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絮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39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杨絮清理装置,涉及景观绿化飞絮清理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移动机架、设置在移动机架上用于燃烧杨絮的燃烧机构、设置在燃烧机构前方的前喷淋机构和设置在燃烧机构后方的后喷淋机构;燃烧机构包括燃气罐、套接设置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下端部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燃气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一种杨絮清理装置,通过燃烧机构将地面上的杨絮燃烧,极大提高了清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无需使用化学物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杨絮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绿化飞絮清理
,特别涉及一种杨絮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杨絮是指毛白杨等某些树木的果毛,主要是由于其轻盈而被风吹落。杨絮在空气中飘浮,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不适、过敏反应和哮喘等问题。对于哮喘和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杨絮可能加重他们的症状。在大量飘落的杨絮存在下,道路上的能见度会降低,特别是对于驾驶员来说,会影响驾驶安全。过度的杨絮飘落会扰乱生态系统,覆盖在植物上可能阻碍光合作用和气孔的正常运作,导致植物营养不良和生长受阻。杨絮可以进入电力设备的开关、绝缘子和变压器等部件中,导致设备短路和故障,威胁电网的稳定运行。杨絮在大量飘扬后,会大量堆积在地面上,清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因此,虽然杨絮在某些方面具有美观和生态功能,但其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不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杨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杨絮会不断生成和散布,导致清理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清理工作。
[0004]目前清理杨絮的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清理效率不高:目前的技术在清理杨絮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特别是在大面积杨絮积聚的情况下,清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无法完全除去:目前的技术很难彻底清除杨絮,有一些细小的杨絮很容易被忽略,或者只能清理到部分杨絮;成本较高:清理杨絮需要投入人力、设备和材料等资源,成本较高;对于大面积的杨絮清理工作,可能需要大量的预算和人力资源;对环境影响:某些清理技术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使用化学物质清洁杨絮可能会引起水质污染或其他环境问题。
[0005]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清理杨絮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清理效率和效果,降低成本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杨絮清理装置。
[0007]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移动机架、设置在移动机架上用于燃烧杨絮的燃烧机构、设置在燃烧机构前方的前喷淋机构和设置在燃烧机构后方的后喷淋机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燃气罐、套接设置的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下端部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燃气喷头,内壳体内部设置有燃气管,燃气管与燃气喷头连通,燃气管通过输气管与所述燃气罐连通。
[0008]所述外壳体内壁底部四角和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块,其中两组上下对应的连接块之间设置有丝杆,另外两组上下对应的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滑动杆;所述丝杆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滑动杆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
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竖向的通孔,其中两个固定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另外两个固定块与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
[0009]所述内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缺口,所述缺口处连接有匚字形的框板,缺口一侧的内壳体外壁上设置转轴,所述框板顶部一角与所述内壳体上的转轴固定连接;当框板转到最底端时,所述框板底部与内壳体底部平齐。
[0010]所述燃气喷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靠近所述移动机架一侧的内壁上以及所述框板的内壁上。
[0011]所述后喷淋机构包括水箱和后喷淋框体,所述后喷淋框体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所述水箱设置于移动机架内,所述水箱通过输水管与后喷淋框体内腔连通,所述后喷淋框体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淋水喷头,所述淋水喷头与所述输水管连通。
[0012]所述燃气罐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
[0013]所述前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移动机架一侧的前喷淋框体,所述前喷淋框体内设置有灭火材料储存桶,灭火材料储存桶内设置有灭火材料;前喷淋框体内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灭火材料喷淋头,所述灭火材料喷淋头与灭火材料储存桶内部连通。
[0014]所述移动机架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一侧设置有对称的扶手。扶手上设置有控制燃气喷头、淋水喷头以及灭火材料喷淋头的开关。
[0015]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内部的空腔连通设置为风道,所述风道的顶部设置有灰渣收集箱,灰渣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固定机架,所述电机固定机架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风扇叶片,灰渣收集箱与电机固定机架之间设置有隔网,灰渣收集箱一侧设置有盖体。
[0016]丝杆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7]内壳体外壁的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8]杨絮的灰渣收集采用吸尘器的原理,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叶片,产生负压并吸进空气和杨絮的灰渣。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一种杨絮清理装置,通过燃烧机构将地面上的杨絮燃烧,极大提高了清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无需使用化学物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燃气喷头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上的杨絮进行燃烧,边角处通常堆积较厚的杨絮,也可以较好较快的对其进行处理;后喷淋机构是用于喷淋水的,杨絮燃烧之后在地面喷洒一层水雾,用于喷灭火星;前喷淋机构是用于喷灭火材料的,当不慎起火时可以及时灭火;将地面上的杨絮燃烧掉之后,杨絮的灰渣采用吸尘器的原理进行收集,保证了路面的整洁卫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隐藏部分外壳体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1、移动机架;4、连接块;5、丝杆;6、滑动杆;7、固定块;8、框板;10、电机固定机架;11、灰渣收集箱;201、外壳体;202、内壳体;203、燃气喷头;204、燃气罐;205、输气管;301、水箱;302、后喷淋框体;303、输水管;304、淋水喷头;901、前喷淋框体;902、灭火材料喷淋头;101、万向轮;102、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絮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架(1)、设置在移动机架(1)上用于燃烧杨絮的燃烧机构、设置在燃烧机构前方的前喷淋机构和设置在燃烧机构后方的后喷淋机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燃气罐(204)、套接设置的外壳体(201)和内壳体(202),所述内壳体(202)下端部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燃气喷头(203),内壳体(202)内部设置有燃气管,燃气管与燃气喷头(203)连通,燃气管通过输气管(205)与所述燃气罐(20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絮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01)内壁底部四角和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块(4),其中两组上下对应的连接块(4)之间设置有丝杆(5),另外两组上下对应的连接块(4)之间设置有滑动杆(6);所述丝杆(5)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块(4)之间转动连接,滑动杆(6)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块(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202)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上开设有竖向的通孔,其中两个固定块(7)与所述丝杆(5)螺纹连接,另外两个固定块(7)与所述滑动杆(6)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絮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02)的底部一侧设置缺口,所述缺口处连接有匚字形的框板(8),缺口一侧的内壳体(202)外壁上设置转轴,所述框板(8)顶部一角与所述内壳体(202)上的转轴固定连接;当框板(8)转到最底端时,所述框板(8)底部与内壳体(202)底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杨絮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喷头(203)设置在所述内壳体(202)靠近所述移动机架(1)一侧的内壁上以及所述框板(8)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济宁市任城区城市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