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41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金属部,多个金属部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一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基板,位于金属部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多个支撑柱,位于金属部与第二基板之间,支撑柱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金属部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本申请解决了显示面板中支撑柱的支撑面积增加,造成像素开口率下降的问题。下降的问题。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需求逐渐趋向于大尺寸。显示面板通常是由一彩膜基板、一阵列基板以及一配置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框胶,为了结构稳定,还设置有用于支撑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间隙的支撑柱。
[0003]由于人们对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体验需求逐年提高,各大面板厂致力于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品质性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其中,为了保证大尺寸显示面板的面压水平,通过增加支撑柱的尺寸或者数量来满足支撑需求,而支撑柱附近液晶排布较紊乱,存在漏光,通常需要增加黑矩阵的尺寸来遮蔽,在像素单元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支撑柱尺寸或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整体黑矩阵的面积,会使得显示面板的像素开口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金属部,多个所述金属部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基板,位于所述金属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多个支撑柱,位于所述金属部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所述金属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线层,所述触控线层包括多条触控线,至少两个所述金属部包括至少一条触控线,或者,所述金属部位于触控线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金属部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金属部之间的间隙之和为第一长度L1,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L2≥L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漏极;多个所述金属部包括触控线和辅助线,所述辅助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触控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漏极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与所述第三正投影之间,且所述辅助线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四正投影,所述第四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和所述第一正投影交叠。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漏极;多个所述金属部包括至少两个虚拟部,所述虚拟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漏极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两侧,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所述虚拟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部为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延伸方向与触控线的延伸方向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漏极过孔与所述漏极电连接,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漏极过孔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金属部包括触控线,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还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安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