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26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包括中心管短接、承插钢管、孔管、以及配重钢棒串;所述中心管短接的顶端与中心管连接,所述中心管短接的底端与所述承插钢管的顶端连接;所述承插钢管的底端与所述孔管的顶端连接,所述孔管上开设有多个介质孔,所述介质孔用于换热介质的流通,所述孔管的底端与所述配重钢棒串连接;所述配重钢棒串由多个实心的钢棒串联而成,所述配重钢棒串用于调整配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地埋管换热器方式产生的下管困难、冷堆积等问题,在保证中深层地热井井底孔管导热介质循环流通的同时,能够灵活配重确保中心管的顺利下放,提升了中心管安装、维护更换的便捷性。维护更换的便捷性。维护更换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热
,特别涉及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和工艺提升,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导的传统能源结构开始向非化石可再生能源转型,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热能在稳定性、因地制宜性、梯级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以“取热不取水”的模式开采,有效实现资源

环境可持续化发展。传统方式普遍采用耐高温高压改性聚乙烯深层地热管(PE

RTII),密度为0.96g/cm3,在注满水的外套管中难以下放,造成安装、维护更换的不便捷性。
[0003]如公告号为CN21740288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能用高效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外管、中心管、控流分液器,控流分液器设在中心管上;中心管同轴设在外管中,外管分为上中下三段,自上而下依次为保温管、转换管、换热管。其中心管需要在外管中下放,而外管在填充换热介质的情况下难以在初次安装或维护更换时下方中心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井底的取热装置,以解决传统的地埋管换热器方式产生的下管困难、冷堆积等问题,在保证中深层地热井井底孔管过流面积不低于中心管过流面积的同时,更方便密度较低的中心管顺利下放。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包括中心管短接、承插钢管、孔管、以及配重钢棒串;所述中心管短接的顶端与中心管连接,所述中心管短接的底端与所述承插钢管的顶端连接;所述承插钢管的底端与所述孔管的顶端连接,所述孔管上开设有多个介质孔,所述介质孔用于换热介质的流通,所述孔管的底端与所述配重钢棒串连接;所述配重钢棒串由多个实心的钢棒串联而成,所述配重钢棒串用于调整配重。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承插钢管包括承插钢管外套、承插钢管内衬、以及承插钢管螺纹,所述承插钢管外套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短接外部,所述承插钢管螺纹形成在所述承插钢管内衬的外表面,且与所述中心管短接螺纹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承插钢管与所述中心管短接之间还通过十字销钉固定,所述十字销钉从所述承插钢管外套的侧壁插入所述中心管短接,且与所述承插钢管外套焊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孔管采用耐腐蚀钢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孔的总面积大于所述中心管短接的截面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孔管的底端开设有方槽,所述钢棒的底端也开设有方槽,所述钢棒的顶端形成有中心薄片,所述中心薄片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方槽之间插设有钢销。
[0011]进一步地,所述配重钢棒串包括第一钢棒、第二钢棒和第三钢棒。
[0012]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通过在中心管下方安装中心管短接、承插钢管、孔管、以及配重钢棒串等,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地埋管换热器方式产生的下管困难、冷堆积等问题,在保证中深层地热井井底孔管导热介质循环流通的同时,能够灵活配重确保中心管的顺利下放,提升了中心管安装、维护更换的便捷性。
[0014]本技术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另一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中心管短接;2

承插钢管;3

孔管;4

配重钢棒串;5

承插钢管外套;6

承插钢管内衬;7

承插钢管螺纹;8

十字销钉;9

钢销;10

第一钢棒;11

第二钢棒;12

第三钢棒;13

介质孔;14

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锁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包括中心管短接1、承插钢管2、孔管3、以及配重钢棒串4。其中,中心管短接1用于连接下方结构与中心管。承插钢管2包括承插钢管外套5、承插钢管内衬6、以及承插钢管螺纹7,承插钢管外套5套设在中心管短接1外部,承插钢管内衬6位于中心管短接1内部,承插钢管螺纹7形成在承插钢管内衬6的外表面,其与中心管短接1螺纹连接。同时,承插钢管2与中心管短接1之间还通过十字销钉8进一步固定,十字销钉8先于承插钢管外套5打孔并插入中心管短接1后,与承插钢管外套5焊接固定,进一步提升承插钢管2与中心管短接1的连接可靠性。
[0023]孔管3位于承插钢管2底端,与承插钢管2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配重钢棒串4位于
孔管3底端,与孔管3通过钢销9连接,其由多个实心的钢棒组成,用于增加配重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配重钢棒串4包括第一钢棒10、第二钢棒11和第三钢棒12,第一钢棒10、第二钢棒11、第三钢棒12之间也通过钢销9连接,当然也可以灵活增加或减少钢棒数量,调整配重钢棒串4整体长度及重量等。
[0024]在本实施例中,孔管3采用耐腐蚀钢管加工而成,为确保孔管3过流面积大于中心管短接1过流面积,孔管3侧壁均匀开设有多排椭圆形的介质孔13,优选地,每排设置4个介质孔13,横排间距为5cm,纵排孔距为7cm,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短接、承插钢管、孔管、以及配重钢棒串;所述中心管短接的顶端与中心管连接,所述中心管短接的底端与所述承插钢管的顶端连接;所述承插钢管的底端与所述孔管的顶端连接,所述孔管上开设有多个介质孔,所述介质孔用于换热介质的流通,所述孔管的底端与所述配重钢棒串连接;所述配重钢棒串由多个实心的钢棒串联而成,所述配重钢棒串用于调整配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钢管包括承插钢管外套、承插钢管内衬、以及承插钢管螺纹,所述承插钢管外套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短接外部,所述承插钢管螺纹形成在所述承插钢管内衬的外表面,且与所述中心管短接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埋管井底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平李奋强粟琼玉叶见玲旷巍陈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