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60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变换与并网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储能及并网装置,如储能电池、燃料电池、光伏发电装置等是使用低压电池构建的。要想获得较高的电压,一种方法是串联连接以获得所需的电压。由于电池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工作条件,大量电池的串联连接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并可能降低其性能。另一种方式是在DC源和驱动器之间使用DC

DC升压转换器,然后逆变为交流电以供实际应用。此种需要额外升压电路的系统称之为两级驱动器。根据所涉及的功率和电压水平,采用两级逆变器,会出现系统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和效率降低等问题。
[0003]具备升压功能的单级DC

AC驱动器,在尺寸、成本、重量和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方面优于两级驱动器,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现有的具备升压功能的单级三相逆变器主要有Z源逆变器(ZSI)、降压

升压电压源逆变器(BBVSI)、Y源逆变器(YSI)、分裂源逆变器(SSI)。这些逆变器均有其特点,如论文《Z源逆变器》提出了Z源型升压逆变器,电路拓扑包括4个无源元件,需要传统的8个开关状态以外的直通开关状态进行升压,由于利用直通状态进行升压,所以输出电压不连续,而拓扑固有的问题导致输出电流不连续;论文《Analysis and modulation of the buck

boost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bbvsi) for lower voltage stresses》提出了降压

升压电压源逆变器(BBVSI),与Z源逆变器相比具有无源器件更少的优势,但其增加了1个功率器件,使得调制算法难度增大;论文《Three

Phase Split

Source Inverter (SSI): Analysis and Modulation》提出了一种分裂源升压逆变器SSI,与其他几种逆变器相比,它减少了无源元件的数量,但裂源的特性使得并网结构较上述两种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并且为实现升压跟随控制功能提出零矢量控制策略,结合并网控制方法,达到并网要求,实现并网系统的能量双向流动。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由直流电源U
in
、一个储能电容C
f
、一个储能电感L
f
、三个防倒流二极管D1、D2、D3、六个IGBT功率开关管S1~S6以及与开关管并联的六个二极管D4~D9组成;储能电感L
f
通过三个防倒流二极管D1、D2、D3分别连接到全桥式逆变器a、b、c三相桥臂中点处,储能电容C
f
的负极连接到直流电源,正极连接至全桥式逆变器a、b、c三相桥臂上端;直流电源U
In
负极连接至全桥逆变器三相桥臂a相、b相、c相的下端,直流电源U
In
正极通过两条支路分别连接储能电感L
f
和储能电容C
f
;六个二极管D4~D9分别反并联在六个IGBT功率开关管两端共同构成全桥式逆变器结构。
[0006]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的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
电压矢量;
[0008]步骤2,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
的各扇区开关作用次序和非零矢量作用时间;
[0009]步骤3,基于零矢量控制策略,重新分配非零矢量作用时间;
[0010]步骤4,确定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0011]步骤5,将开关管导通时间与三角载波进行调制,输出开关管 PWM 脉冲信号作用于6路IGBT功率开关管,输出三相电流、电压;
[0012]步骤6,根据输出的三相电流和电压进行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其中内环采用电流控制,外环采用功率控制。
[0013]进一步的,步骤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具体方法为:
[0014]步骤1.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
[0015]逆变器侧的每相桥臂均有两个开关管,开关函数(Sa、Sb、Sc)有 8 种开关状态组合,当每相上管导通、下管关断时记为1,反之记为0,所以八种开关状态分别为S0(000)、S1(100)、S2(110)、S3(010)、S4(011)、S5(001)、S6(101)、S7(111),当逆变器处于S0(000)、S1(100)、S2(110)、S3(010)、S4(011)、S5(001)、S6(101)这七种状态时,下桥臂至少一相的开关管导通,此时逆变器的直流电源通过下桥臂的开关管给储能电感L
f
充电;当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处于S7(111)时,三相均为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此时储能电感L
f
通过上桥臂的通路给储能电容C
f
充电;
[0016]步骤1.2,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构造六扇区划分方式;
[0017]根据开关函数,确定电网侧三相相电压,计算公式为:
[0018]式中U
a
、U
b
、U
c
为电网侧三相相电压,S
a
、S
b
、S
c
分别表示a、b、c桥臂功率开关管的开关状态;根据开关管不同开关状态组合,结合表1,确定基本电压矢量,包括U
0 (000)、U
1 (100)、U
2 (110)、U
3 (010)、U
4 (011)、U
5 (001)、U
6 (101)、U
7 (111);
[0019]表1基本电压矢量表
