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14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壳体内部开设有上线槽,下壳体内部开设有下线槽,上线槽和下线槽卡合形成一个闭合的腔室,腔室能够容纳导线,腔室的两侧开设有穿线孔,穿线孔贯穿装置主体,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配电系统,该装置在使用时,当电线穿过该装置后,多余的电线能够在上线槽和下线槽形成的腔室内缠绕,达到理线的效果,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电力系统中从降压配电变电站(高压配电变电站)出口到用户端的这一段系统称为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和直接向终端用户分配电能的一个电力网络系统;
[0003]而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是一种用于与配电系统中,对配电线路网进行整理的装置;
[0004]然而现有的配电系统中,在进行电线的接线时,往往会存在一个配电柜(箱)内同时接入大量的电线,这些电线长短不一,杂乱无章,导致在进行另外接线或者需要维修线路时,电线的处理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配电系统中,在进行电线的接线时,往往会存在一个配电柜(箱)内同时接入大量的电线,这些电线长短不一,杂乱无章,导致在进行另外接线或者需要维修线路时,电线的处理难度极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本专利技术中装置主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部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合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开设有能够卡合后形成闭合腔室的上线槽和下线槽,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当电线穿过该装置后,多余的电线能够在上线槽和下线槽形成的腔室内缠绕,达到理线的效果,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所述上壳体内部开设有上线槽,所述下壳体内部开设有下线槽,所述上线槽和所述下线槽卡合形成一个闭合的腔室,所述腔室能够容纳导线,所述腔室的两侧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贯穿所述装置主体,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然后将电线通过穿线孔穿过该装置,再将多余的电线绕接在下线槽的内部,然后重新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合,并通过固定板将其固定锁紧,保证所有的电线长度一致,实现电线的整理;
[0009]该装置通过将装置主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部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合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开设有能够卡合后形成闭合腔室的上线槽和下线槽,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当电线穿过该装置后,多余的电线能够在上线槽和下线槽形成的腔室内缠绕,达到理线的效果,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
[0010]优选的,所述穿线孔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穿线套,穿线套的设置可以使电线穿过该装置后,穿线套一方面套紧电线防止电线拉断,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线的磨损,保证电线的
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穿线孔的内壁还开设有卡槽,所述穿线套的外部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卡合在所述卡槽内,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穿线套在安装后,卡环卡合在卡槽内,从而达到了防止穿线套被异常拉出的现象,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
[0012]优选的,所述穿线套和所述卡环均采用两瓣式结构,所述卡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凹口和对接凸起,两瓣所述卡环拼接后,其中一个所述卡环上的对接凸起卡合在另一个卡环上的对接凹口内,这样可以使穿线套在进行安装时直接从电线的两侧夹紧电线,安装方便快捷,而卡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凹口和对接凸起,两瓣卡环拼接后,其中一个卡环上的对接凸起卡合在另一个卡环上的对接凹口内,这样可以保证穿线套和卡环在进行卡合时对位准确,卡合后不易异常分离。
[0013]优选的,所述下线槽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绕线柱。
[0014]优选的,所述上线槽内部安装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所述上线槽的内壁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压线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绕线柱的尺寸匹配所述通孔的尺寸,绕线柱的设置使得电线在腔室内进行缠绕时更整齐,而压线板的设置使得当电线在下线槽内缠绕完成后,压线板能够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压紧电线,这样可以保证电线在腔室内的整齐。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件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弹性部件采用弹簧或者弹片。
[0016]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四个拐角上均开设有对位轴孔,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四个拐角上均安装有对位轴,所述对位轴插合在所述对位轴孔内。
[0017]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腔室的位置嵌设有透镜。
[0018]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通过所述上线槽和所述下线槽卡合形成的腔室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腔室等距分布。
[0019]专利技术中,装置主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部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合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开设有能够卡合后形成闭合腔室的上线槽和下线槽,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当电线穿过该装置后,多余的电线能够在上线槽和下线槽形成的腔室内缠绕,达到理线的效果,避免出现电线过多杂乱的现象;
[0020]专利技术中,穿线孔的内壁还开设有卡槽,穿线套的外部安装有卡环,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穿线套在安装后,卡环卡合在卡槽内,从而达到了防止穿线套被异常拉出的现象,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且该装置中穿线套和卡环均采用两瓣式结构,这样可以使穿线套在进行安装时直接从电线的两侧夹紧电线,安装方便快捷;
[0021]专利技术中,下壳体的上表面四个拐角上均开设有对位轴孔,上壳体的下表面四个拐角上均安装有对位轴,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当上壳体和下壳体在进行组装时,对位轴能够与对位轴孔相互对位卡合,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对位准确,并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专利技术中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专利技术中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专利技术中穿线套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专利技术中穿线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专利技术图5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专利技术中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专利技术中压线板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固定板;2、穿线套;3、穿线孔;4、装置主体;401、下壳体;402、上壳体;5、透镜;6、下线槽;7、对位轴孔;8、绕线柱;9、卡环;10、上线槽;11、对位轴;12、压线板;13、卡槽;14、对接凸起;15、对接凹口;16、弹性部件;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8,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克服了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配电系统中,在进行电线的接线时,往往会存在一个配电柜(箱)内同时接入大量的电线,这些电线长短不一,杂乱无章,导致在进行另外接线或者需要维修线路时,电线的处理难度极大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中装置主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部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合连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开设有能够卡合后形成闭合腔室的上线槽和下线槽,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当电线穿过该装置后,多余的电线能够在上线槽和下线槽形成的腔室内缠绕,达到理线的效果,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4)包括上壳体(402)和下壳体(401),所述上壳体(402)和下壳体(40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1),所述上壳体(402)和下壳体(401)上的固定板(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402)内部开设有上线槽(10),所述下壳体(401)内部开设有下线槽(6),所述上线槽(10)和所述下线槽(6)卡合形成一个闭合的腔室,所述腔室能够容纳导线,所述腔室的两侧开设有穿线孔(3),所述穿线孔(3)贯穿所述装置主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3)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穿线套(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3)的内壁还开设有卡槽(13),所述穿线套(2)的外部安装有卡环(9),所述卡环(9)卡合在所述卡槽(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系统用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套(2)和所述卡环(9)均采用两瓣式结构,所述卡环(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凹口(15)和对接凸起(14),两瓣所述卡环(9)拼接后,其中一个所述卡环(9)上的对接凸起(14)卡合在另一个卡环(9)上的对接凹口(15)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陈晓亮姚金剑刘洁岩李君燕崔成龙武雄伟秦井美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