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两用插头、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933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电技术领域,公开了充放电两用插头、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包括母头和公头,所述母头包括下端固定设有插座的母头主体,所述公头包括上端固定设有插头的公头主体,所述母头主体和公头主体的插接面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引导母头和公头定位插接,所述母头主体和公头主体的插接面设有定位件。引导柱可以引导插头准确插入,可以防止插头偏差,插头偏差可能会撞弯或者撞断插针。固定用的可活动螺丝A可以在插头有偏差时在引导柱的引导下调整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偏位产生的侧向应力,侧向应力长时间作用会使插头很快失效。侧向应力长时间作用会使插头很快失效。侧向应力长时间作用会使插头很快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电两用插头、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电
,具体涉及充放电两用插头、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摩,即电动摩托车,内部设有可拆卸的电池,通过电池的供电驱使电摩移动。电摩主体内设有电池槽,电池槽内部设有与电池连接的公头,用于电池的放电。市面上还设有充电柜,充电柜上设有电池充电槽,充电槽底部都会设有与电池连接的公头,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摩电池底部会设有与公头适配的母头,用于对电池充放电。所以会用到电摩换电用充放电两用插头,现有的同类型充放两用插头,插头比较脆弱,使用寿命比较短,插针插拔多容易变形,放电电流比较小,不能旋转180度插拔,充放电同口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两用插头和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充放电两用插头,包括母头和公头,所述母头包括下端固定设有插座的母头主体,所述公头包括上端固定设有插头的公头主体,所述母头主体和公头主体的插接面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引导母头和公头定位插接,所述母头主体和公头主体的插接面设有定位件。
[0005]通过导向件和定位件防止插头偏差,防止偏位产生的侧向应力。
[0006]优选的,所述母头主体和插头为圆形,所述插头上固定设有正极柱、负极柱、信号针和充电柱,所述插座上设有与正极柱、负极柱、信号针和充电柱位置对应的正极接电孔、负极接电孔、信号接孔和充电孔。可以根据信号完成充放电。
[0007]优选的,所述正极柱设置在插头中心,所述负极柱设有两个,且分布在正极柱前后两侧,所述信号针和充电柱均设有两组,且以正极柱为中心左右镜像分布。可以调转180度插拔,电池端面设置为长方体,不管怎么插拔都可以完成。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在公头主体端面的引导柱、开设在母头主体端面的引导孔,所述引导柱与引导孔插接适配。方便导向插拔,防止插接失误造成极柱侧弯。
[0009]优选的,所述引导柱与引导孔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引导柱分布在插头前后方。
[0010]优选的,所述引导孔端口和引导柱端头均设有倒角,方便插入。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公头主体端面的可活动螺丝A,所述可活动螺丝A尾端从公头主体底部贯穿、且置于公头主体上方,所述母头主体端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部,且可活动螺丝A与限位部活动插接。可以配合引导柱抵消偏位误差产生的应力。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部设有四组,且分别设置在母头主体四角处,所述可活动螺丝A设有两组,且设置在公头主体前端两边角处,两组所述可活动螺丝A可以插接在母头主体前端两边角和后端两边角任意一处。不管电池是否调转180度插拔,都可以实现限位部的功
能。
[0013]优选的,所述公头主体上端面还设有两组可活动螺丝B,且两组所述可活动螺丝B设置在公头主体后端两边角处,用于对公头主体进行固定安装。
[0014]具有充放电两用插头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包括充放电两用插头,其包括母头和公头,所述母头安装在电池底部,所述公头安装位置可以是电动摩托车底座中的电池槽内,对车辆供电,也可以是充电柜底座上,对电池充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充放电两用插头、具有其的换电电摩充放电系统,引导柱可以引导插头准确插入,可以防止插头偏差,插头偏差可能会撞弯或者撞断插针。固定用的可活动螺丝A可以在插头有偏差时在引导柱的引导下调整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偏位产生的侧向应力,侧向应力长时间作用会使插头很快失效。减少侧应力可以使插拔寿命大大提高,从一般的三到五千次插拔寿命,提高到八千到一万次。设计比较紧凑,作为可以放电电流达到80A的放电头来说,体积是相对比较小的。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
[0022]1、母头;11、母头主体;12、限位部;13、插座;131、正极接电孔;132、负极接电孔;133、信号接孔;134、充电孔;14、引导孔;2、公头;21、引导柱;22、插头;221、正极柱;222、负极柱;223、信号针;224、充电柱;23、可活动螺丝A;24、公头主体;25、可活动螺丝B;2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充放电两用插头,包括母头1和公头2,母头1包括下端固定设有插座13的母头主体11,公头2包括上端固定设有插头22的公头主体24,公头主体24尾端设有导线26。
[0026]母头主体11和插头22为圆形,插头22上固定设有正极柱221、负极柱222、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插座13上设有与正极柱221、负极柱222、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位置对应的正极接电孔131、负极接电孔132、信号接孔133和充电孔134,正极柱221设置在插头22中心,负极柱222设有两个,且分布在正极柱221前后两侧,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均设有两组,且以正极柱221为中心左右镜像分布。
[0027]公头主体24端面固定设有引导柱21,母头主体11端面开设有引导孔14,引导柱21与引导孔14插接适配,引导柱21与引导孔14各设有两组,两组引导柱21分布在插头22前后方,引导孔14端口和引导柱21端头均设有倒角。
[0028]公头主体24端面固定设有可活动螺丝A23,可活动螺丝A23尾端从公头主体24底部贯穿、且置于公头主体24上方,母头主体11端面设有向上凸起呈偷空的限位部12,限位部12设有四组,且分别设置在母头主体11四角处,可活动螺丝A23设有两组,且设置在公头主体24前端两边角处,两组可活动螺丝A23可以插接在母头主体11前端两边角和后端两边角任意一处。
[0029]公头主体24上端面还设有两组可活动螺丝B25,且两组可活动螺丝B25设置在公头主体24后端两边角处。
[0030]工作原理:为抵消插入时的误差,设置钢制的引导柱21可以引导母头1精准插入,可活动螺丝A23和可活动螺丝B25为活动螺丝,可以轻微晃动,只需贯穿公头主体24即可,可活动螺丝B 25与电池槽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放电两用插头,包括母头(1)和公头(2),所述母头(1)包括下端固定设有插座(13)的母头主体(11),所述公头(2)包括上端固定设有插头(22)的公头主体(24),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主体(11)和公头主体(24)的插接面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引导母头(1)和公头(2)定位插接,所述母头主体(11)和公头主体(24)的插接面设有定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放电两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主体(11)和插头(22)为圆形,所述插头(22)上固定设有正极柱(221)、负极柱(222)、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所述插座(13)上设有与正极柱(221)、负极柱(222)、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位置对应的正极接电孔(131)、负极接电孔(132)、信号接孔(133)和充电孔(1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放电两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221)设置在插头(22)中心,所述负极柱(222)设有两个,且分布在正极柱(221)前后两侧,所述信号针(223)和充电柱(224)均设有两组,且以正极柱(221)为中心左右镜像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放电两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在公头主体(24)端面的引导柱(21)、开设在母头主体(11)端面的引导孔(14),所述引导柱(21)与引导孔(14)插接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充放电两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勇金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科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