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87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右端设有转动把手,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本申请不再需要人工压紧卷起的部分,防止其松垮散乱,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


[0001]本技术涉及属于盘卷器
,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

技术介绍

[0002]消防救援过程需要用到水龙带作为水流的承载体实现水楼的输送,根据火灾现场与消防车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长度的水龙带进行连接,进而起到消防灭火,但是在使用之后需要对水龙带进行盘卷回收,以便水龙带能够在下次使用时更加快速便捷的伸展开,进而提高消防灭火的效率。目前对于水龙带的盘卷大多采取徒手盘卷消防水带的方式,其即需要用手压紧已经卷起的部分,又要慢慢卷起未卷起的部分,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右端设有转动把手,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一插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棘爪之间形成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二插槽一一对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右侧设有第一护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设有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的右端设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护板的左端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导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与所述导轨相匹配,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导槽,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二螺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二护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透气孔。
[0010]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先人工将水龙带对折,再将折弯处放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之间,通过转动把手的转动将水龙带卷起,卷完后再移动第二支撑架将水龙带取下,本申请不再需要人工压紧卷起的部分,防止其松垮散乱,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也有助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包括:100、底架;110、第一支撑架;120、第二支撑架;130、导轨;140、支撑板;141、导槽;142、第二螺纹孔;143、第二螺杆;200、第一支撑轴;210、第一棘爪;211、第一插槽;220、第一护板;221、第一透气孔;230、第一安装块;231、第一通孔;240、转动把手;300、第二支撑轴;310、第二棘爪;311、第二插槽;320、第二护板;321、第二透气孔;330、第二安装块;331、第一螺纹孔;340、第一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0016]参见附图的图1

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优选实施例。
[00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包括底架100,所述底架100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撑架110,所述第一支撑架11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100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架110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支撑轴200,所述第一支撑轴200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轴200的右端设有转动把手240,所述底架100的左端设有第二支撑架120,所述第二支撑架120活动安装在所述底架100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架120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支撑轴300,所述第二支撑轴300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首先,将所述第二支撑架120向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将消防水龙带对折,并使得两端间隔三十公分,先将其中的水放出,再将对折处先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200和第二支撑轴300上,转动所述转动把手240,可以将所述消防水龙带卷起,卷好后再将所述第二支撑架120向左移动,从而取下所述消防水龙带。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一棘爪210,所述第一棘爪210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槽211,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二棘爪310,所述第二棘爪310与所述第一插槽21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棘爪310之间形成有第二插槽311,所述第一棘爪210与所述第二插槽311一一对应。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右侧设有第一护板220,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设有第二护板320,所述第一护板220的右端设有第一安装块230,所述第一安装块230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二护板320的左端设有第二安装块330,所述第二安装块330的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331,所述第一通孔231内设有第一螺杆340,所述第一螺杆34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3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31相连接。将消防水龙带的折弯部放在所述第一护板220和第二护板320之间,将所述第一螺杆340穿过所述消防水龙带之间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31相连接,再转动所述转动把手240,即可将消防水龙带卷起。
[0021]进一步地,所述底架100的左端设有导轨130,所述第二支撑架120的下端设有支撑
板140,所述支撑板140的下端设有导槽141,所述导槽141与所述导轨130相匹配,所述支撑板140的两端设有第二螺纹孔142,所述第二螺纹孔142连通所述导槽141,所述第二螺纹孔142内设有第二螺杆143。通过所述导槽141和所述导轨130的配合,所述支撑板140可以沿所述导轨130左右移动,再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螺杆143,可以将所述支撑板140进行固定,即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后,将所述第二支撑架120进行固定,可以保证稳定地所述消防水龙带在卷起。在卷完后,再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螺杆340和第二螺杆143,将所述第二支撑架120移开,从而取出消防水龙带。
[0022]进一步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0),所述底架(100)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撑架(110),所述第一支撑架(11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100)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架(110)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支撑轴(200),所述第一支撑轴(200)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轴(200)的右端设有转动把手(240),所述底架(100)的左端设有第二支撑架(120),所述第二支撑架(120)活动安装在所述底架(100)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架(120)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支撑轴(300),所述第二支撑轴(300)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一棘爪(210),所述第一棘爪(210)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槽(211),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二棘爪(310),所述第二棘爪(310)与所述第一插槽(21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棘爪(310)之间形成有第二插槽(311),所述第一棘爪(210)与所述第二插槽(311)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消防水龙带盘卷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利昇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