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92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电站主体、光伏板、风碗和驱鸟机构,光伏电站主体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光伏板,且光伏板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电池片,电池片与光伏板之间通过防水胶层粘结固定,光伏电站主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驱鸟机构,且驱鸟机构的顶部套设有转套,转套的四周均通过连接杆设置有风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光伏电站主体、光伏板、转套、驱鸟机构、风碗、反光镜以及连接杆,在风的作用下驱鸟机构在转套内转动,利用风碗旋转将鸟类进行驱赶,同时风碗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反光镜,通过反光可在无风情况下驱赶鸟类,反光镜呈蜂窝状拼接分布,利于提高反光范围。利于提高反光范围。利于提高反光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电站
,具体为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

技术介绍

[0002]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供电需求,需要用到光伏电站,通过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太阳能辐射能转换为电能。
[0003]1、由于光伏电站普遍较高,在使用时容易被鸟类栖息筑巢,影响正常供电使用;2、光伏电站的电池板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不利于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进行相应的调节,不利于充分吸收太阳能资源;3、光伏电站的高度通常不利于调节,在电池板出现故障时不利于检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电站主体、光伏板、风碗和驱鸟机构,所述光伏电站主体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光伏板,且所述光伏板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与光伏板之间通过防水胶层粘结固定,所述光伏电站主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驱鸟机构,且所述驱鸟机构的顶部套设有转套,所述转套的四周均通过连接杆设置有风碗。
[0006]优选的,所述光伏电站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且所述升降机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单向丝杆,且所述单向丝杆的外侧套设有升降套,所述升降套的顶部延伸至升降机构的外部,且所述升降套的顶部与光伏电站主体的底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内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升降套两侧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块。
[0008]优选的,所述光伏电站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双向丝杆,且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套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顶部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传动件,且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均与光伏板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光伏电站主体顶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旋转驱动机构,且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双向丝杆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风碗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反光镜,且所述反光镜均呈蜂窝状连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风碗的一端均设置有弹性元件,且所述弹性元件均为支撑式螺旋弹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通过安装有光伏电站主体、光伏板、转套、驱鸟机构、风碗、反光镜以及连接杆,在风的作用下驱鸟机构在转套内转动,利用风碗旋转将鸟类进行驱赶,同时风碗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反光镜,通过反光可在无风情况下驱赶鸟类,反光镜呈蜂窝状拼接分布,利于提高反光范围,实现多角度立体驱鸟效果。
[0014](2)该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通过安装有双向丝杆、第二旋转驱动机构、活动套以及传动件,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可带动双向丝杆旋转,使得活动套相互靠近或分开,进而通过传动件拉动光伏板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可充分吸收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0015](3)该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通过安装有升降机构、单向丝杆、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导向套、导向槽以及升降套,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可带动单向丝杆旋转,使得升降套沿单向丝杆上下滑动,进而调节光伏电站主体的高度位置,利于在光伏板出现故障时将其降下进行检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驱鸟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光伏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升降机构;3、升降套;4、光伏电站主体;5、光伏板;6、风碗;7、反光镜;8、驱鸟机构;9、第二旋转驱动机构;10、导向槽;11、导向块;12、单向丝杆;13、弹性元件;14、连接杆;15、双向丝杆;16、传动件;17、活动套;18、电池片;19、防水胶层;20、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电站主体4、光伏板5、风碗6和驱鸟机构8,光伏电站主体4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光伏板5,且光伏板5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电池片18;
[0023]该光伏电站主体4安装于电力工程施工区域,通过光伏板5上分布的电池片18将太阳能辐射能转换为电能,为电力工程供电;
[0024]电池片18与光伏板5之间通过防水胶层19粘结固定,提高防水性能;
[0025]光伏电站主体4的顶部设置有双向丝杆15,且双向丝杆15的两端均套设有活动套17,活动套17的顶部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传动件16,且传动件16的一端均与光伏板5转动连接;
[0026]光伏电站主体4顶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旋转驱动机构9,且第二旋转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与双向丝杆15连接;
[0027]第二旋转驱动机构9可带动双向丝杆15旋转,使得活动套17相互靠近或分开,进而
通过传动件16拉动光伏板5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可充分吸收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0028]光伏电站主体4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驱鸟机构8,且驱鸟机构8的顶部套设有转套20,转套20的四周均通过连接杆14设置有风碗6;
[0029]在风的作用下驱鸟机构8在转套20内转动,利用风碗6旋转将鸟类进行驱赶;
[0030]风碗6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反光镜7,且反光镜7均呈蜂窝状连接固定,通过反光可在无风情况下驱赶鸟类,反光镜7呈蜂窝状拼接分布,利于提高反光范围,实现多角度立体驱鸟效果;
[0031]连接杆14远离风碗6的一端均设置有弹性元件13,且弹性元件13均为支撑式螺旋弹簧,使得连接杆14不容易受风阻而损坏;
[0032]光伏电站主体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2,且升降机构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的输出端设置有单向丝杆12,且单向丝杆12的外侧套设有升降套3,升降套3的顶部延伸至升降机构2的外部,且升降套3的顶部与光伏电站主体4的底部连接;
[0033]若光伏板5或驱鸟机构8出现故障,可通过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带动单向丝杆12旋转,使得升降套3沿单向丝杆12上下滑动,进而调节光伏电站主体4的高度位置,便于进行检修和维护;
[0034]升降机构2内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0,升降套3两侧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导向槽10相匹配的导向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电站主体(4)、光伏板(5)、风碗(6)和驱鸟机构(8),所述光伏电站主体(4)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光伏板(5),且所述光伏板(5)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电池片(18),所述电池片(18)与光伏板(5)之间通过防水胶层(19)粘结固定,所述光伏电站主体(4)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驱鸟机构(8),且所述驱鸟机构(8)的顶部套设有转套(20),所述转套(20)的四周均通过连接杆(14)设置有风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主体(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2),且所述升降机构(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的输出端设置有单向丝杆(12),且所述单向丝杆(12)的外侧套设有升降套(3),所述升降套(3)的顶部延伸至升降机构(2)的外部,且所述升降套(3)的顶部与光伏电站主体(4)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驱鸟结构的电力工程用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马锐安宗志王强武李延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鑫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