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147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进行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管理。所述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包括:用户注册与登录计算机系统后,进行系统的基本设置处理。所述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包括:根据设定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周期,对其进行采集控制处理;完成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的采集后,将其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后续识别认证分析处理。所述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包括:接收到完成传输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及智能管理的特点。智能管理的特点。智能管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识别认证
,具体为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战略的牵引指导,传统行业正在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型。当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传统行业生产销售,经营组织的各个方面,网络应用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传统互联网的数据安全、信息隐私问题也随之进入传统行业,整个社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更大的数据隐私问题与更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而身份认证技术作为传统信息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就变得至关重要。但目前生理特征识别(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一般需要依托于诸如人脸识别器和指纹采集器的具体特征识别器,设备造价成本高昂,多用于公开可监管场合,且存在预先伪造的风险,目前难以在各行业做到全范围推广普及。且在设备初次解锁时核验用户身份后,可持续使用系统资源,无需接收再次校验,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安全风险。因此,设计安全性高及智能管理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包括: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进行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管理。
[000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包括:用户注册与登录计算机系统后,进行系统的基本设置处理。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包括:根据设定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周期,对其进行采集控制处理;完成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的采集后,将其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后续识别认证分析处理。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包括:接收到完成传输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后,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对当前操作用户的信任度进行分析;当前用户的操作行为触发系统警戒监测处理后,进一步根据用户操作行为进行警戒值调整。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行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管理包括:接收到预警通知信号后立即将当前计算机设备进行锁定,等待注册用户进行解锁;完成计算机设备的锁定后,根据注册用户设定的联系方式向其进行告警通知。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包括:采集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分析调整模块,用于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管理;安全控制模块,用于进行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管理。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采集管理模块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进行数据采集控制;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进行数据云服务器传输处理。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析调整模块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信任分析模块,用于进行信任度分析管理;警戒调整模块,用于进行警戒值检测调整控制。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控制模块包括:锁定控制模块,用于进行计算机设备的锁定控制;告警通知模块,用于进行用户的告警通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采集管理模块、分析调整模块与安全控制模块,可使信任度分析更加高效、准确,减少因数据内容繁杂导致分析处理时间过长或出现分析处理误差的状况发生,并使身份识别认证处理更加智能化,使分析判断更加准确,避免因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识别认证分析失误,而频繁进行预警通知的状况发生,在保证设备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的模块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应用于识别认证系统中,该方法可以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系统来执行,该系统由多个软硬件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
下步骤:S101、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示例性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户注册与登录计算机系统后,进行系统的基本设置处理;该步骤中,用户注册与登录后,系统默认用户初次注册时为真实用户身份,并限定同一台设备有且仅允许拥有一个账号ID,从根源上保证了真实用户的唯一性,当用户注册完成,云服务器存储用户账号密码,新建目录用作此用户数据存储,并构建用户ID与存储路径的映射,写入数据库,当用户登录时,服务器核验账号密码,系统默认自动登录并允许记住密码,完成注册登录后,设定用户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周期,其中用户可自行对采集方向进行选择,如文字工作者更倾向于文档操作,侧重敲击键数据采集,设计人员更倾向鼠标交互,侧重鼠标数据采集等,使数据采集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并使采集结果更加高效,利于后续的身份识别认证分析处理。
[0017]S102、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示例性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根据设定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周期,对其进行采集控制处理;由于用户日常使用计算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交互数据,故通过该步骤,根据设定的周期对于敲击键数据,采集记录主键盘区(字母+数字)、功能按键区(F1

F12)、控制键按键区(Shift、Enter、Delete键等)与小键盘区(数字与加减码等)的敲击键键值、单键持续时间与键间间隔时间、敲击频率等,对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记录鼠标坐标位置、鼠标最大移动速度、单/双击频率以及一段时间内的静止、点击(单击与双击)、移动、拖拽数据等,进行采集后分类记录。
[0018]完成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的采集后,将其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后续识别认证分析处理;由于系统持续运行,采集用户数据庞杂,不同单机设备的配置良莠不齐,且涉及多种识别技术与分类算法,本地服务器难以实现认证分析处理,故通过该步骤,将本地服务器传输至云服务器,通过云服务器进行后续的身份识别认证处理,有效保证识别处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0019]S103、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示例性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收到完成传输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进行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计算机系统初始化功能设置处理包括:用户注册与登录计算机系统后,进行系统的基本设置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管理包括:根据设定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采集周期,对其进行采集控制处理;完成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的采集后,将其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后续识别认证分析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信任分析控制处理包括:接收到完成传输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后,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敲击键数据与鼠标使用数据,对当前操作用户的信任度进行分析;当前用户的操作行为触发系统警戒监测处理后,进一步根据用户操作行为进行警戒值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识别认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胜博雅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