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01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夹闭动脉止血的止血夹体和自粘薄膜,自粘薄膜包括具有粘性的自粘面和不具有粘性的光面,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均为不完全闭合,第二夹体的闭合程度为第一夹体和第三夹体的闭合程度之间;自粘薄膜的光面设置在各止血夹体的夹臂的在夹持时相对的一侧上,第二夹体设置在第一夹体和第三夹体之间,且各止血夹体之间不互相干涉。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夹体能够有效起到止血作用的同时不会完全闭合夹死动脉,避免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出现假性动脉瘤。并且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之间能够形成梯度加压,进一步避免在动脉内膜损伤。自粘薄膜能够完全包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避免动脉残端被腐蚀。免动脉残端被腐蚀。免动脉残端被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

技术介绍

[000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标准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必须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并进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离断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紧靠胰肠吻合口上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术后容易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即胰瘘;而漏出的胰液中包含激活的胰酶,将可消化并腐蚀邻近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极容易导致动脉大出血。并且,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时,结扎的方法不当也可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如导致假性动脉瘤,继而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因此,为了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目前临床所采取的措施是:采取丝线先打松结,再进一步打紧结或者hemolock(血管闭合夹)结扎后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而为了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与漏出的胰液隔绝,采用肝圆韧带等方法缠绕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在以上的方式的先打松结的步骤中,其力度需要依靠医生的感觉,每个医生在操作时的所掌握的个人力度都不同,因而存在难以量化的缺点;肝圆韧带等方法步骤中,在缠绕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时容易导致肝固有动脉搏动受影响,因而存在可能会影响肝脏动脉血供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夹闭动脉止血的止血夹体,止血夹体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
[0005]还包括自粘薄膜,自粘薄膜包括具有粘性的自粘面和不具有粘性的光面,
[0006]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均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不完全闭合,
[0007]第二夹体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为在第一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和第三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之间;
[0008]自粘薄膜的光面设置在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夹臂在夹持时相对的一侧上,
[0009]第二夹体设置在第一夹体和第三夹体之间,且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之间不互相干涉。
[001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通过设置有在夹持状态时不完全闭合的第一夹体,以在利用第一夹体夹持住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时候,能够有效起到止血作用的同时不会完全闭合夹死动脉,避免在剪去动脉远端时剩下的动脉残端被第一夹体夹伤,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出现假性动脉瘤。同时,进一步利用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对动脉残端作进一步夹持,以逐渐增加夹持的力度,从而能够实现完全止血,避免由于第一夹体的不完全
闭合而发生出血的情况。此时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之间能够形成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梯度加压,能够有效避免在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结扎时动脉内膜损伤,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再者,通过在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的夹持面上设置自粘薄膜,能够完全包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以能够与漏出的胰液隔绝,避免动脉残端被腐蚀进而出现动脉大出血的情况。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体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为90%以上。
[0012]由此,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利用第一夹体在夹持住胃十二指肠动脉时,剪去动脉远端后,能够有效防止大出血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不完全闭合夹死动脉,与第二夹体配合可以形成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梯度加压,有效避免在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结扎时动脉内膜损伤,还能够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夹体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为95%以上。
[0014]由此,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夹体作为第三夹体和第一夹体之间的过渡,使得形成的梯度加压更平滑,以更好地避免第一夹体和第三夹体在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夹持施压时的压力过大和过小,能够更好地避免在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结扎时动脉内膜损失以及防止出现发生假性动脉瘤的情况。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止血夹体由不可吸收材料制成。
[0016]由此,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止血夹体在体内不会对人体内脏器有所影响。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止血夹体由乙缩醛二乙醇聚合物制成。
[0018]由此,通过这样设置,采用的乙缩醛二乙醇聚合物其为不可吸收材料,同时乙缩醛二乙醇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不会对人体内脏器有所影响。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粘薄膜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0020]由此,通过这样设置,自粘薄膜在未降解时,能够有效保护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与胰液隔绝,使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不被胰液腐蚀,而在度过胰液腐蚀的高危时间后,自粘薄膜即会自行降解,最终周围组织可自行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粘薄膜由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制成。
[0022]由此,通过这样设置,采用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作为自粘薄膜的材料,能够使得自粘薄膜在6周左右逐渐降解,以可以有效保护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度过胰液腐蚀的高危时间,并在度过后自行降解。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体设置在自粘薄膜的光面的端部。
[0024]由此,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在利用第一夹体夹持住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时,自粘薄膜能够覆盖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的端部,以最大化利用自粘薄膜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进行保护。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粘薄膜的自粘面上覆盖有玻璃膜。
[0026]由此,通过这样设置,在未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覆盖在自粘薄膜的自粘面上的玻璃膜保护自粘薄膜。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粘薄膜设置在第一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各个夹臂上的长度均相等,自粘薄膜设置在第二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各个夹臂上的长度均相等,自粘薄膜设置在
第三夹体的用于夹持的各个夹臂上的长度均相等。
[0028]由此,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利用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夹持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的时候,自粘薄膜能够使得自粘面刚好对应粘合,不会漏出多余的自粘薄膜导致出现其他问题。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1、第一夹体;12、第二夹体;13、第三夹体;2、自粘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夹闭动脉止血的止血夹体,止血夹体包括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第三夹体(13),还包括自粘薄膜(2),所述自粘薄膜(2)包括具有粘性的自粘面和不具有粘性的光面,所述第一夹体(11)和所述第二夹体(12)均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不完全闭合,所述第二夹体(12)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为在第一夹体(11)的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和第三夹体(13)的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之间;所述自粘薄膜(2)的光面设置在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第三夹体(13)的用于夹持的夹臂在夹持时相对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夹体(1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体(11)和所述第三夹体(13)之间,且所述第一夹体(11)、所述第二夹体(12)和所述第三夹体(13)之间不互相干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11)设置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用于夹持的夹臂之间闭合程度为9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跃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