[0020][0021]表中U
k
为a、b、c三相电压经过Clark变换后得到的基本电压矢量,k取0~7,U
dc
为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
[0022]进一步的,步骤2,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
的各扇区开关作用次序和非零矢量作用时间,具体方法为:
[0023]步骤2.1,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
[0024]以α轴为基准,依次逆时针旋转60
°
,得到6个大扇区I、II、III、IV、V、VI,基本电压矢量U
1 (100)、U
2 (110)、U
3 (010)、U
4 (011)、U
5 (001)、U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型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由直流电源U
in
、一个储能电容C
f
、一个储能电感L
f
、三个防倒流二极管D1、D2、D3、六个IGBT功率开关管S1~S6以及与开关管并联的六个二极管D4~D9组成;储能电感L
f
通过三个防倒流二极管D1、D2、D3分别连接到全桥式逆变器a、b、c三相桥臂中点处,储能电容C
f
的负极连接到直流电源,正极连接至全桥式逆变器a、b、c三相桥臂上端;直流电源U
In
负极连接至全桥逆变器三相桥臂a相、b相、c相的下端,直流电源U
In
正极通过两条支路分别连接储能电感L
f
和储能电容C
f
;六个二极管D4~D9分别反并联在六个IGBT功率开关管两端共同构成全桥式逆变器结构。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步骤2,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
的各扇区开关作用次序和非零矢量作用时间;步骤3,基于零矢量控制策略,重新分配非零矢量作用时间;步骤4,确定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步骤5,将开关管导通时间与三角载波进行调制,输出开关管 PWM 脉冲信号作用于6路IGBT功率开关管,输出三相电流、电压;步骤6,根据输出的三相电流和电压进行升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其中内环采用电流控制,外环采用功率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具体方法为:步骤1.1,根据a、b、c三相桥臂的开关管状态,建立开关函数;逆变器侧的每相桥臂均有两个开关管,开关函数(Sa、Sb、Sc)有 8 种开关状态组合,当每相上管导通、下管关断时记为1,反之记为0,所以八种开关状态分别为S0(000)、S1(100)、S2(110)、S3(010)、S4(011)、S5(001)、S6(101)、S7(111),当逆变器处于S0(000)、S1(100)、S2(110)、S3(010)、S4(011)、S5(001)、S6(101)这七种状态时,下桥臂至少一相的开关管导通,此时逆变器的直流电源通过下桥臂的开关管给储能电感L
f
充电;当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处于S7(111)时,三相均为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此时储能电感L
f
通过上桥臂的通路给储能电容C
f
充电;步骤1.2,根据开关函数确定基本电压矢量,构造六扇区划分方式;根据开关函数,确定负载侧三相相电压,计算公式为:式中U
a
、U
b
、U
c
为负载侧三相相电压,S
a
、S
b
、S
c
分别表示a、b、c桥臂功率开关管的开关状态;根据开关管不同开关状态组合,结合表1,确定基本电压矢量,包括U
0 (000)、U
1 (100)、U
2 (110)、U
3 (010)、U
4 (011)、U
5 (001)、U
6 (101)、U
7 (111);表1基本电压矢量表
表中U
k
为a、b、c三相电压经过Clark变换后得到的基本电压矢量,k取0~7,U
dc
为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
的各扇区开关作用次序和非零矢量作用时间,具体方法为:步骤2.1,对基本电压矢量进行六扇区划分;以α轴为基准,依次逆时针旋转60
°
,得到6个大扇区I、II、III、IV、V、VI,基本电压矢量U
1 (100)、U
2 (110)、U
3 (010)、U
4 (011)、U
5 (001)、U
6 (101)对应其六边形顶点,两个零矢量幅值为零,位于原点;根据旋转电压矢量V
*
在α

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分量来确定旋转电压矢量V
*
所在扇区,各扇区的分配原则如下表2所示;表2 旋转电压矢量扇区分配原则
表中U
α*
、U
β*
为旋转电压矢量V
*
在α

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分量;通过扇区判断条件,确定旋转电压矢量V
*
所在扇区;步骤2.2,确定合成旋转电压矢量V
*
的各扇区开关作用次序和非零矢量作用时间;根据七段式矢量合成原则,各扇区对应基本矢量作用次序如表3所示;表3 各扇区基本矢量作用次序
从基本电压矢量中选择作用矢量,非零矢量V
n1
、V
n2
与各扇区对应关系为:I扇区对应非零矢量(U1,U2),II扇区对应非零矢量(U2,U3),III扇区对应非零矢量(U3,U4),IV扇区对应非零矢量(U4,U5),V扇区对应非零矢量(U5,U6),VI扇区对应基本矢量(U1,U6);根据表4确定各扇区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表4六扇区基本矢量作用时间表中T
s
为采样周期,T
x
为非零矢量V
n1
作用时间,T
y
为非零矢量V
n2
作用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基于
零矢量控制策略,重新分配非零矢量作用时间,具体方法为:将基本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延晖丁书凝邱颖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