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24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涉及到血液净化用废液袋领域,包括废液袋本体,废液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细导管,细导管的上端贯穿废液袋本体内壁的上侧至其上方,细导管管壁的下侧贯穿有上罗伯特夹,细导管管壁位于上罗伯特夹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小鲁尔接头,小鲁尔接头的上侧连接有小接头帽,废液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粗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废液袋本体底部增加一个粗导管,用于倾倒废液,以便重复利用,同时增大废液排出导管内外径,使得倾倒废液的速度加快,加快处理废液的速度,提高处理效率,另外该废液袋设计有1L、2L、4L、6L、8L、10L等各种规格型号,以满足临床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需要。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需要。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净化用废液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净化的大致治疗过程为将患者血液通过体外循环动脉血路引出体外,经过灌流器、透析器、吸附柱等净化器械的过滤、吸附、分离,去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多余的水分(这些有毒物质和水分一般经血液净化设备排走或收集到废液袋中再处理),变成干净的血液,再经过体外循环静脉血路流回患者体内,完成血液体外循环治疗,进行正式血液净化治疗之前,需要利用生理盐水对体外循环血路、透析器、灌流器、吸附柱等净化器械进行预冲洗,以去除这些器械中的空气、微粒等与患者血液不相容物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冲洗之后留下的废液收集于废液袋中进行再处理,因此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废液袋是必不可少的医疗耗材。
[0003]目前血液净化临床所用废液袋一般为2L、10L等不同规格的一次使用废液袋,包括废液袋本体、罗伯特夹、鲁尔接头、接头帽、导管共5个结构组成,该废液袋通过鲁尔接头与静脉管路或废液管路连接在一起,通过导管使废液流入废液袋内,预冲或治疗结束后,又将废液袋里的废液通过导管倾倒入废液池里面,最后将该废液袋放入医疗垃圾桶里处理,这样的设计造成当收集的废液特别多而袋子有装不下的时候,该废液袋不能重复使用,同时导管的内径偏小,倾倒废液花费时间较长,处理废液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这样的设计造成当收集的废液特别多而袋子有装不下的时候,该废液袋不能重复使用,同时导管的内径偏小,倾倒废液花费时间较长,处理废液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包括废液袋本体,所述废液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细导管,所述细导管的上端贯穿废液袋本体内壁的上侧至其上方,所述细导管管壁的下侧贯穿有上罗伯特夹,所述细导管管壁位于上罗伯特夹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小鲁尔接头,所述小鲁尔接头的上侧连接有小鲁尔接头帽,所述废液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粗导管,所述粗导管的下端贯穿废液袋本体内壁的下侧至其下方,所述粗导管管壁的上侧贯穿有下罗伯特夹,所述粗导管管壁位于下罗伯特夹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大鲁尔接头,所述大鲁尔接头的下侧连接有大接头帽。
[0006]优选的,所述废液袋本体的前后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封边条,所述废液袋本体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挂孔,多个所述挂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
[0007]优选的,所述小接头帽和大接头帽的下侧表面均设计有两条加强筋。
[0008]优选的,所述小接头帽的表面和大接头帽的表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废液袋本体采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上罗伯特夹和下罗伯特夹利用杠杆原理,增加解锁按压端(动力臂)
长度,使得解锁的动作需要较小的力即可实现,利于医护人员减小劳动强度,在外突式施力臂和解锁按压端的相背面以及锁紧按压端的外表面分别设计防滑纹理,同时外突式施力臂上的防滑纹理延伸到锁紧按压端的对立面,便于解锁和锁紧施力,利于按压操作,防止滑脱,保证工作可靠性,解锁按压端所在平面与外突式施力臂所在平面呈0~10
°
夹角,基本平行,解锁操作的解锁按压点面积增大,使按压操作便捷、可靠。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通过设置废液袋本体、上罗伯特夹、小鲁尔接头、细导管、小接头帽、粗导管、下罗伯特夹、大鲁尔接头、大接头帽,本技术,在废液袋本体底部增加一个粗导管,用于倾倒废液,以便重复利用,同时增大废液排出导管内外径,使得倾倒废液的速度加快,加快处理废液的速度,提高处理效率,另外该废液袋设计有1L、2L、4L、6L、8L、10L等各种规格型号,以满足临床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需要。
[0013]2、通过设置废液袋本体,在保护垫的作用下,增加挂孔的承受能力,同时在封边条的作用下,使得废液袋本体的密封性增加,避免液体流出,通过设置废液袋本体、细导管、粗导管,在高周波焊接的作用下,使得细导管和粗导管与废液袋本体之间保持高强度密封,从而保持液体在进入到废液袋本体中和流出废液袋本体中的时候保持密封,通过设置小接头帽和大接头帽的加强筋,增加了小接头帽和大接头帽的强度,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0014]3、通过设置小接头帽、大接头帽,在防滑纹的作用下,方便上下小接头帽和大接头帽,通过设置聚氯乙烯材质的废液袋本体,聚氯乙烯的热收缩温度较低,使用寿命长,且不易变形,防潮、防水、防污力强,绝缘性、阻燃性、透明性好,防电辐射、防化学性、防蚀、防锈,增加了废液袋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废液袋本体;2、上罗伯特夹;3、小鲁尔接头;4、细导管;5、小接头帽;6、粗导管;7、下罗伯特夹;8、大鲁尔接头;9、大接头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2所示的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包括废液袋本体1,废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细导管4,细导管4的上端贯穿废液袋本体1内壁的上侧至其上方,细导管4管壁的下侧贯穿有上罗伯特夹2,细导管4管壁位于上罗伯特夹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小鲁尔接头3,小鲁尔接头3的上侧连接有小接头帽5,废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粗导管6,粗导管6的下端贯穿废液袋本体1内壁的下侧至其下方,粗导管6管壁的上侧贯穿有下罗伯特夹7,粗导管6管壁位于下罗伯特夹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大鲁尔接头8,大鲁尔接头8的下侧连接有大接头帽9,本技术,在废液袋本体1底部增加一个粗导管6,用于倾倒废液,
以便重复利用,同时增大废液排出导管内外径,使得倾倒废液的速度加快,加快处理废液的速度,提高处理效率,另外该废液袋设计有1L、2L、4L、6L、8L、10L等各种规格型号,以满足临床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需要。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废液袋本体1的前后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封边条,废液袋本体1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挂孔,多个挂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在保护垫的作用下,增加挂孔的承受能力,同时在封边条的作用下,使得废液袋本体1的密封性增加,避免液体流出,细导管4管壁的下侧和粗导管6管壁的上侧与废液袋本体1的内壁在高周波焊接的作用下,使得细导管4和粗导管6与废液袋本体1之间保持密封,从而保持液体在进入到废液袋本体1中和流出废液袋本体1中的时候保持密封。
[0021]如图1所示,小接头帽5和大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包括废液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细导管(4),所述细导管(4)的上端贯穿废液袋本体(1)内壁的上侧至其上方,所述细导管(4)管壁的下侧贯穿有上罗伯特夹(2),所述细导管(4)管壁位于上罗伯特夹(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小鲁尔接头(3),所述小鲁尔接头(3)的上侧连接有小接头帽(5),所述废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粗导管(6),所述粗导管(6)的下端贯穿废液袋本体(1)内壁的下侧至其下方,所述粗导管(6)管壁的上侧贯穿有下罗伯特夹(7),所述粗导管(6)管壁位于下罗伯特夹(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大鲁尔接头(8),所述大鲁尔接头(8)的下侧连接有大接头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液净化用废液袋,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婉毛楠李琴江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