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02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包括,一次网系统,二次网系统和混水旁路系统;二次网系统包括居民建筑二次网和公用建筑二次网;公用建筑供水管与居民建筑供水管之间与一次网供水管连接,公用建筑回水管与居民建筑回水管之间与一次网回水管连接,居民建筑供水管与公用建筑回水管之间通过混水管道连接,解决了热网中公用建筑与居民建筑并存导致的温度不匹配与供热能耗高的问题,此外,通过实现复杂热网的多种类型建筑解耦分区运行,有助供热企业满足热用户的热负荷多样化需求,提升供热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热可靠性,从而能够有效拓宽供热市场。场。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智慧供热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中供热系统的迅速发展,供热需求逐年增加,供热公司每年新增供热负荷种类也不尽相同,采暖热负荷不仅局限于数量,更存在供水温度与供热时长不同的区别,例如商用、工业、学校等公用建筑对供暖水温要求高,居民建筑供水温度相对较低,居住建筑由于一天均有人员,要求室内温度24小时基本保持恒定,而公用建筑只需要在工作时间满足人员舒适要求即可,在非办公时间保持防冻温度即可,公共建筑在非办公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无法达到节能的效果;而对居民住宅区来说由于进行集中供热,各用户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大量热量在管道中散发而损耗,二者并存于同一热网运行时会导致居民侧供热指标被动跟随变化,给供热企业节能运行及指标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0003]现有技术中,供热企业对多种类型建筑并存的供热系统运行管理时,没有提供出相适应的针对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的热网解耦运行控制策略,现有的控制策略多以温度、压力、流量等对直供网侧进行单站调节,无法做到运行时按供热面积进行区分,无法实现公共建筑侧与居民侧解耦运行。当公用建筑侧供热参数变化时,居民侧也将被迫跟随变化,会造成居民供水温度过高,不但造成热量浪费,严重时还会影响供热安全,从而导致热网中公用建筑与居民建筑并存导致的温度不匹配与供热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解决热网中公用建筑与居民建筑并存导致的温度不匹配与供热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实现复杂热网的多种类型建筑解耦分区运行,有助供热企业满足热用户的热负荷多样化需求,提升供热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热可靠性,从而能够有效拓宽供热市场。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包括,
[0007]一次网系统,二次网系统和混水旁路系统
[0008]所述一次网系统包括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次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的供水侧连接,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与板式换热器的回水侧连接;
[0009]所述二次网系统包括居民建筑二次网和公用建筑二次网;所述公用建筑二次网包括公用建筑供水管和公用建筑回水管;所述居民建筑二次网由居民建筑供水管和居民建筑回水管;所述公用建筑供水管与居民建筑供水管之间通过二次网供水母管连接,二次网供水母管与一次网供水管连接,所述公用建筑回水管与居民建筑回水管之间通过二次网回水母管连接,二次网回水母管与一次网回水管连接,
[0010]所述一次网系统和二次网系统通过混水旁路系统联通;所述混水旁路系统包括混水管道和混水泵,所述居民建筑供水管与公用建筑回水管之间通过混水管道连接,所述混水管道上设置有混水泵。
[0011]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供水侧的进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计和第四温度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回水侧的进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温度计和第三温度计。
[0012]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回水侧的进口处设置有循环水泵。
[0013]优选的,所述公用建筑包括商用建筑、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
[0014]优选的,所述混水泵的出口处依次设置有逆止阀和第三球阀。
[0015]优选的,所述公用建筑回水管的进口处设置有热量表。
[0016]优选的,所述居民建筑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五温度计和第二电动调节阀;所述居民建筑供水管上设置有第六温度计。
[0017]优选的,所述公用建筑供水管上设置有第六温度计,所述公用建筑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七温度计和第三电动调节阀。
[0018]优选的,所述二次网回水母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二次网供水母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0019]优选的,所述一网回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电动调节阀。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通过调节控制一次网流量,调节一次网和二次网热量平衡,保证二网侧所有用户热负荷需求。根据二网整体热负荷调节循环水泵频率,供水温度根据公用建筑的温度需求进行调节,公用建筑热量交易一般采用趸售模式,根据热量表计量进行结算。通过设置混水旁路系统,将公用建筑回水与居民建筑供水混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居民建筑供水温度,保证在公用建筑水温调节时使居民采暖温度不致过高,保证供热安全性,使热网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热负荷,实现同一热网中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区温度控制,降低了供热能耗,使同一热网能够容纳多种类型建筑;解决了热网中公用建筑与居民建筑并存导致的温度不匹配与供热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对公用建筑高温回水余热的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整体供热能耗,同时降低了二网母管回水温度,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换热能力,降低了二网循环水流量与循环水泵电耗同时可广泛应用于供热企业,在有效保证直供用户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整体供热成本与能耗;此外,通过实现复杂热网的多种类型建筑解耦分区运行,有助供热企业满足热用户的热负荷多样化需求,提升供热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热可靠性,从而能够有效拓宽供热市场。
[0022]进一步,本技术适的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通过降低二网回水温度,使一网回水温度也可同步降低,增大一网供回水温差与热量输送能力,降低输送电耗,降低整体供热成本;
[0023]进一步,本技术适的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分别对一网、居民侧二网、公用建筑侧二网进行分体控制,同时考虑整体热量平衡进行同步调节,提高供热精度与可靠性,提高供热系统精细化管理程度。
[0024]进一步,在公用建筑与居民建筑二网分支侧装设调节阀,保证各种类型建筑的供热精度,实现多种类型建筑并存于热网时进行合理的分区温度控制,保证供热质量,降低供
热能耗。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的流程图;
[0026]图中:1

第一温度计;2

板式换热器;3

第二温度计;4

第一电动调节阀;5

循环水泵;6

第三温度计;7

第四温度计;8

第五温度计;9

第二电动调节阀;10

第六温度计;11

热量表;12

第七温度计;13

第三电动调节阀;14

第一球阀;15

第二球阀;16

第八温度计;17

混水泵;18

逆止阀;19

第三球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系统,二次网系统和混水旁路系统;所述一次网系统包括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和板式换热器(2);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与板式换热器(2)的供水侧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与板式换热器(2)的回水侧出口连接;所述二次网系统包括居民建筑二次网和公用建筑二次网;所述公用建筑二次网包括公用建筑供水管和公用建筑回水管;所述居民建筑二次网包括居民建筑供水管和居民建筑回水管;所述公用建筑供水管与居民建筑供水管均与二次网供水母管连接,二次网供水母管与板式换热器(2)的供水侧出口连接,所述公用建筑回水管与居民建筑回水管均与二次网回水母管连接,二次网回水母管与板式换热器(2)的回水侧进口连接,所述混水旁路系统包括混水管道和混水泵(17),所述居民建筑供水管与公用建筑回水管之间通过混水管道连接,所述混水管道上设置有混水泵(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供水侧的进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计(1)和第四温度计(7);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回水侧的进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温度计(3)和第三温度计(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热网分区控制的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博文乐顾生龙金鑫史儒斌安小军明宇星赵卫东王钰泽史耀辉乔磊刘圣冠尚海军贺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