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29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包括:保持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保持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框架、保持第三光学元件的第三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沿着光轴依次布置;第一驱动单元,其在通电时移动第一框架、在非通电时保持第一框架;第二驱动单元,其在通电时移动第二框架、在非通电时不保持第二框架;第三驱动单元,其在通电时移动第三框架、在非通电时保持第三框架的位置;和控制器,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其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摄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0001]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诸如摄像机的光学设备中的镜筒通过借助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使保持镜头的移动框架朝光轴方向移动来执行变焦和聚焦。
[0003]步进马达、音圈马达等用作驱动单元(驱动源)以使移动框架沿光轴方向移动。
[0004]在电源断开的情况下,音圈马达不产生保持停止在非通电状态的移动框架的力(自保持力)。
[0005]因此,在非通电状态下,光学元件和移动框架可能由于它们自身的重量或惯性力而移动,并且移动框架可能与限制其可移动范围的构件(端部构件)碰撞。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

128594公开了一种镜筒,其具有构造成在非通电状态下借助具有自保持力的驱动源移动的第一移动框架、构造成在非通电状态下借助不具有自保持力的驱动源移动的第二移动框架、和设置在第一移动框架中的冲击吸收部件。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

128594中公开的镜筒中,在非通电状态下,第一移动框架的一部分被控制成位于第二移动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以使第二移动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变窄,由此减小碰撞的影响。
[0006]除了冲击吸收结构之外,即使第二移动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受到限制,由于在设备未通电时第二移动框架由于姿势的改变和其它因素而移动,因此也难以抑制与机械端的碰撞声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实施例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装置,包括:保持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保持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框架、保持第三光学元件的第三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沿着光轴依次布置;第一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一框架的位置;第二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二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不保持第二框架的位置;第三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三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三框架的位置;和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其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
[0008]根据下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0010]图2是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0011]图3是从物体侧观察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12]图4是从图像侧观察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13]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的前视图。
[0014]图6是图5的U

U剖视图,示出了实施例1的第二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
[0015]图7是图5的V

V剖视图,示出了实施例1的第二移动框架的被限制状态。
[0016]图8是示出了实施例1在非通电时的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0017]图9是实施例2的整个镜筒的剖视图。
[0018]图10是实施例2的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0019]图11是从物体侧观察实施例2的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20]图12是从图像侧观察实施例2的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0021]图13示出了实施例2的驱动单元的前视图。
[0022]图14是图13的W

W剖视图,示出了实施例2的第二移动框架的被限制状态。
[0023]图15是示出了实施例2在非通电时的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5][实施例1][0026]图1是实施例1的镜筒100的剖视图。
[0027]镜筒100包括变倍光学系统(变焦镜头系统)、光量调节单元6、ND单元7和IR单元8,变倍光学系统包括五个透镜单元L1

L5,每个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
[0028]第一透镜单元L1不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第二透镜单元L2、第三透镜单元(第一光学元件)L3和第五透镜单元(第三光学元件)L5沿着光学方向移动以执行变焦。由3a透镜子单元L3a和3b透镜子单元L3b构成的第三透镜单元L3是不仅用于变焦而且还用于图像稳定的光学系统。3b透镜子单元L3b是用于图像稳定的透镜单元,其被构造成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被移位)以减少图像模糊。
[0029]第四透镜单元L4(第二光学元件)被构造成沿光学方向移动以校正与变焦相关联的像面变化。第四透镜单元L4还用作被构造成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调节焦点的调焦透镜单元。
[0030]第一保持框架1保持第一透镜单元L1。L2移动框架2保持第二透镜单元L2。第一移动框架3保持3a透镜子单元L3a,图像稳定移动框架30保持3b透镜子单元L3b。图像稳定移动框架30被安装成可相对于第一移动框架3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第二移动框架4保持第四透镜单元L4。第三移动框架5保持第五透镜单元L5。
[0031]前固定筒9在其前端处与第一保持框架1联接,以将第一透镜单元L1固定在适当位置处。另外,前固定筒9的后端与下面描述的后固定筒11联接。
[0032]中间固定筒10保持光量调节单元6,并且中间固定筒10的后端联接至下面描述的后固定筒11。光量调节单元6被构造成通过驱动部件(未示出)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移动光圈叶片,以改变光学系统的光圈来调节光量。
[0033]后固定筒11在其前端处联接至前固定筒9和中间固定筒10,并且在其后端处联接至后面描述的第二保持框架12。
[0034]第二保持框架12在其前端处联接至后固定筒11,并且包括ND单元7、IR单元8和摄
像元件(未示出)。当通过改变光圈挡的开口面积来执行光量调节时,在摄取高亮度物体的图像时,光圈挡的开口量变小,光学性能由于光的衍射现象而劣化。因此,ND单元7使用滤光器来减少光量。IR单元8具有在可见光范围内使用的情况下在光轴方向上将红外光截止滤光器放置在摄像元件的前方并且在近红外光范围内使用的情况下去除红外光截止滤光器的机构。
[0035]摄像元件(未示出)是对由透镜单元L1至L5形成的物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单元。
[0036]第一引导杆(未示出)在两端处由前固定筒9和中间固定筒10保持。第二引导杆13在两端处由前固定筒9和后固定筒11保持。L2移动框架2由第一引导杆和第二引导杆13沿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撑。
[0037]下面,参照图2至7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200的部件。
[003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1的驱动单元200中,图2是整体透视图,图3是从物体侧观察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从图像侧观察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前视图,图6是图5的U

U剖视图,图7是图5的V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置,包括:保持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保持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框架、保持第三光学元件的第三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沿着光轴依次布置;第一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一框架的位置;第二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二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不保持第二框架的位置;第三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三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三框架的位置;和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其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移出用于摄像的可移动范围并且处于第二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使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彼此接触并且使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彼此接触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4.一种装置,包括:保持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保持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框架、和固定构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固定构件沿着光轴依次布置,第一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一框架的位置;第二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在通电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二框架,并且在非通电状态下不保持第二框架的位置;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在第一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移动到用于摄取第一框架的图像的可移动范围之外并且在第二框架的可移动范围内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单元从通电状态变为非通电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使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彼此接触并且使第二框架与固定构件彼此接触之后,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友彦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