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084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水系统。热水系统包括:热水装置,所述热水装置包括:源水入口;生活用水出口,所述生活用水出口适于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生活用水末端;采暖用水入口和采暖用水出口,所述采暖用水入口和采暖用水出口适于连接至包括采暖末端的采暖水回路;其中,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热耦合区,连接至所述生活用水出口的第一管路的第一管路区段和连接至所述采暖用水出口的第二管路的第二管路区段在所述热耦合区热耦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水系统借助于采暖水对生活用水进行预热,由此使得热水系统能够快速提供热水并且不会过多地增加能耗。能耗。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热耦合区的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获得即时的热水,用户常在热水器或热水锅炉外额外配置小厨宝等电热水装置。一些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热水系统也可提供即时热水,其主要包括一个循环的生活水管路和循环驱动泵,并且依照一定的逻辑加热生活水管路中的生活水,使得能够提供即时热水。但这样的系统能耗较大。另外,对于已装修的用户而言,增设循环的生活水管路和循环驱动泵的工程较大,成本高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4]一种热水系统,包括:
[0005]热水装置,所述热水装置包括:
[0006]源水入口;
[0007]生活用水出口,所述生活用水出口用于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生活用水末端;
[0008]采暖用水入口和采暖用水出口,所述采暖用水入口和采暖用水出口用于连接至包括采暖末端的采暖水回路;
[0009]其中,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热耦合区,连接至所述生活用水出口的第一管路的第一管路区段和连接至所述采暖用水出口的第二管路的第二管路区段在所述热耦合区热耦合。
[0010]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管路区段并联的第一旁通支路)和/或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管路区段并联的第二旁通支路,使得能够解除从所述生活用水出口和从所述采暖用水出口流出的流体之间的热耦合。
[0011]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通支路通过一个或两个三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旁通支路通过一个或两个三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路;或者
[0012]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和/或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
[0013]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系统配置成在所述采暖用水回路不工作或者热耦合区发生故障时解除所述热耦合。
[0014]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系统配置成在生活用水流路出水达到第一时间后时解除所述热耦合。
[0015]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采暖水回路和生活
用水流路,所述采暖水回路包括驱动泵和采暖末端,所述采暖末端为地暖系统的分集水器或暖气片,所述第二管路区段在所述采暖用水出口和所述采暖末端之间,并且所述生活用水流路为从所述生活用水出口延伸至一个或多个生活用水末端的单向管路。
[0016]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热耦合区中,所述第一管路区段和所述第二管路区段中的一者为直管路区段,且所述第一管路区段和所述第二管路区段中的另一者为螺旋管区段并卷绕在所述直管路区段上。
[0017]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热耦合区中,所述第一管路区段和所述第二管路区段均为螺旋管路区段并互相交错地卷绕在一起。
[0018]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热耦合区中,所述第一管路区段和所述第二管路区段为相邻并列布置两个直管路区段并且通过管箍紧固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管路区段和所述第二管路区段为同心管路。
[0019]可选地,在所述的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中,所述热耦合区单独地或与一个或多个阀一起形成为预制模块。
[0020]根据本技术的热水系统借助于采暖水对生活用水进行预热,由此使得热水系统能够快速提供热水并且基本不会增加热水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21]参照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0022]图1为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热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0023]图2为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备选实施例的热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以及
[0024]图3至图5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的热耦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考图1,热水系统包括:热水装置4,热水装置4包括:源水入口2;生活用水出口31,生活用水出口31适于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生活用水末端32,33;采暖用水入口54和采暖用水出口51,采暖用水入口54和采暖用水出口51适于连接至包括采暖末端52的采暖水回路5;其中,热水系统还包括热耦合区8,连接至生活用水出口31的第一管路39的第一管路区段30和连接至采暖用水出口51的第二管路59的第二管路区段50在所述热耦合区8热耦合,由此允许生活用水出口31流出的水在到达生活用水末端32,33前可在热耦合区8中由采暖水回路5中的热水预热。热耦合区8的结构允许第一管路区段30和第二管路区段50内的流体换热,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详述。基于上述结构,可在生活用水末端32,33更快地获得被加热的生活用水,而不需要单独设置生活用水循环回路,也基本不会增加额外的能耗。
[0026]热水装置4可为燃气热水装置,因此其可还包括燃气入口1。备选地,热水装置4可为任何其他能源的热水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与第二管路59的第二管路区段50并联的第二旁通支路69。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旁通支路69通过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连接至第二管路59上第二管路区段50的上游和下游。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的位置可控制从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采暖循环水是否经过热耦
合区8,由此可选择性地使从所述生活用水出口31和从所述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流体热耦合或解除热耦合。更具体地,在如图1所示的情况下,第一三通阀61的a

c端口连通,第二三通阀62的e

f端口连通,使得从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采暖循环水流过热耦合区8,而在第一三通阀61切换成a

b端口连通,且第二三通阀62切换成d

f端口连通时,从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采暖循环水从第二旁通支路69流过而绕过热耦合区8,由此实现解除热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仅设置第一三通阀61或第二三通阀62也可达到相同的功能。为了解除热耦合的目的,备选地,热水系统可替换地(如图2所示)或额外地包括与第一管路39的第一管路区段30并联的第一旁通支路6。第一旁通支路6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一个或两个三通阀连接至第一管路区段30的上游和下游。备选地,如图2所示,可在第一管路39和第一旁通支路6上分别设置控制阀63,64来可选择性地使从生活用水出口31和从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流体热耦合或解除热耦合。例如当需要热耦合时打开第一控制阀63,关闭第二控制阀64,此时从生活用水出口31流出的水经过热耦合区,当需要解除热耦合时打开第二控制阀64,关闭第一控制阀63,此时从生活用水出口31流出的水经过第一旁通支路6而绕过热耦合区8。
[0027]如上所述的三通阀61,62和控制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系统,包括:热水装置(4),所述热水装置(4)包括:源水入口(2);生活用水出口(31),所述生活用水出口(31)适于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生活用水末端(32,33);采暖用水入口(54)和采暖用水出口(51),所述采暖用水入口(54)和采暖用水出口(51)适于连接至包括采暖末端(52)的采暖水回路(5);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热耦合区(8),连接至所述生活用水出口(31)的第一管路(39)的第一管路区段(30)和连接至所述采暖用水出口(51)的第二管路(59)的第二管路区段(50)在所述热耦合区(8)热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39)的第一管路区段(30)并联的第一旁通支路(6)和/或与所述第二管路(59)的第二管路区段(50)并联的第二旁通支路(69),使得能够解除从所述生活用水出口(31)和从所述采暖用水出口(51)流出的流体之间的热耦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支路(6)通过一个或两个三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39);和/或所述第二旁通支路(69)通过一个或两个三通阀(61,62)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路(59);或者所述第一管路(39)和所述第一旁通支路(6)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63,64);和/或所述第二管路(59)和所述第二旁通支路(69)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系统配置成在所述采暖用水回路(5)不工作或者热耦合区(8)发生故障时解除所述热耦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张宁朱文珺孙陈欢张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热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