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44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壳体和滚刷组件;壳体前部设有第一滚刷室,壳体后部设有第二滚刷室;第一滚刷设于第一滚刷室内,第二滚刷设于第二滚刷室内;壳体内设有主流体回收通道、第一流体回收通道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出口与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且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的第一出口设置为顺滑对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双吸口洗地机清洁效果不如单吸口洗地机的问题。地机清洁效果不如单吸口洗地机的问题。地机清洁效果不如单吸口洗地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表面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作为清洁家电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随着洗地机产品的发展,用户对洗地机产品的清洁效率的越来越关注。由于双滚刷可以更快速高效省力的完成地面清洁,也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0003]为了使滚刷排出的污水被尽快回收,双滚刷的洗地机产品往往拥有前后2个吸口,快速高效省力的完成地面清洁。虽然这类产品虽然在清洁时非常高效,省时,但在主动力源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吸口由原来的单吸口分为了前后双吸口,所以,相对于单个吸口来说,必然会降低空气的流量和对于地面的真空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部分现有技术通过将吸口设置的更小从而达到不严重降低真空度的目的。上述方式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前后吸口均开设在滚刷室内,吸口的大小一般由流体通道的侧壁(一般是刮条)与滚刷之间的间隙来决定,而为了保障滚刷室内滚刷的转动顺畅性(不容易被脏污卡住),一般滚刷与滚刷室的间隙均设置的较大,造成前后吸口附近的真空度不可能被设置的太小,从而双吸口的洗地机在动力源功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单吸口的洗地机的清洁效果反而会降低。而且吸口设置的过小,就会严重影响固体颗粒等的通过性,影响固体垃圾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以解决上述双吸口的清洁效果不如单吸口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壳体和滚刷组件;滚刷组件包括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壳体具有壳体前部、壳体后部和底板,壳体前部设有第一滚刷室,壳体后部设有第二滚刷室;第一滚刷设于第一滚刷室内,第二滚刷设于第二滚刷室内;壳体内设有主流体回收通道、第一流体回收通道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出口与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且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设置为顺滑对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自入口至出口是倾斜向上且向后延伸。
[0008]优选地,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朝后开设有一导向管路,所述导向管路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后侧壁上,所述导向管路的入口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导向管路自出口至入口是倾斜向下且向后延伸。
[0010]优选地,第二流体回收通道包括第二上壁面和第二下壁面,所述第二下壁面与所述导向管路对接的后半段设置为基本水平状。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下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的倾斜侧设置在远离第二出口的一侧,所述凸起的阻挡侧与第二下壁面的基本水平段配合以形成一可防止不希望的回流发生的第二缓冲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内设置一开口朝向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的第一缓冲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为自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内壁朝向第一出口方向倾斜突出的环形管。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2,其中,2<S1/S2≤10,优选5<S1/S2≤10。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吸口设置成沿临近第二滚刷室的壳体底板的基本垂直的方向朝向待清洁表面开设。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吸口至少包括第二吸口前壁和第二吸口后壁。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吸口内固设有一朝向待清洁表面的第三刮条。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三刮条具有与待清洁表面相对的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相对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刮条的固定端;所述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表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擦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三刮条的设置将第二吸口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吸口,即第二吸口前壁与第三刮条围成的第二前吸口和第二吸口后壁与第三刮条围成的第二后吸口。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吸口前壁和/或第二吸口后壁的自由端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较第三刮条的自由端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更远。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前吸口设置在远离第二滚刷的方向,所述第二后吸口设置在靠近第二滚刷的方向;所述第二后吸口比第二前吸口的截面积大。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三刮条的材质选择为软质材料,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前移动时,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后弯曲,所述第二前吸口截面积增大、第二后吸口截面积减小,所述第二前吸口构成主要吸入口;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前侧弯曲,所述第二前吸口截面积减小、第二后吸口截面积增大,所述第二后吸口构成主要吸入口。
[0023]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可选择性与第一滚刷配合的防回流板,所述防回流板在地刷组件工作时可受吸力影响而摆动或变形。
[0024]优选地,所述防回流板形成在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吸口内。
[0025]优选地,所述防回流板在地刷组件工作时可受吸力影响而摆动或变形至与第一滚刷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的工作状态,在地刷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能够处于与第一滚刷之间的间隙较工作状态的间隙更小的防回流状态。
