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919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包括承重支架、设置在所述承重支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安装辅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重支架螺纹连接。承重支架在支撑时起到对装置及下梁的承重作用,支撑组件与下梁接触并实现对下梁的支撑,其高度可以根据下梁的高度进行调节,安装辅助组件在本方案的支撑装置安装时会将支撑组件牢固抵压在下梁上,实现支撑组件与下梁的紧密接触,进而避免出现虚支撑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支撑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地下室的面积过大,地下室的梁、柱等常常会被作为基础来支撑和起吊一些大型设备,这样会使梁、柱的混凝土或钢筋受到损失,出现混凝土开裂、钢筋塑性变形等影响质量和观感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安全事故。
[0003]目前,为了减轻梁、柱所承受的压力和变形,通常会在梁的底部设置支撑柱、支撑架等设置,减少受力后对梁、柱的破坏。然而支撑的部位有可能存在接触不牢、地面土体强度不够无法实现受力支撑等虚支撑的情况,使得支撑效果达不到施工质量的要求,且支撑柱等单一结构高度调节不够灵活,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包括承重支架、设置在所述承重支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安装辅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重支架螺纹连接;
[000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有螺纹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面的贴合件和位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且与所述支撑杆固定的加强板,支撑时所述贴合件与下梁抵压接触,所述安装辅助组件位于所述承重支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呈V形设置,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且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板底面固定。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贴合件包括若干个橡胶凸起,若干个所述橡胶凸起的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承重板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上的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插孔设置,且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承重平台固定。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重平台上的驱动气缸和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推杆上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位于相邻两所述加强板之间。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承重支架在支撑时起到对装置及下梁的承重作用,支撑组件与下梁接触并实现对下梁的支撑,其高度可以根据下梁的高度进行调节,安装辅助组件在本方案的支撑装置安装时会将支撑组件牢固抵压在下梁上,实现支撑组件与下梁的紧密接触,进而避免出现
虚支撑的情况。
[0013]2.支撑杆与承重支架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支撑杆实现对支撑板的高度调节进而提高本支撑装置的通用性,同时保证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支撑下梁结构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承重支架、11底座、12承重板、13承重平台、2支撑组件、21支撑杆、22支撑板、23加强板、24橡胶凸起、25螺栓、3下梁、4安装辅助组件、41驱动气缸、42顶升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方便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1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包括承重支架1、设置在所述承重支架1上的支撑组件2和安装辅助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2与所述承重支架1螺纹连接。承重支架1在支撑时起到对装置及下梁3的承重作用,支撑组件2与下梁3接触并实现对下梁3的支撑,其高度可以根据下梁3的高度进行调节,安装辅助组件4在本方案的支撑装置安装时会将支撑组件2牢固抵压在下梁3上,实现支撑组件2与下梁3的紧密接触,进而避免出现虚支撑的情况。
[0019]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设有螺纹的支撑杆21、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上的支撑板2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22顶面的贴合件和位于所述支撑板22底部的且与所述支撑杆21固定的加强板23,支撑时所述贴合件与下梁3抵压接触,所述安装辅助组件4位于所述承重支架1与所述支撑板22之间。支撑杆21与承重支架1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支撑杆21实现对支撑板22的高度调节进而提高本支撑装置的通用性,同时保证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0020]所述加强板23呈V形设置,所述加强板23与所述支撑板22固定设置,且与所述支撑板22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21穿过所述加强板23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板22底面固定。加强板23的设置保证支撑板22底部受力混匀,进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0021]所述贴合件包括若干个橡胶凸起24,若干个所述橡胶凸起24的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的顶面。通过设置橡胶凸起24是为了防止下梁3表面平整度差造成因支撑板22推力过大而使混凝土开裂、表面受损的情况。
[0022]所述承重支架1包括底座11、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承重板12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板12上的承重平台13,所述承重平台13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支撑杆21穿过所述插孔设置,且所述支撑杆21通过螺栓25与所述承重平台13固定。
[0023]所述安装辅助组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承重平台13上的驱动气缸41和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41的气缸推杆上的顶升板42,所述顶升板42位于相邻两所述加强板23之间。
[0024]支撑组件2对下梁3支撑时的安装过程为:将本支撑装置移动至下梁3的下方,然后
通过驱动气缸41驱动顶升板42将支撑板22进行顶升直至与下梁3表面接触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力,然后将螺栓25拧紧,进而实现支撑板22的位置固定,即实现对下梁3的支撑。此时驱动气缸41驱动顶升板42下降并与支撑板22分离。
[002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支架、设置在所述承重支架上的支撑组件和安装辅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重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有螺纹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面的贴合件和位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且与所述支撑杆固定的加强板,支撑时所述贴合件与下梁抵压接触,所述安装辅助组件位于所述承重支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物作用下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呈V形设置,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且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板底面固定。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燊卫军戴名义裴海红李林刘青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