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融合开关和电气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202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极,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壳体的第一极主体;第二极,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壳体的第二极主体,其中第一极主体和第二极主体同轴安装;弹性构件,沿周向抵靠在第一极主体和第二极主体之间;阻止件,安装到壳体且能够在阻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其中,第二极主体包括阻挡第二极主体枢转的阻止面,在开关装置合闸过程中,第一极主体被驱动沿第一方向旋转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极主体同时沿第一方向旋转,在第一极和第二极闭合之前,第二极主体被阻止件阻挡,使得随后仅第一极主体继续旋转使第一极到达初始闭合位置,而第二极仍断开。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结构紧凑,节省成本和空间。省成本和空间。省成本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装置、融合开关和电气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以及包括这种开关装置的融合开关和电气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电化学储能方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进而针对这些特殊应用的特殊开关电器的研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开发了一种集隔离(隔离开关)、预充+主合(接触器)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开关,其存在一些不足,如开关触点较多,因而成本较高;以及当预充触头闭合后开断,因其工作电压也是1500VDC,所以需要相应的灭弧措施,从而增加了开关结构的复杂性,并增加成本。因此,需要优化融合开关,使其性价比更高,产品更具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极,所述第一极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一极静触头、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一极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极主体向外延伸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极静触头配合的第一极动触头;第二极,所述第二极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极静触头、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极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二极主体向外延伸并配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极,所述第一极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一极静触头、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一极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极主体向外延伸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极静触头配合的第一极动触头;第二极,所述第二极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极静触头、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极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二极主体向外延伸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极静触头配合的第二极动触头,其中,所述第一极主体和所述第二极主体同轴安装;弹性构件,沿周向抵靠在所述第一极主体和所述第二极主体之间;阻止件,安装到所述壳体且能够在阻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第二极主体包括配置为与处于阻止位置的所述阻止件配合以阻挡所述第二极主体枢转的阻止面,从而,在开关装置合闸过程中,第一极主体被驱动沿第一方向旋转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极主体同时沿第一方向旋转,在第一极和第二极闭合之前,第二极主体被阻止件阻挡,使得随后仅第一极主体继续旋转使第一极到达初始闭合位置,而第二极仍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件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被阻止弹性件朝向所述阻止位置偏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储能装置,配置为在死点之前储能并在死点之后释能,用于为动触头的闭合或断开提供额外的动力,所述机械储能装置设置为在开关装置的合闸过程中,在第二极主体被阻止件阻挡之前已经经过死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构阻挡件,配置为在开关装置合闸过程中,在第一极到达初始闭合位置且第二极仍断开时,机构阻挡件阻挡机构从而第一极主体不再沿第一方向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主体包括配置为释放所述阻止件的阻挡以允许所述第二极主体枢转的释放驱动面,在开关装置合闸过程中:在机构阻挡件解除阻挡后,第一极主体在机械储能装置的作用下继续旋转使第一极到达完全闭合位置,在第一极到达完全闭合位置之前,释放驱动面随第一极主体的旋转引导阻止件运动到释放位置,从而释放对第二极主体的阻挡,在阻止件释放对第二极主体的阻挡之后,第二极主体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使第二极到达完全闭合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忠季雪峰吴凯佳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