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085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包括获取在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下配电网其它主体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基于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性影响因素构建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基于外部性影响因素计算外部性补偿金额;将各个外部性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代入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本发明专利技术全面考虑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经济性影响因素,能有效量化并解决新能源项目与电网之间、不同接入时序的新能源项目之间存在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利益分配及成本分担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2年12月14日,申请号为202211607267.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项目经济性补偿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以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新能源在开发技术上的成熟促进了新能源商业化的应用,新能源发电通常以集中的形式接入输电网,以分布的形式接入配电网,而目前消纳新能源以接入35kV以下配电网为主。为了提高新能源投资回报率和快速回收厂站建设成本,新能源项目迫切需要并入电网以获取收益,同时新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对局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新能源电源接入需求的增加给电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分析不同接入次序、接入容量、接入电压等级新能源项目对彼此的影响,构建一种公平、透明、合理的新能源并网经济性补偿策略,并对新能源项目的有序接入和充分发挥现有电力系统结构下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4]现有技术在确定新能源项目补偿方案时,大多参考历年方案,通过对历年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再根据实时电价和度电成本确定补偿金额,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补偿依据,但过于依赖历年方案,难以全面考虑新能源项目的现有影响因素,且不能针对新能源发展状态对补偿方案进行实时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新能源项目补偿方案的确定方法难以全面考虑新能源项目的现有影响因素,且不能针对新能源发展状态对补偿方案进行实时调整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获取在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下配电网其它主体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外部性影响因素为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与配电网其它主体之间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性影响因素;
[0009]基于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性影响因素构建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基于外部性影响因素计算外部性补偿金额;
[0010]将各个外部性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代入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
[0011]进一步的,对于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配电网其它主体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性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和不经济性的外部性影响因素。
[0012]进一步的,当配电网主体为电网公司时,该主体对应的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为:提供电能来源。
[0013]进一步的,当配电网主体为电网公司时,该主体对应的不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0014]购电成本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15]ΔC
g
=Q
f
(p
gf

p
gc
)
[0016]式中,ΔC
g
表示购电成本增加金额,Q
f
为电网公司向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年购电量;P
gf
为购入新能源的平均购电单价;P
gc
为购入常规能源的平均购电单价;
[0017]建设投资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18]ΔC
j
=Z
n

[p
s
(1

r)

p
gf
]Q
f
[0019]式中,ΔC
j
表示建设投资增加金额,Z
n
为年投资回收费用,n为平均投资回收年限,p
s
为电网公司的售电单价;r为单位距离的平均线损率;L为新能源项目与电网负荷主体的距离;
[0020]辅助服务成本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21]ΔC
z
=h(C
cb
P
b
+C
ct
P
t
)=h(b
fb
C
cb
P
f
+b
ft
C
ct
P
f
)
[0022]式中,ΔC
z
表示辅助服务成本增加金额,P
b
为新能源预留备用容量,P
t
为系统调峰容量,h为年利用小时数,C
cb
和C
ct
分别为备用容量和调峰容量的单位容量价格,P
f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容量,b
fb
和b
ft
分别为新能源项目备用容量系数和调峰容量系数;
[0023]供电可靠性降低,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24]ΔC
k
=α
g
P
L
C
s
(T
a

T
f
)
[0025]式中,ΔC
k
表示供电可靠性降低导致的经济损失金额,a
g
为地区工业用户负荷占比,P
L
为系统年平均负荷,C
s
为工业单位负荷停运的单次经济损失,T
f
和T
a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前后地区每年工业用电设备停运次数。
[0026]进一步的,当配电网主体为后续新能源项目时,该主体对应的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0027]分担电网建设投资,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28][0029]式中,ΔC
j1
为分担电网建设投资外部性指标,ΔC
ja
为电网公司已投入的建设投资费用的公共部分,P
f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容量,P
a
为后续新能源项目的计划投运容量;
[0030]辅助服务成本,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
[0031]ΔC
z1
=h(Δb
ab
C
cb
P
a
+Δb
at
C
ct
P
a
)
[0032]式中,ΔC
z1
为分担辅助服务成本外部性指标,Δb
ab
和Δb
at
为后续新能源项目在已投运项目支持下的备用容量系数和调峰容量系数变化值,h为年利用小时数,C
cb
和C
ct
分别为备用容量和调峰容量的单位容量价格。
[0033]进一步的,当配电网主体为后续新能源项目时,该主体对应的不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0034]发电量减少,该因素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在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下配电网其它主体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变化情况,所述外部性影响因素为所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与配电网其它主体之间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性影响因素;基于所述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性影响因素构建所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所述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基于所述外部性影响因素计算外部性补偿金额;将各个外部性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代入所述外部性补偿金额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外部性补偿金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当前新能源投运项目,配电网其它主体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性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和不经济性的外部性影响因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电网主体为电网公司时,该主体对应的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为:提供电能来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电网主体为电网公司时,该主体对应的不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包括:购电成本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ΔC
g
=Q
f
(p
gf

p
gc
)式中,ΔC
g
表示购电成本增加金额,Q
f
为电网公司向新能源投运项目的年购电量;P
gf
为购入新能源的平均购电单价;P
gc
为购入常规能源的平均购电单价;建设投资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ΔC
j
=Z
n

[p
s
(1

r)

p
gf
]Q
f
式中,ΔC
j
表示建设投资增加金额,Z
n
为年投资回收费用,n为平均投资回收年限,p
s
为电网公司的售电单价;r为单位距离的平均线损率;L为新能源项目与电网负荷主体的距离;辅助服务成本增加,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ΔC
z
=h(C
cb
P
b
+C
ct
P
t
)=h(b
fb
C
cb
P
f
+b
ft
C
ct
P
f
)式中,ΔC
z
表示辅助服务成本增加金额,P
b
为新能源预留备用容量,P
t
为系统调峰容量,h为年利用小时数,C
cb
和C
ct
分别为备用容量和调峰容量的单位容量价格,P
f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容量,b
fb
和b
ft
分别为新能源项目备用容量系数和调峰容量系数;供电可靠性降低,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ΔC
k
=α
g
P
L
C
s
(T
a

T
f
)式中,ΔC
k
表示供电可靠性降低导致的经济损失金额,a
g
为地区工业用户负荷占比,P
L
为系统年平均负荷,C
s
为工业单位负荷停运的单次经济损失,T
f
和T
a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前后地区每年工业用电设备停运次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经济性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电网主体为后续新能源项目时,该主体对应的经济性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分担电网建设投资,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式中,ΔC
j1
为分担电网建设投资外部性指标,ΔC
ja
为电网公司已投入的建设投资费用的公共部分,P
f
为新能源项目投运容量,P
a
为后续新能源项目的计划投运容量;辅助服务成本,该因素的变化情况计算式如下:ΔC
z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凯军陈永昌邓瑞麒卢伟钿黄志强余栋斌郑建涵杨鹏苏炜智廖代发张欣欣易晋何鸿儒黄伟杰郭亮杜兆斌陈南星李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