵芯体、暖风芯体、蒸发器、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池模块、储液罐、压缩机、截止阀、温度传感器、温压传感器、单向阀及循环管路。将电池冷却的功能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进行结合,与传统的电池冷却功能回路相比,可省去单独设置电池冷却器与单独的电池冷却回路,运用室外换热器直接在电池冷却模式中进行电池的冷却,同时满足电池冷却的功能与减小热管理系统的占用空间,适用于混动车型。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化设计,为汽车空调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了一种新的思路。了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是目前汽车上运用较多的一种设备,可以使汽车舱室内的环境变为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在传统的汽车空调中,热管理系统的回路与电池冷却的回路往往采用并联运行,对于电池冷却还需加装电池冷却器,这大大增加了汽车空调的复杂程度与所需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尤其是对于混动车型,在车内本身就已经安装了汽油动力系统与电池动力系统,如果配备的汽车空调所需的空间依旧很大,将增大设备设置与安装的难度。若能设计一种热管理系统,在满足电池冷却的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混动车型的制冷工作,将对混动车型的汽车空调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将电池冷却的功能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进行结合,无需单独设置电池冷却器与单独的电池冷却回路,可以通过室外换热器在电池冷却模式开启时直接进行电池的冷却,可以同时满足电池冷却的功能与减小热管理系统的占用空间,适用于混动车型的情况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于混动车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箱模块(1)、热泵芯体(2)、暖风芯体(3)、蒸发器(4)、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6)、热力膨胀阀(7)、电池模块(8)、储液罐(9)、压缩机(10)、截止阀(11)、温度传感器、温压传感器、单向阀(14)及循环管路;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5.1)及第二电子膨胀阀(5.2);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2.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2.2);所述温压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压传感器(13.1)及第二温压传感器(13.2);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循环管路(15.1)、第二循环管路(15.2)、第三循环管路(15.3)、第四循环管路(15.4)、第五循环管路(15.5)、第六循环管路(15.6)、第七循环管路(15.7)、第八循环管路(15.8)、第九循环管路(15.9)、第十循环管路(15.10)、第十一循环管路(15.11)、第十二循环管路(15.12)及第十三循环管路(15.13);空调箱模块(1)内部包含热泵芯体(2)、暖风芯体(3)及蒸发器(4);热泵芯体(2)的出口通过第一循环管路(15.1)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入口;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5.2)连接室外换热器(6)的入口;室外换热器(6)的出口连接第三循环管路(15.3);第三循环管路(15.3)产生分支,分别为第四循环管路(15.4)、第七循环管路(15.7)及第九循环管路(15.9);第四循环管路(15.4)的末端连接热力膨胀阀(7)的入口;热力膨胀阀(7)的出口通过第五循环管路(15.5)连接蒸发器(4)的入口;蒸发器(4)的出口连接第六循环管路(15.6);第七循环管路(15.7)的末端连接截止阀(11)的入口;截止阀(11)的出口连接第八循环管路(15.8);第九循环管路(15.9)的末端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入口;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出口通过第十循环管路(15.10)连接电池模块(8)的入口;电池模块(8)的出口连接第十一循环管路(15.11);第六循环管路(15.6)的后半段、第八循环管路(15.8)的后半段与第十一循环管路(15.11)的后半段汇总为一条管路,并连接至储液罐(9)的集液入口;储液罐(9)的气体出口通过第十二循环管路(15.12)连接压缩机(10)的入口;压缩机(10)的出口通过第十三循环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传超胡杨扬石娟谢晓筠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热翼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