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36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内侧的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顶面的框架以及框架内部的若干层养殖槽,所述框架一侧设置送水结构,所述送水结构进水端与储水箱连通、出水端设置在框架内部顶面,若干养殖槽底面以及储水箱顶面均设置若干通水孔,所述框架外部设置喷洒结构,所述喷洒结构与框架外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送水结构与通水孔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循环流通利用,同时通过喷洒结构对养殖槽内绿植外面进行清洗,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种植和园林工程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里人口高度密集,车流量倍增,废气和废液的大量排放,导致城市原有的生物群落受到极大的影响或破坏,原有良好的生存环境逐渐消失。为了改善环境,各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每块绿地,见缝插绿,以增加绿地面积。目前我国城市里绿化用地、灌溉水源都比较紧张,为节省种植面积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建筑场所为了绿化的需要,种植场地采用立体植物墙等仓库式的种植方式,可以利用较小的建筑空间,实现较大的绿化面积,实现城市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绿化场所的植物养护是保持维护绿化场所的重要工作,目前来讲,植物灌溉是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以改善其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利用人工的方法或机械的方法以不同的灌水形式,补充园林等绿地的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
[0003]现有的技术中,对于立体植物墙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喷灌,一直源源不断的洒水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养殖槽内不易排水,进而导致绿植根系腐烂,存活率降低;还有在植物墙最上方设置灌溉管,从而对下方绿植进行灌溉,同样由于种植槽内不易排水,导致不能很好全面覆盖下方绿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本技术通过送水结构与通水孔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循环流通利用,同时通过喷洒结构对养殖槽内绿植外面进行清洗,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内侧的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顶面的框架以及框架内部的若干层养殖槽,所述框架一侧设置送水结构,所述送水结构进水端与储水箱连通、出水端设置在框架内部顶面,若干养殖槽底面以及储水箱顶面均设置若干通水孔,所述框架外部设置喷洒结构,所述喷洒结构与框架外壁转动连接。
[0006]作为优化,所述送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储水箱一侧的水泵一,所述水泵一输入端通过送水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一出水端通过送水管与框架侧面顶端位置连通,所述框架内部顶面设置灌溉管,所述灌溉管穿出框架与送水管连通,所述灌溉管位于框架内部部分底端位置设置若干出水孔。
[0007]作为优化,所述出水孔处均设置流量调节阀。
[0008]作为优化,所述框架外壁位于送水结构一侧设置放置框,所述送水结构位于放置框内,所述喷洒结构分别与框架远离送水结构一侧以及放置框远离框架一侧转动连接。
[0009]作为优化,所述喷洒结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上方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内部中
空设置,所述转动支架包括位于框架上方的横板以及与横板两端固定连接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分别与框架远离送水结构一侧以及放置框远离框架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板底面与框架高度中间位置齐平,所述横板内壁设置若干喷水孔,若干所述喷水孔处均设置雾化喷头,其中一个所述竖板底面设置连通送水管,两个所述竖板内壁底端位置设置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框架外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动齿轮一侧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框架设置主动齿轮的一侧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远离送水结构一侧设置水泵二,所述水泵二输入端通过送水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二出水端通过送水管与竖板底面顶端位置连通。
[0010]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送水结构与通水孔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循环流通利用,同时通过喷洒结构对养殖槽内绿植外面进行清洗,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
[0012]2、本技术通过灌溉管出的流量调节阀根据种植的绿植需要来调节水量流通的大小。
[0013]3、本技术通过喷洒结构中雾化喷头对绿植表面进行清洗,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支架转动,从而对植物墙上任意高度的植物表面进行清洗,增加了立体植物墙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
[0015]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0016]附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7]附图4为本技术喷洒结构使用状态图。
[0018]附图中所示标号:1、储水箱;2、框架;3、养殖槽;4、送水结构;41、水泵一;42、灌溉管;43、流量调节阀;44、放置框;5、通水孔;6、喷洒结构;61、转动支架;611、竖板;612、横板;62、雾化喷头;63、水泵二;64、转动齿轮;65、主动齿轮;66、驱动装置;7、送水管;8、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
[0020]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8内侧的储水箱1、设置在储水箱1顶面的框架2以及框架2内部的若干层养殖槽3,附图中养殖槽3为框架2内部设置隔板形成,养殖槽3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只需便于种植即可,所述框架2一侧设置送水结构4,送水结构4将储水箱1中的水输送到框架2内对养殖槽3内的绿植进行浇水,所述送水结构4进水端与储水箱1连通、出水端设置在框架2内部顶面,若干养殖槽3底面以及储水箱1顶面均设置若干通水孔5,通水孔5便于框架2内部与储水箱1之间水分的循环流通,所述框架2外部设置喷洒结构6,所述喷洒结构6与框架2外壁转动连接,喷洒结
构6可以对养殖槽3中绿植的表面进行水雾清洗,本技术通过送水结构4与通水孔5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1内部的水进行循环流通利用,同时通过喷洒结构6对养殖槽3内绿植外面进行清洗,便于绿植的养殖以及观赏。
[0022]如图3所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水结构4包括设置在储水箱1一侧的水泵一41,所述水泵一41输入端通过送水管7与储水箱1连通,所述水泵一41出水端通过送水管7与框架2侧面顶端位置连通,所述框架2内部顶面设置灌溉管42,所述灌溉管42穿出框架2与送水管7连通,所述灌溉管42位于框架2内部部分底端位置设置若干出水孔,水泵一41通过送水管7将储水箱1内的水送入灌溉管42,灌溉管42内的水从出水孔处流出对养殖槽3内的绿植,灌溉管42位于框架2内顶面,将最上方的养殖槽3内绿植灌溉完,水分会顺着通水孔5流入下方养殖槽3,最终部分水资源流入储水箱1内,进而循环流通。
[0023]如图3所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处均设置流量调节阀43,根据不同绿植需求,进而调节水份的流通大小。
[0024]如图2~4所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2外壁位于送水结构4一侧设置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8)内侧的储水箱(1)、设置在储水箱(1)顶面的框架(2)以及框架(2)内部的若干层养殖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一侧设置送水结构(4),所述框架(2)外壁位于送水结构(4)一侧设置放置框(44),所述送水结构(4)位于放置框(44)内,所述送水结构(4)进水端与储水箱(1)连通、出水端设置在框架(2)内部顶面,所述送水结构(4)包括设置在储水箱(1)一侧的水泵一(41),所述储水箱(1)远离送水结构(4)一侧设置水泵二(63),若干养殖槽(3)底面以及储水箱(1)顶面均设置若干通水孔(5),所述框架(2)外部设置喷洒结构(6),所述喷洒结构(6)与框架(2)外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一(41)输入端通过送水管(7)与储水箱(1)连通,所述水泵一(41)出水端通过送水管(7)与框架(2)侧面顶端位置连通,所述框架(2)内部顶面设置灌溉管(42),所述灌溉管(42)穿出框架(2)与送水管(7)连通,所述灌溉管(42)位于框架(2)内部部分底端位置设置若干出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植物墙的喷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处均设置流量调节阀(4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广何志宏刘淼沈翠琼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青美姚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