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及递送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及递送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RNA疫苗(新冠mRNA,肿瘤mRNA疫苗,circRNA疫苗)、小核酸药物(siRNA,ASO,miRNA)或其他分子药物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FDA也发布新指南来鼓励包括核酸或其他分子药物在内的相关基因治疗的创新。基因治疗利用核酸或其他分子药物作为功能分子,针对于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糖尿病和艾滋病等)进行特异性生物治疗。
[0003]基于纳米级别的递送载体是RNA疫苗、小核酸药物或其他分子药物的核心技术壁垒之一,递送载体负责保护并让核酸药物或其他分子药物成分有效被机体吸收通过各种机体细胞屏障,运送至目标部位,并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完成基因治疗、降低毒副作用。基于非病毒的核酸或其他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系统主要对脂质体、聚合物、多肽和无机化合物进行设计,更小的毒副作用使其比病毒性载体更有优势。目前对递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生成分子药物脂质递送纳米颗粒的方法,所述分子药物脂质递送纳米颗粒通过流体流动通道(2)和混流单元(30)生成,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具有用于输入第一成分的第一入口(21)、纳米颗粒收集口(22),所述混流单元(30)包括汇入通道(3),所述汇入通道(3)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成分之外的其他成分,所述汇入通道(3)处于所述第一入口(21)与所述纳米颗粒收集口(22)之间且一端与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连通,另一端为第二入口(31),所述混流单元(30)还包括构造于所述第一入口(21)与所述汇入通道(3)之间的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的通道内壁上的第一障碍结构(32),在所述第一入口(21)输入所述第一成分时,所述第一障碍结构(32)使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内的流体于所述第一障碍结构(32)靠近所述纳米颗粒收集口(22)的一侧形成卡门涡街效应形成漩涡,所述汇入通道(3)流出的流体处于所述第一障碍结构(32)所形成的所述漩涡内;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具有平行间隔的多个,各流体流动通道(2)分别具有的所述第一入口(21)汇总于同一总入口(41),各流体流动通道(2)分别具有的纳米颗粒收集口(22)汇总于同一总收集口(42),各流体流动通道(2)分别具有的用于输入同一成分的混流单元(30)的第二入口(31)汇总于同一总汇入口(43),也即各个第一入口(21)彼此并联、纳米颗粒收集口(22)彼此并联同时各个同一成分的第二入口(31)彼此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障碍结构(32)为朝向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的内侧延伸的凸起,沿着所述流体流动通道(2)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凸起的延伸长度先增大后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贵,顾燕芳,苏敏,石伶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力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