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61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基坑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万向轮、控制器、喇叭、警报器、第一监测机构、第二监测机构、防护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二监测机构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前侧,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二监测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滑块、第二支架、第二滑块、第二支撑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通过设置有第一监测机构、第二监测机构和固定组件,使监测设备到达基坑指定地点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启动按钮,自动进行安装和监测基坑变形,达到了自动安装监测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变形监测
,具体为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0003]基坑变形是指在基坑开挖时,由于坑内开挖卸荷,造成围护结构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位移,进而引起围护外侧土体的变形,造成基坑外土体或建(构)筑物沉降与移动。
[0004]基坑变形监测是自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用精密仪器、设备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例如岩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土层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0005]而现有的基坑变形监测设备需人工手动进行安装监测,在安装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基坑外土地会不会因为沉降而造成塌陷,将工作人员掩埋,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且在监测过程中,基坑外土地出现变形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赶来的时候并不能第一时间清楚基坑外土地变形的具体情况,从而盲目靠近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安装监测和安全性高的基坑变形监测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包括底座、万向轮、控制器、喇叭、警报器、第一监测机构、第二监测机构、防护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二监测机构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前侧,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二监测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滑块、第二支架、第二滑块、第二支撑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的上侧,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的前侧最下方,所述第一滑块设于第一支架的下侧,所述第一滑块贯穿第一支撑块内部且与第一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二滑块贯穿第一支撑块内部且与第一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前侧均匀设有三个定位滑槽,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设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中间且与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下侧最前方,激光接收器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上侧最前方。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设于第二支撑块的内部上方,所述第二监
测组件设于第二支撑块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三监测组件设于第二支撑块的内部下方,所述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和第三监测组件的结构均相同。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压板、弹簧、压块、第一定位针、第二电动推杆和定位块;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块的内部上方,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前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板的前侧,所述压块固定连接于弹簧的另一端,所述压块的内部设有激光通孔,所述压块的前侧与底座的前侧齐平,所述第一定位针固定连接于压块的前侧,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于定位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设于定位块的下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定位块的下侧。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两组所述防护组件分别设于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二监测机构的两侧,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第二电机的左侧,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三支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第四支撑块、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定位针;所述第三支撑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的一侧,所述第三滑块贯穿第三支撑块的后侧内部且与第三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块贯穿第三支撑块的前侧内部且与第三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块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的下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设于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的中间且与第三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四支撑块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定位针均匀的固定连接于第四支撑块的下侧。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喇叭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的上侧右方,所述喇叭内部设有四种语音播报,包括第一语音播报、第二语音播报、第三语音播报和第四语音播报,所述警报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的上侧左方,四个所述万向轮均匀的设于底座的下侧。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器设于第一支撑块的后侧且与底座固定连接,控制器内部设有监测系统和锂电池组,监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激光发射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喇叭和警报器信号连接,检测模块与激光接收器和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锂电池组与控制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压力传感器、喇叭和警报器电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监测机构、第二监测机构和固定组件,使监测设备到达基坑指定地点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启动按钮,自动进行安装和监测基坑变形,达到了自动安装监测的效果;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警报器、喇叭和压力传感器,来根据检测到的压力的不同,
来告知基坑变形的基本情况并做出合理的防护,从而使工作人员到达变形现场后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避免了基坑塌方事故,达到了安全性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监测机构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A区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万向轮;3、控制器;4、喇叭;5、警报器;6、第一监测机构;7、第二监测机构;8、第一监测组件;9、第二监测组件;10、第三监测组件;11、第一支架;12、第一滑块;13、第一支撑块;14、第一电动推杆;15、第二滑块;16、压力传感器;17、压板;18、第二支撑块;19、弹簧;20、压块;21、第一定位针;22、定位块;23、定位滑槽;24、第二电动推杆;25、第一电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包括底座(1)、万向轮(2)、控制器(3)、喇叭(4)、警报器(5)、第一监测机构(6)、第二监测机构(7)、防护组件和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块(13),所述第一监测机构(6)和第二监测机构(7)设于第一支撑块(13)的前侧,所述第一监测机构(6)和第二监测机构(7)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监测机构(6)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滑块(12)、第二支架(37)、第二滑块(15)、第二支撑块(18)、第一电动推杆(14)、第一监测组件(8)、第二监测组件(9)、第三监测组件(10)、激光发射器(38)和激光接收器(39);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13)的上侧,所述第二支撑块(18)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13)的前侧最下方,所述第一滑块(12)设于第一支架(11)的下侧,所述第一滑块(12)贯穿第一支撑块(13)内部且与第一支撑块(1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5)设于第二支架(37)的上侧,所述第二滑块(15)贯穿第一支撑块(13)内部且与第一支撑块(1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18)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5)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块(18)的前侧均匀设有三个定位滑槽(2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设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5)的中间且与第一支撑块(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块(18)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38)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1)的下侧最前方,激光接收器(39)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37)的上侧最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8)设于第二支撑块(18)的内部上方,所述第二监测组件(9)设于第二支撑块(18)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三监测组件(10)设于第二支撑块(18)的内部下方,所述第一监测组件(8)、第二监测组件(9)和第三监测组件(10)的结构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8)包括压力传感器(16)、压板(17)、弹簧(19)、压块(20)、第一定位针(21)、第二电动推杆(24)和定位块(22);所述压力传感器(16)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块(18)的内部上方,所述压板(17)固定连接于压力传感器(16)的前侧,所述弹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板(17)的前侧,所述压块(20)固定连接于弹簧(19)的另一端,所述压块(20)的内部设有激光通孔,所述压块(20)的前侧与底座(1)的前侧齐平,所述第一定位针(21)固定连接于压块(20)的前侧,所述定位块(22)滑动连接于定位滑槽(23)的内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设于定位块(22)的下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4)与第二支撑块(18)固定连接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定位块(22)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防护组件分别设于第一监测机构(6)和第二监测机构(7)的两侧,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5)、第二电机(26)、第一旋转轴(27)、第二旋转轴(28)、第一挡板(29)和第二挡板(30);所述第一电机(25)设于第二电机(26)的左侧,所述第一电机(25)和第二电机(26)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1)的上侧,所述第一电机(25)和第二电机(26)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旋转轴(2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25)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旋转轴(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26)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旋转轴(2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9),所述第二旋转轴(2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于第一支撑块(13)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东张洁豆思雨荆澜武晋文吴春燕袁瑞方王嘉乐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