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82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各自独立包装的发光菌冻干粉、复苏稀释液、渗透压调节液、样品稀释液和质控样品,其中,发光菌为青海弧菌Q67;复苏稀释液为0.8~1.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渗透压调节液为15~2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样品稀释液为无菌蒸馏水;质控样品为2.3~3.3mg/L的ZnSO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品种、来源繁多,生长环境和组方配伍多变,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及制剂生产工艺等因素给中药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群远未阐明,其成分的复杂性、易变性和目前人们对中药成分认知的程度,决定了仅依赖于对目前已知的有效成分的分析测定是远不能满足作为一个药物质量控制的最低要求的。现行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难以完全有效控制中药质量,不能有效避免临床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探索和应用快速、敏感、可靠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中药安全性评价领域的技术瓶颈和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和提供一种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主要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应用于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定快速准确,适用于对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等)进行质量控制及风险预警。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包括各自独立包装的发光菌冻干粉、复苏稀释液、渗透压调节液、样品稀释液和质控样品,其中,发光菌为青海弧菌Q67;复苏稀释液为0.8~1.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渗透压调节液为15~2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样品稀释液为无菌蒸馏水;质控样品为2.3~3.3mg/L的ZnSO4·
7H2O水溶液。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菌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06]将青海弧菌Q67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离心去上清,收集菌体;
[0007]洗涤收集的菌体,然后将菌体加入保护剂溶液中,分装、密封后冻结成固态,最后冷冻干燥,即得。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培养基的组成可以包括:
[0009]NaCl 5~8g/L,Na2CO
3 0.5~1g/L,NaHCO
3 0.3~0.6g/L,MgCl2·
6H2O2~4g/L,MgSO4·
7H2O 4~6g/L,CaCO
3 0.01~0.05g/L,NaBr 0.1~0.3g/L,KCl 0.1~0.3g/L。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剂溶液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可以包括:
[0011]牛奶1~10%,海藻糖1~10%,精氨酸0.1~0.5%,水80~98%。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中药质量均一性评价,具体地,基于中药的水溶性成分对中药质量均一性进行评价,其中,中药的
水溶性成分可以包括中药材及饮片的水溶性成分、中成药的水溶性成分。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成药可以是任意一种剂型的中成药,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等。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的方法,具体地,提供了应用本专利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1)取发光菌冻干粉,加入复苏稀释液复苏青海弧菌Q67,得测试用菌液;
[0016](2)将待测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0%,80%,60%,40%,20%,10%,5%,1%,0.5%,0.25%,0.125%,得11个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以复苏稀释液为对照样品,利用测试用菌液测定各浓度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抑制率;
[0017](3)根据步骤(2)测得的各浓度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抑制率结果,确定发光强度抑制率为0~100%对应的待测样品浓度范围,在该浓度范围内增设7~9个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以复苏稀释液为对照样品,利用测试用菌液测定各浓度待测样品溶液、质控样品的发光强度抑制率,绘制浓度

效应曲线,计算IC
50
值;
[0018](4)比较不同批次样品的IC
50
值。
[0019]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发现在预实验中如果将样品稀释浓度设置为100%,25%,6.25%,1.5625%,0.39%,或者设置为100%,50%,25%,12.5%,6.25%,1%,0.5%等这些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待测样品系列稀释浓度时,存在浓度范围过于宽泛(如设置为100%,50%,25%,12.5%,6.25%,1%,0.5%时,存在浓度为100%时发光菌发光强度完全被抑制,浓度为50%时发光菌发光强度完全未被抑制的情况),且浓度下限也存在未能完全抑制发光菌发光强度的情况,导致预实验经常失败,需要缩小或者扩大样品稀释浓度范围进行二次预实验,导致检测成本显著增加。
[0020]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验证,专利技术人最终确认在进行预实验时,将样品稀释浓度设置为含100%,80%,60%,40%,20%,10%,5%,1%,0.5%,0.25%,0.125%共11个不同样品稀释浓度的样品系列稀释浓度时,基本能保证通过一次预实验就能成功确定发光强度抑制率为0~100%对应的待测样品浓度范围,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需要进行二次预实验的情况。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的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简便、检测结果直观明了。评价中药质量均一性时,将不同批次样品的IC
50
值进行比较,如存在离散的IC
50
值(偏离均值过大或过小),提示该离散的IC
50
值对应批次的样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需进行重点关注,以及对该批次样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利用测试用菌液测定各浓度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抑制率的方法以及步骤(3)中利用测试用菌液测定各浓度待测样品溶液、质控样品的发光强度抑制率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23]取100μL测试用菌液,然后加入1~1.5mL待测样品溶液或对照样品或质控样品,其中,待测样品溶液、对照样品、质控样品的加入体积相同,反应15min后测定混合液的发光强度值,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发光强度抑制率:
[0024]发光强度抑制率(%)=(对照样品中发光菌的发光强度值

待测样品中发光菌的发光强度值)/对照样品中发光菌的发光强度值
×
100%。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测样品溶液及质控样品,可以与渗透压调节液以体积比19:
1混合后,再取1~1.5mL加入测试用菌液中。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对市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各自独立包装的以下组分:发光菌冻干粉,所述发光菌为青海弧菌Q67;复苏稀释液,所述复苏稀释液为0.8~1.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渗透压调节液,所述渗透压调节液为15~20%w/v的氯化钠水溶液;样品稀释液,所述样品稀释液为无菌蒸馏水;质控样品,所述质控样品为2.3~3.3mg/L的ZnSO4·
7H2O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菌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青海弧菌Q67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离心去上清,收集菌体;洗涤收集的菌体,然后将菌体加入保护剂溶液中,分装、密封后冻结成固态,最后冷冻干燥,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成包括:NaCl 5~8g/L,Na2CO
3 0.5~1g/L,NaHCO
3 0.3~0.6g/L,MgCl2·
6H2O2~4g/L,MgSO4·
7H2O 4~6g/L,CaCO
3 0.01~0.05g/L,NaBr 0.1~0.3g/L,KCl 0.1~0.3g/L。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溶液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牛奶1~10%,海藻糖1~10%,精氨酸0.1~0.5%,水80~98%。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药质量控制检测试剂盒在中药质量均一性评价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质量均一性评价为基于中药的水溶性成分对中药质量均一性进行评价;所述中药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中药材及饮片的水溶性成分、中成药的水溶性成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的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宁华桦鄢良春田韦韦刘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