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69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4
本申请涉及农田灌溉的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水池本体、分隔壁和多根集水管,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水池本体内部,所述分隔壁的内壁限定形成第一储水区;所述分隔壁与所述水池本体的内壁限定形成第二储水区;多根所述集水管均插接于所述水池本体的侧壁,所述集水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储水区连通,所述集水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多个所述进水孔均布于所述集水管的侧壁;所述集水管的侧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申请具有将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浅层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以均衡地面水与地下水的使用量,同时减少将地面水运送至水池的运送压力的效果。水运送至水池的运送压力的效果。水运送至水池的运送压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农田灌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同农作物或者相同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于土壤的湿度要求不同,因而通常会在农田或农田周边设置用于灌溉的水池,以对农田湿度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弥补降雨在量上的不足或时间上的不均。
[0003]水池的水源一般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一般以地面水为主要形式,地面水包括河川径流和湖泊等。而在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的区域,在较为浅层的位置即为淤泥质粘土层,淤泥质粘土层中含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这些浅层地下水同样为重要的灌溉水资源,可用于农田灌溉,因而需要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对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浅层地下水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将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浅层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池本体、分隔壁和多根集水管,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水池本体内部,所述分隔壁的表面限定形成第一储水区;所述分隔壁的外表面与所述水池本体的内壁限定形成第二储水区;多根所述集水管均插接于所述水池本体的侧壁,所述集水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储水区连通,所述集水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多个所述进水孔均布于所述集水管的侧壁;所述集水管的侧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水池本体的端部封闭。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农田挖设水池本体,将集水管的端部对准水池本体的内壁并螺旋插入,由于集水管的挤压作用,集水管周围的土壤被压实,使得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水分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加速进入集水管中。进入集水管中水从集水管中流入第二储水区中,当第一储水区中需要补充水时,首先将第二储水区中水运送至第一储水区中以用于灌溉,也可安装设备直接将第二储水区中的水用于灌溉,从而将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浅层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以均衡地面水与地下水的使用量,同时减少将地面水运送至水池的运送压力。
[0007]可选的,所述集水管的内壁连接有筒状结构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阻隔凸块,多个所述阻隔凸块与多个所述进水孔一一对应,所述阻隔凸块用于封堵所述进水孔;所述柔性膜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柔性膜的端部,所述拉绳的长度大于所述集水管的长度。
[0008]将集水管插入土壤的过程中,周侧土壤容易通过进水孔进入集水管中,一方面,集水管中水流动时会将这些土壤带出,导致从集水管中流出的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增加后续
清理水池的成本;另一方面,这些泥土若在集水管中固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流在集水管中的流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隔凸块的阻挡,降低土壤通过进水孔进入集水管中的风险;在将集水管插入土壤后,拉动拉绳,将柔性膜连通阻隔凸块拉出即可撤去阻隔凸块对于进水孔的阻挡。
[0009]可选的,所述柔性膜包括多条子膜,多条所述子膜均连接于所述集水管;所述子膜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条所述子膜沿所述集水管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拉绳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拉绳与多条所述子膜一一对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集水管插入土壤后,撤去集水管顶壁与左右两侧壁连接的子膜,使集水管底壁的子膜依然与集水管保持连接,从而降低集水管中的一部分水通过集水管底壁的进水孔流出的风险。
[0011]可选的,所述集水管包括多根子管,多根所述子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集水管,相邻所述子管可拆卸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水管分节旋入土壤,一方面在水池本体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便于集水管的插入,另一方面便于集水管的运输与收纳。
[0013]可选的,所述分隔壁贯穿开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水区与所述第二储水区连通;所述分隔壁的内表面铰接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用于将所述通水口盖合,所述隔水板的表面用于供所述分隔壁的内表面抵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水口将第一储水区与第二储水区连通,当第一储水区的液面高于第二储水区的液面时,隔水板抵接于分隔壁的内表面,阻碍第一储水区的水进入第二储水区中;当第一储水区的液面低于第二储水区的液面时,隔水板在第二储水区中水压的作用下转动,通水口打开,第二储水区的水进入第一储水区中,从而对第一储水区中的水进行补充,结构简单且在将第二储水区中水输送至第一储水区时无需额外提供动力。
[0015]可选的,所述分隔壁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沿所述水池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顶端低于所述水池本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分隔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顶端,所述第二分隔部远离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边缘连接于所述水池本体的内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分隔部远离第一分隔部的边缘连接至水池本体的内壁,从而使得水池本体上部的内壁与分隔壁限定形成第一储水区,即将原本的第二储水区上部未储水的部分加以利用,以增加第一储水区的储水量。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部由防水帆布制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帆布的成本较低且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减少水池的制造成本的同时也便于集水管的维护与第二储水区的清淤。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部包括多个子部,多个所述子部沿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相邻所述子部的边缘相互交叠;相邻子部之间通过防水粘接剂粘接固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设第二分隔部时,先将多个子部依次连接于第二分隔部,再将相邻子部相互交叠的部分利用防水粘接剂粘接固定,便于建材的收纳、运输,也便于第二分隔部的搭设。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部设置有多个固定组件,多个所述固定组件与多个相邻所
述子部之间的交叠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相邻所述子部相互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组件加强相邻子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3]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挖设所述水池本体;S2:将所述集水管插入所述水池本体的侧壁;S3:在所述水池本体内设置所述分隔壁。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开设水池时,利用分隔壁在水池本体中分隔形成用于储存灌溉水的第一储水区和用于收集地下水的第二储水区,在水池本体的侧壁插入多根集水管,使得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水通过集水管流入第一储水区中,从而将淤泥质粘土层中的浅层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2.通过在集水管中设置柔性膜并在柔性膜的表面设置多个用于封堵进水孔的阻隔凸块,降低安装集水管的过程中土壤进入集水管的风险;3.分隔壁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第一分隔部的顶端低于水池本体的顶端,第二分隔部连接于第一分隔部的顶端,第二分隔部远离第一分隔部的边缘连接于水池本体的内壁,从而增加第一储水区的容积,合理利用水池本体的空间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1)、分隔壁(2)和多根集水管(3),所述分隔壁(2)位于所述水池本体(1)内部,所述分隔壁(2)的内表面限定形成第一储水区(11);所述分隔壁(2)的外表面与所述水池本体(1)的内壁限定形成第二储水区(12);多根所述集水管(3)均插接于所述水池本体(1)的内壁,所述集水管(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储水区(12)连通,所述集水管(3)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31),多个所述进水孔(31)均布于所述集水管(3)的侧壁;所述集水管(3)的侧壁设置有螺旋叶片(32),所述螺旋叶片(32)沿所述集水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集水管(3)远离所述水池本体(1)的端部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3)的内壁连接有筒状结构的柔性膜(4),所述柔性膜(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阻隔凸块(41),多个所述阻隔凸块(41)与多个所述进水孔(31)一一对应,所述阻隔凸块(41)用于封堵所述进水孔(31);所述柔性膜(4)连接有拉绳(42),所述拉绳(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柔性膜(4)的端部,所述拉绳(42)的长度大于所述集水管(3)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4)包括多条子膜(43),多条所述子膜(43)均连接于所述集水管(3);所述子膜(43)沿所述集水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条所述子膜(43)沿所述集水管(3)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拉绳(42)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拉绳(42)与多条所述子膜(43)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3)包括多根子管(34),多根所述子管(34)依次首尾相连形成集水管(3),相邻所述子管(34)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高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