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5917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生物碱类单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绿绒蒿全草,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进行过滤筛选,得到绿绒蒿全草粉末;使用极性溶剂对上述绿绒蒿全草粉末进行回流提取,抽滤浓缩得到浸膏;用水捏溶浸膏,依次用非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分别得到非极性和中极性层提取物;除去中极性层提取物中的色素物质;利用正相柱层析进行系统性分离得到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将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进行重结晶,得到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碱性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生物碱类化合物,并利用正相柱层析对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系统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血根碱。高纯度的血根碱。高纯度的血根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碱类单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的过量沉积,许多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发生,首先是肝细胞的损伤,后而导致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在受到纤维化介质刺激后,HSC也会上调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其他肌成纤维细胞内微丝的表达,并且活化的HSC迁移到受伤部位并分泌ECM以产生纤维疤痕。几种细胞因子可以直接刺激活化的HSC中的I型胶原的转录。各种刺激因素中,转化生长因子(TGF

β)占据主体地位,各种细胞来源的TGF

β均可能通过刺激HSC细胞诱导胶原的产生,进而活化HSC细胞,同时HSC自身也能分泌大量的TGF

β,并能以Smad2依赖性或Smad3依赖性的方式驱动HSC激活。相关研究表明TGF

β/Smad信号途径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绿绒蒿属植物对肝纤维化的研究多为其粗提物对其体内活性的研究,单体化合物对其体外活性的研究并不广泛。因此,绿绒蒿分离得到化合物对肝纤维化的体外研究在绿绒蒿属植物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迄今为止,尚未有报道绿绒蒿属来源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应用,对于开发新型抗肝纤维化疾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制备得到高纯度的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该化合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进展,以解决生物碱类单体制备困难,肝纤维化疾病治疗瓶颈的问题。
[0006]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9]其中,制备生物碱类单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取绿绒蒿全草,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进行过滤筛选,得到绿绒蒿全草粉末;
[0011]步骤2:使用极性溶剂对步骤1得到的绿绒蒿全草粉末进行回流提取,抽滤浓缩得到浸膏;
[0012]步骤3:用水捏溶浸膏,依次用非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分别得到非极性层提取物和中极性层提取物;
[0013]步骤4:除去中极性层提取物中的色素物质;
[0014]步骤5:利用正相柱层析进行系统性分离得到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
[0015]步骤6:将得到的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进行重结晶,得到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
[0016]优选地,步骤1中的所述粉碎过筛为90~120目筛。
[001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浓度60%~90%乙醇酸水溶液,所述乙醇酸水溶液的pH=8~10,所述绿绒蒿全草粉末与极性溶剂的料液比为1:8~1:12,所述回流提取的回流时间为2~4小时。
[0018]优选地,所述的极性溶剂为浓度80%乙醇酸水溶液,所述乙醇酸水溶液的pH=10,所述绿绒蒿全草粉末与极性溶剂的料液比为1:10(g/mL),所述回流提取的回流时间为3小时。
[0019]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非极性溶剂为石油醚和/或二氯甲烷。
[0020]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去除色素物质的方法包括对中极性提取物用MCI柱层析进行分离,所述MCI柱层析方法包括将中极性提取物用纯水洗脱之后用无水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然后减压浓缩,最后得到除色素后的总提取物。
[0021]优选地,所述去除色素过程中的上样浓度为0.7~0.9g/mL,洗脱至无绿色,上样吸附时间为2~4小时。
[0022]优选地,步骤5中还包括TLC方法,所述正相柱层析方法中,正相柱中的填料为300~400目的硅胶,柱中的上样比为1:15~1:25,柱洗脱中选用的洗脱剂为氯仿和丙酮的混合物,所述洗脱剂的洗脱梯度为50:1~1:1;改良碘化铋钾加碘粉作为TLC显色剂。其中这里的上样比指上样量体积与柱体积比,这里的柱体积指填料的总体积。洗脱梯度指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的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0023]优选地,步骤6所述重结晶步骤中选用二氯甲烷作为结晶溶剂,结晶方法为挥发结晶。
[002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将上述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在抑制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了血根碱,利用碱性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正相柱柱层析对生物碱进行系统分离,提高了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效率,利用重结晶对粗血根碱进行纯化,提高了血根碱的纯度,且制备出来的血根碱类单体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0027]2、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血根碱采用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了血根碱对肝纤维化生物标志增加的抑制效果,本专利技术证明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血根碱对肝纤维化的进展具有抑制效果,且本专利技术的血根碱提取物作为天然产物化合物增加了抗肝纤维化药物来源且毒性较小,为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展提供了思路。
[0028]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得到的生物碱类单体为血根碱,制备得到的血根碱不仅纯度高,而且在抑制肝纤维化药物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1H

NMR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
13
C

NMR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根碱在1μM、3μM时对HSC

T6细胞凋亡的影响水平;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根碱对经过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体重影响水平;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根碱对经过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肝重比影响水平;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生物碱类单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绿绒蒿全草,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进行过滤筛选,得到绿绒蒿全草粉末;步骤2:使用极性溶剂对步骤1得到的绿绒蒿全草粉末进行回流提取,抽滤浓缩得到浸膏;步骤3:用水捏溶浸膏,依次用非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分别得到非极性和中极性层提取物;步骤4:除去中极性层提取物中的色素物质;步骤5:利用正相柱层析进行系统性分离得到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步骤6:将得到的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进行重结晶,得到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所述粉碎过筛为90~120目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浓度60%~90%乙醇碱水溶液,所述乙醇碱水溶液的pH=8~10,所述绿绒蒿全草粉末与极性溶剂的料液比为1:8~1:12,所述回流提取的回流时间为2~4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绒蒿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溶剂为浓度80%乙醇碱水溶液,所述乙醇碱水溶液的pH=10,所述绿绒蒿全草粉末与极性溶剂的料液比为1:10,所述回流提取的回流时间为3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勇隋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融济华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