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96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盘绕绑扎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包括支撑机构和绕线机构,通过将线组的一端卡接在外接卡接机构上,另一端穿过外接卡接机构延伸至绕线组件中,此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绕线组件绕线,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相互配合,可给予绕线时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底座,防止在绕线过程中导致底座偏移造成绕线困难,同时,通过双边支撑的方式,可实现绕线组件能够缠绕更多的线组,进一步增加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盘绕绑扎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线盘是最早是用于电线电缆的机用成缆、周转等用途,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线盘的运用领域也逐渐扩大,但主要还是针对相应产品的包装容器来使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配套产品,用于缠绕、存放线材、线缆等。各地区对线盘的定义及命名也不同,通俗易懂常用的名称有:线盘、塑料线盘、绕线盘、工字轮、胶轴、线轱辘、胶盘、卷线盘、卷轴。根据缠绕的产品材料和规格以及用途不同,线盘的规格和材料也不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材质主要有:塑料线盘、钢质线盘、木质线盘、纸质线盘、马口铁皮线盘。塑料线盘主要用来缠绕有色金属丝或者电子线,主要用在绞线机,收线机上。
[0003]现有的塑料线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单边支撑的方式,当线轮缠绕的线组较多时容易使支撑部变形,导致放置不稳,影响使用。2.现有技术中的转轮需要通过把手转动,且把手不易收纳,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把手容易磕碰物体,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出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解决了现有绕线线盘结构不够牢固,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包括支撑机构和绕线机构,绕线机构转动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拉手,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镜像固定设置在绕线机构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杆具有一对且阵列固定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第二支撑杆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顶部,拉手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顶部且远离第二支撑杆,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组件和外接卡接机构,绕线组件转动设置在支撑机构上,外接卡接机构固定设置在绕线组件的一侧。
[0008]优选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架的底部设置为弧形态,第一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支撑结构。
[0009]优选的,拉手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边,拉手远离弧形边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槽。
[0010]优选的,拉手为橡胶材质。
[0011]优选的,绕线组件包括绕线滚轮、第一卡接盘、第二卡接盘和转动把手,第一卡接盘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二卡接盘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绕线滚轮的一端与第一卡接盘固定连接,绕线滚轮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接盘固定连接,转动把手铰接设置在第一卡接盘远离绕线滚轮的一侧。
[0012]优选的,外接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卡接爪、第二卡接爪、第三卡接爪和第四卡接爪,
第一卡接爪、第二卡接爪、第三卡接爪和第四卡接爪结构相同且环形阵列设置在第二卡接盘远离绕线滚轮的一侧,第一卡接爪还包括弧形底爪和线组固定爪,弧形底爪固定安装在第二卡接盘上,线组固定爪固定安装在弧形底爪靠近第二卡接盘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刹车旋钮,绕一方向旋拧所述刹车旋钮可使其端部与绕线滚轮抵接从而降低绕线滚轮的转速或使所述绕线滚轮停止旋转。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双边支撑机构,提高绕线线盘作业时的稳定性。
[0016]同时通过转动把手与收纳槽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在无需绕线时提供收纳功能,节约空间的同时防止因人员误碰导致危险,增加实用性;进一步,通过刹车旋钮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绕线滚轮旋转速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的示意图1;
[0018]图2是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的示意图2;
[0019]图3是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4是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的图3中A处放大图;
[0021]图5是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的示意图3。
[0022]图中:
[0023]1为支撑机构;
[0024]11为第一支架;111为弧形状;112为蜂窝支撑结构;12为第二支架;13为第一支撑杆;14为第二支撑杆;15为拉手;151为弧形边;152为防滑槽;
[0025]2为绕线机构;
[0026]21为绕线组件;211为绕线滚轮;212为第一卡接盘;213为第二卡接盘;214为转动把手;22为外接卡接机构;221为第一卡接爪;211为弧形底爪;2212为线组固定爪;222为第二卡接爪;223为第三卡接爪;224为第四卡接爪;23为刹车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包括支撑机构1和绕线机构2,绕线机构2转动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支撑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拉手15,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镜像固定设置在绕线机构2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杆13具有一对且阵列固定在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底部,第二支撑杆1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顶部,拉手15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顶部且远离第二支撑杆14,绕线机构2包括绕线组件21和外接卡接机构22,绕线组件21转动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外接卡接机构22固定设置在绕线组件21的一侧。
[0030]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绕线盘绕线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将线组的一端卡接在外接卡
接机构22上,另一端穿过外接卡接机构22延伸至绕线组件21中,此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绕线组件21绕线,通过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的相互配合,可给予绕线时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底座,防止在绕线过程中导致底座偏移造成绕线困难,同时,通过双边支撑的方式,可实现绕线组件21能够缠绕更多的线组,进一步增加实用性。
[0031]参见图2至图4所示,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架11的底部设置为弧形态,第一支架11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支撑结构112。
[0032]根据力学的原理,通过将第一支架11的底部设置为弧形态,可实现第一支架11在受力过程中更加稳固,通过在第一支架1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蜂窝支撑结构112,进一步增加第一支架11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支架11的支撑力。
[0033]参见图2至图4所示,拉手15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边151,拉手15远离弧形边15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槽152。
[0034]当操作人员需要将绕线盘移位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提拉拉手15,使得绕线盘能够实现整体移动,通过拉手15上设置的弧形边151,能够给予操作人员更为舒适的握感,通过拉手15上设置的防滑槽152,增加操作人员手部与拉手15的摩擦力,防止因操作人员的手部与拉手15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导致线盘脱落,从而增加安全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包括支撑机构(1)和绕线机构(2),绕线机构(2)转动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支撑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拉手(15),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镜像固定设置在绕线机构(2)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杆(13)具有一对且阵列固定在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底部,第二支撑杆(1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顶部,拉手(15)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顶部且远离第二支撑杆(14),绕线机构(2)包括绕线组件(21)和外接卡接机构(22),绕线组件(21)转动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外接卡接机构(22)固定设置在绕线组件(2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架(11)的底部设置为弧形态,第一支架(11)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支撑结构(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手(15)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边(151),拉手(15)远离弧形边(15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槽(1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手(15)为橡胶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绕线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绕线组件(21)包括绕线滚轮(211)、第一卡接盘(212)、第二卡接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飞凌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