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35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属于门诊护理技术领域。该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手部支撑组件,基座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为矩形板,竖板沿横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横板上,竖板的一侧板面设有滑槽,滑槽沿横板长度方向设置,手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块、支撑座、第一电机和按摩轮,支撑座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支撑座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撑座顶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座的中空结构内,按摩轮位于第一通孔内,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能在第一通孔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用户需要略微活动时或者不同的人使用时,能够轻松地对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位置进行调节和手部按摩的效果。行调节和手部按摩的效果。行调节和手部按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门诊护理
,具体涉及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即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的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时为了避免输液部位脱针或刺穿静脉血管的事故发生,需要手长时间不能乱动,容易造成手部僵直不适,这时就需要用到手部支撑装置,来使得手能够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减免手长时间不动带来的不适。
[0003]在门诊输液中,由于输液时间较长,患者有时需要靠在椅子上进行休息,有时需要变换姿势稍微活动,手的位置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变,且不同的人手臂长度不同,而现有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能够用户手部处于自然状态下,使手部保持自然弯曲的舒适状态,但是其只能固定在一处,用户需要略微活动时或者不同的人使用时,位置调节不便,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包括:
[0006]基座,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为矩形板,所述竖板沿横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横板上,所述竖板的一侧板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横板长度方向设置;
[0007]手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块、支撑座、第一电机和按摩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按摩轮包括按摩底座和多个按摩半球,所述按摩底座位于第一通孔内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能在第一通孔内转动,所述按摩底座上表面与支撑座上表面平滑过渡,各按摩半球固定连接于按摩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与电源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手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滑块上,所述竖板上还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滑槽平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电机与电源连接。
[0009]较佳地,所述手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设有三挡,分别为前进档、倒退档和空档,所述竖板上还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滑槽平行,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一电机与按摩底座之间,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于支撑座上,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0010]较佳地,所述按摩半球包括一个大按摩半球和多个小按摩半球,所述大按摩半球设于掌心位置,各小按摩半球以大按摩半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所述按摩底座上。
[0011]较佳地,所述支撑座上表面为弧形,贴合人手掌内一侧。
[0012]较佳地,所述大按摩半球表面粗糙,各小按摩半球表面光滑。
[0013]较佳地,所述横板上表面为沿其长度方向的弧形槽。
[0014]较佳地,所述横板上表面和竖板上滑槽所在一侧的表面设有保暖软垫。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包含滑块的手部支撑组件,能够实现手部支撑组件的位置调节,用户需要略微活动时或者不同的人使用时,能够轻松地对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按摩轮,按摩轮的粗糙大按摩半球能够对患者手心按摩,使患者手发热变暖,按摩轮的光滑的小按摩半球能够帮助患者,在保证不发生脱针或刺穿静脉血管的事故的前提下,小幅度活动手指关节,避免僵硬,提高患者输液的舒适度;通过设置第二电机和第一齿条,能够电动控制手部支撑组件进行稳定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横板,2.竖板,21.滑槽,22.滑块,23.第二齿条,3.第二电机,31.第一直齿轮,4.支撑座,41.第一电机,42.按摩底座,43.大按摩半球,44.小按摩半球,5.变速箱,51.第二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提供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手部支撑组件,基座包括横板1和竖板2,横板1为矩形板,螺栓连接于医院门诊椅子扶手上,竖板2沿横板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横板1远离椅子的一侧,竖板2靠近椅子的一侧板面底部设有滑槽21,滑槽21沿横板1长度方向设置,竖板2上与滑槽21所在相同的一侧板面上还设有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底面上焊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滑槽21平行,手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块22、支撑座4、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3和按摩轮,支撑座4通过螺栓连接于滑块22的顶面与滑槽21滑动连接,支撑座4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撑座4顶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电机41固定连接于支撑座4的中空结构内,按摩轮包括按摩底座42和多个按摩半球,按摩底座42位于第一通孔内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上,且能在第一通孔内转动,按摩底座42上表面与支撑座4上表面平
滑过渡,各按摩半球固定连接于按摩底座42上表面,第一电机41与电源连接,第二电机3螺栓连接于滑块22上支撑座4旁,位于支撑座4与竖板2之间,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1,第一直齿轮31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电机3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支撑座4上连接手部固定带。
[0025]工作原理:
[0026]患者坐于医院门诊椅子上,启动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直齿轮31转动,使第一直齿轮31在第一齿条上沿第一齿条移动,第二电机3随之移动,同时带动滑块22在滑槽21内移动,螺栓连接在滑块22上的支撑座4随之移动,当支撑座4位于合适位置时,患者可以将手放置在支撑座4上,实现了用户需要略微活动时或者不同的人使用时,能够轻松地对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且通过设置第二电机3,当活泼的小孩使用时,可以在调节时缓慢稳定,减免脱针或刺穿静脉血管的事故发生。
[0027]实施例2:
[0028]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手部支撑组件,基座包括横板1和竖板2,横板1为矩形板,螺栓连接于医院门诊椅子扶手上,竖板2沿横板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横板1远离椅子的一侧,竖板2靠近椅子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包括横板(1)和竖板(2),所述横板(1)为矩形板,所述竖板(2)沿横板(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横板(1)上,所述竖板(2)的一侧板面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沿横板(1)长度方向设置;手部支撑组件,包括滑块(22)、支撑座(4)、第一电机(41)和按摩轮,所述支撑座(4)通过滑块(22)与所述滑槽(2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4)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座(4)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机(41)固定连接于支撑座(4)的中空结构内,所述按摩轮包括按摩底座(42)和多个按摩半球,所述按摩底座(42)位于第一通孔内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上,且能在第一通孔内转动,所述按摩底座(42)上表面与支撑座(4)上表面平滑过渡,各按摩半球固定连接于按摩底座(42)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41)与电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3)固定连接于滑块(22)上,所述竖板(2)上还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滑槽(21)平行,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1),所述第一直齿轮(31)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电机(3)与电源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手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