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01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通过充气接口向充气腔内充入介质使外管膨胀,将生物材料覆盖包裹在外管膨胀部分的表面,并用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包裹口处将所述生物材料固定在所述外管上,然后释放充气腔内的介质使生物材料与外管收缩,再将膨胀部伸入子宫内,并再次向充气腔内充入介质,生物材料在外管膨胀的作用下被撑开,撑开后的生物材料充分地与子宫内膜贴合,这样生物材料不仅可以起到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子宫内膜粘连,很好解决了现有临床上运用宫腔钳夹住生物材料放入宫腔内导致生物材料无法与子宫内膜贴合的问题。料无法与子宫内膜贴合的问题。料无法与子宫内膜贴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子宫术后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可吸收的生物材料,其不仅可以促进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而且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方式有效的防止宫腔手术后子宫内膜粘连的现象发生,生物材料上还可以吸附干细胞,通过干细胞的作用更进一步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但是在临床上,临床医生运用宫腔钳夹住生物材料通过宫颈放入宫腔内的过程中,由于宫腔内是存在一定的液体的,生物材料接触宫腔内的液体后生物材料易缩成一团,不容易展开,无法充分与子宫内膜贴合,导致部分受损子宫内膜无法与生物材料接触,从而使生物材料未能很好地起到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同时,缩成一团的生物材料也无法很好地起到防止子宫内膜粘连的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生物材料接触宫腔内的液体后易缩成一团,不容易展开,无法充分与子宫内膜贴合,因此无法充分起到修复子宫内膜、无法起到防止子宫内膜粘连的作用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用于将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送入子宫,并使其与子宫内膜贴合,包括依次设置的:
[0006]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充气腔;
[0007]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充气腔连通;
[0008]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与所述充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0009]其中,生物材料覆盖在外管表面,并用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包裹口处将所述生物材料固定在所述外管上,当通过充气接头向所述充气腔内充入膨胀介质时,生物材料被所述外管膨胀撑开。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扩张管,所述扩张管为硬质管结构,所述扩张管活动套设在所述延伸部和/或所述膨胀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和所述延伸部内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支撑通道,所述延伸部还连接有伸入接口,所述伸入接口与所述支撑通道,所述伸入接口用于支撑物从所述伸入接口处伸入所述支撑通道内。
[0012]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接头设有封闭阀门。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闭孔器,所述扩张管可拆卸套设在所述闭孔器上,所述闭孔器的
前端呈圆锥形结构,所述闭孔器上还设置滑动连接的游标。
[0014]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充气接口向充气腔内充入介质使外管膨胀,将生物材料覆盖包裹在外管膨胀部分的表面,并用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包裹口处将所述生物材料固定在所述外管上,然后释放充气腔内的介质使生物材料与外管收缩,最后将膨胀部伸入子宫内,并再次向充气腔内充入介质,生物材料在外管膨胀的作用下撑开,撑开后的生物材料充分地与子宫内膜贴合,这样生物材料不仅可以起到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子宫内膜粘连,很好地解决了现有临床上运用宫腔钳夹住生物材料放入宫腔内导致生物材料无法与子宫内膜贴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膨胀部膨胀状态下整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在体内停留阶段时的状态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在输送阶段的膨胀部未膨胀时的状态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在输送阶段状态或者体内停留阶段时膨胀部在子宫内的状态图;
[0021]图7为本技术闭孔器的结构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膨胀部;11、内管;12、外管;13、充气腔;2、延伸部;21、充气通道;22、支撑通道;3、充气接口;4、扩张管;41、闭孔器;42、游标;5、封闭阀门;6、伸入接口;7、子宫;8、支撑物;9、截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为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请参阅图1

6,用于将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送入子宫7,并使其与子宫7内膜贴合,包括依次设置的膨胀部1、延伸部2和充气接口3:膨胀部1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外管12套设在内管11上,外管12与内管11之间形成充气腔13;延伸部2内设有充气通道21,充气通道21的一端与充气腔13连通;充气通道21的另一端与充气接口3连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向充气接口3内充入膨胀介质后,膨胀介质通过充气通道21进入充气腔13内,而外管12在充气腔13中膨胀介质的作用下膨胀,进而形成球囊,以便生物材料覆盖包裹球囊,包裹球囊后以便生物材料与子宫内膜贴
合。
[0027]具体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充气接口3向充气腔13内充入介质,并使外管12膨胀,然后将生物材料覆盖包裹在外管12的膨胀部分上,并用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包裹口处将生物材料固定在外管12上,释放充气腔13内的介质,生物材料与外管12收缩,将膨胀部1伸入人体子宫内,并再次通过充气接口3向充气腔13内充入介质,外管12再次膨胀并将覆盖包裹其上的生物材料撑开,这样就使得生物材料能与子宫内膜贴合。在将生物材料覆盖包裹外管12的过程中,当外管12上生物材料覆盖过多时,在生物材料随外管12膨胀过程中,外管12无法有效的将生物材料展开,而当外管12上生物材料覆盖过少时,在生物材料随外管12膨胀过程中,外管12则会将生物材料撑破,极大的影响了生物材料与子宫内膜的贴合。而由于外管12在膨胀介质的作用下膨胀,此时在将生物材料覆盖在外管12,能够更加精准的计算外管12上生物材料所需铺设的面积,使得生物材料随外管12膨胀后,生物材料完全展开并恰好覆盖包裹外管12的膨胀部分,在置于子宫腔时生物材料能与子宫内膜更加贴合。
[002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扩张管4,扩张管4为硬质管结构,扩张管4活动套设在延伸部2和/或膨胀部1。在使用过程中,将扩张管4从阴道中伸入,并穿过子宫的宫颈,使得宫颈张开以形成连通子宫腔的通道,通过上述通道不仅能够使得延伸部2和/或膨胀部1轻易的伸入子宫腔内,而且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用于将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送入子宫,并使其与子宫内膜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充气腔;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充气腔连通;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与所述充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其中,生物材料覆盖在外管表面,并用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包裹口处将所述生物材料固定在所述外管上,当通过充气接头向所述充气腔内充入膨胀介质时,生物材料被所述外管膨胀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用生物材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张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芳李长忠曾荔苹魏蔚霞张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