[0026]优选地,所述防回流板在非工作状态时与第一滚刷形成密封接触状态。
[0027]优选地,所述防回流板包括与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朝向第一滚刷的方向向上延伸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相较固定端的垂直方向的高度更高。
[0028]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滚刷后面的底板上朝向待清洁表面设置一第一刮条,所述第
一刮条与所述第一滚刷相对,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吸口。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设置在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前侧,且设置为自第一吸口至第一出口基本为水平。
[0030]优选地,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一第一边刷,所述滚刷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滚刷和第一边刷朝向同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边刷设置在第一侧部远离第一滚刷室的一侧,且至少大部分外露在壳体的第一侧部之外。
[0031]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刷包括刷座和安装在刷座上的刷毛,所述刷座至少大部分外露在壳体的第一侧部之外。
[0032]优选地,所述刷毛全部外露在壳体的第一侧部之外。
[003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部的外侧壁上凸设有弹性防撞条,所述弹性防撞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边刷的后方。
[0034]优选地,所述弹性防撞条沿第一侧部的外侧壁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防撞条沿第一滚刷的轴向方向的最大设置厚度较第一边刷与第一侧壁的最大距离基本相等或稍大。
[0035]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刷可拆卸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壳体和滚刷组件;滚刷组件包括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壳体具有壳体前部、壳体后部和底板,壳体前部设有第一滚刷室,壳体后部设有第二滚刷室;第一滚刷设于第一滚刷室内,第二滚刷设于第二滚刷室内;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主流体回收通道、第一流体回收通道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和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出口与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且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设置为顺滑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自入口至出口是倾斜向上且向后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朝后开设有一导向管路,所述导向管路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主流体回收通道的后侧壁上,所述导向管路的入口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路自出口至入口是倾斜向下且向后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流体回收通道包括第二上壁面和第二下壁面,所述第二下壁面与所述导向管路对接的后半段设置为基本水平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的倾斜侧设置在远离第二出口的一侧,所述凸起的阻挡侧与第二下壁面的基本水平段配合以形成一可防止不希望的回流发生的第二缓冲部。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内设置一开口朝向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出口的第一缓冲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为自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内壁朝向第一出口方向倾斜突出的环形管。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2,其中,2<S1/S2≤10。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5<S1/S2≤10。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二吸口设置成沿临近第二滚刷室的壳体底板的基本垂直的方向朝向待清洁表面开设。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口至少包括第二吸口前壁和第二吸口后壁。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口内固设有一朝向待清洁表面的第三刮条。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刮条具有与待清洁表面相对的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相对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刮条的固定端;所述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表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擦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刮条的设置将第二吸口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吸口,即第二吸口前壁与第三刮条围成的第二前吸口和第二吸口后壁与第三刮条围成的第二后吸口。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口前壁和/或第二吸口后
壁的自由端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较第三刮条的自由端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更远。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吸口设置在远离第二滚刷的方向,所述第二后吸口设置在靠近第二滚刷的方向;所述第二后吸口比第二前吸口的截面积大。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刮条的材质选择为软质材料,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前移动时,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后弯曲,所述第二前吸口截面积增大、第二后吸口截面积减小,所述第二前吸口构成主要吸入口;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三刮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前侧弯曲,所述第二前吸口截面积减小、第二后吸口截面积增大,所述第二后吸口构成主要吸入口。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可选择性与第一滚刷配合的防回流板,所述防回流板在地刷组件工作时可受吸力影响而摆动或变形。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板形成在所述第一流体回收通道的第一吸口内。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板在地刷组件工作时可受吸力影响而摆动或变形至与第一滚刷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的工作状态,在地刷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士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