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95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中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座椅后安装横梁;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均由一侧的所述门槛梁贯穿至另一侧的所述门槛梁,且在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中部结构,有助于碰撞力在车身中部位置的传递分散,能够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而可提升整车品质。而可提升整车品质。而可提升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中部结构。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车身中部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车企对汽车的安全性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车身作为汽车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其结构上设计的合理性,成为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因素。
[0003]目前,常见的车身中部结构一般包含有门槛梁、前地板、中通道和座椅安装横梁等,并且座椅安装横梁通常为分设在中通道左右两侧的两段式结构。此种结构虽然能够在汽车碰撞时起到碰撞力传递作用,但由于需通过中间的中通道进行碰撞力的过渡,会降低碰撞力沿座椅安装横梁传递的连贯性,而影响碰撞力传递分散效果。
[0004]此外,现有的车身中部结构中,由于各梁体结构之间缺少有效的横向或纵向连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也存在碰撞力传力通道单一、碰撞力分散效果不足等问题,其会影响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高,从而不利于提升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中部结构,以利于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提升整车品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座椅后安装横梁;
[0008]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均由一侧的所述门槛梁贯穿至另一侧的所述门槛梁,且在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前地板上的中通道;
[0010]所述中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前侧的中通道前段,以及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后侧的中通道后段,且所述中通道前段的后端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连接,所述中通道后段的前端与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前围板底部的前围下横梁;
[0012]所述前围下横梁连接在左右两侧的A柱之间,且所述前围下横梁的前部与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前围下横梁的后部与所述中通道前段的前端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前侧的前地板上纵梁;
[0014]所述前地板上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围下横梁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所述前地板上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中通道前段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根所述前地板上纵梁。
[0016]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后端均连接有纵梁后段;
[0017]各侧所述前地板上纵梁与同侧所述纵梁后段在整车上下方向上衔接设置。
[001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纵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且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以及两侧所述门槛梁和两根所述加强纵梁形成“目”字型结构。
[0019]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加强纵梁分设在所述中通道前段和所述中通道后段之间连线的左右两侧,且从整车前后方向来看,各侧所述加强纵梁位于同侧的所述前地板上纵梁和所述中通道前段之间。
[0020]进一步的,所述前地板采用全平地板。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2]本技术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一方面通过使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座椅后安装横梁均由一侧的门槛梁贯穿至另一侧的门槛梁,可使得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座椅后安装横梁形成位于两侧门槛梁之间的连贯传力通道,相比于现有分段式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能够保证座椅安装横梁对碰撞力的传递效果,有助于碰撞力的传递分散,以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另一方,通过在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座椅后安装横梁之间连接加强纵梁,也能够在座椅安装横梁之间增加纵向传力通道,可进一步利于碰撞力在车身中部位置的传递分散,从而能够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提升整车品质。
[0023]此外,中通道由中通道前段与中通道后段组成,可在设置加强纵梁的基础上,简化中通道结构,并有助于车身中部结构的减重。中通道前段的后端与座椅前安装横梁连接,中通道后段的前端与座椅后安装横梁连接,可使得中通道与周边结构连接形成连贯的碰撞力传力通道,也有助于增加碰撞力在车身中部位置的传递分散效果。前围下横梁的设置,以及前围下横梁与前机舱纵梁、两侧A柱以及中通道前段之间的连接或衔接设置,有利于前机舱纵梁处的碰撞力向两侧的门槛梁与中间的中通道传递,能够提高对汽车正碰碰撞力的传递分散效果。
[0024]其次,前地板上纵梁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前地板前端位置的结构强度,且通过前地板上纵梁的前端与前围下横梁衔接设置,后端与座椅前安装横梁连接,也能够在前围下横梁与座椅前安装横梁之间增加纵向传力通道,有利于碰撞力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分散。在中通道前段左右两侧均设置前地板上纵梁,可保证前地板上纵梁的设置效果。使得各侧前地板上纵梁与同侧纵梁后段之间衔接设置,则能够增加前机舱纵梁和座椅前安装横梁之间的碰撞力传递能力,利于正碰碰撞力向车身中部位置传递。
[0025]另外,座椅前安装横梁、座椅后安装横梁,以及两侧的门槛梁和两根加强纵梁形成“目”字型结构,可增加座椅安装横梁所处区域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形成传力网络,有利于汽车侧碰碰撞力的传递分散。使得各加强纵梁从整车前后方向来看,位于同侧的前地板上纵梁和中通道前段之间,可在中通道为分段式的基础上,使得中通道前段、两根前地板上纵梁、两根加强纵梁,以及中通道后段在结构布局上更为合理,有助于保证车身中部结构的稳定性。而前地板采用全平地板,有利于增加乘员舱使用的舒适性,提升乘员舱内饰品质,并且也可利于前地板以及诸如乘员舱地毯等结构的制备。
[002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
[0027]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设置上述车身中部结构,有助于碰撞力在车身中部位置的
传递分散,能够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可提升整车品质,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纵梁后段的设置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的碰撞力传递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门槛梁;2、前地板;3、座椅前安装横梁;4、座椅后安装横梁;5、加强纵梁;6、中通道;7、前围板;8、前围下横梁;9、A柱;10、前机舱纵梁;11、扭力盒加强板;12、前地板上纵梁;13、前围下连接板;14、扭力盒;15、纵梁连接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1),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1)之间的前地板(2),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1)之间的座椅前安装横梁(3)和座椅后安装横梁(4),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前地板(2)上的中通道(6);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3)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4)均由一侧的所述门槛梁(1)贯穿至另一侧的所述门槛梁(1),且在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3)和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4)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5);所述中通道(6)包括位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3)前侧的中通道前段(601),以及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4)后侧的中通道后段(602),且所述中通道前段(601)的后端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3)连接,所述中通道后段(602)的前端与所述座椅后安装横梁(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围板(7)底部的前围下横梁(8);所述前围下横梁(8)连接在左右两侧的A柱(9)之间,且所述前围下横梁(8)的前部与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机舱纵梁(10)连接,所述前围下横梁(8)的后部与所述中通道前段(601)的前端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座椅前安装横梁(3)前侧的前地板上纵梁(12);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任陈强高鹏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