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1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损坏内饰件的情况下,对内饰件进行矫形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有支座和无杆气缸等,支座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无杆气缸,还包括有更换机构和定位机构,矫正架后侧设有更换机构,支座下侧设有定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的效果矫正架、伸缩块、热风机、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之间的配合,能够在内饰件软化后,立马对内饰件进行矫形工作,避免内饰件矫形时,内饰件表面已定型,如此能够防止内饰件发生破损,同时通过定位板向内侧移动,能够对内饰件进行定位,避免内饰件矫形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内饰件的矫形效果。提高内饰件的矫形效果。提高内饰件的矫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饰件脱模之后,对汽车内饰件冷却的过程中,汽车内饰件可能会发现变形,为了避免汽车内饰件报废,因此需要对变形的汽车内饰件进行矫正。
[0003]专利公告号为CN21255501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压块、支撑块和风机,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座上连接有水平固定板,使用时,直接将待矫形的内饰件放置于支撑块上,然后驱动压块下移,对下方的内饰件进行压紧,如此即可对变形的汽车内饰件进行矫正,但内饰件脱模后,放置于支撑块上时,内饰件已开始冷却,可能当压块下移对内饰件进行压紧时,内饰件表面已冷却定型,此时压块难以对内饰件进行矫正,或者压块可能会将内饰件压坏,导致内饰件出现破损现象。
[0004]针对上述缺点,我们特设计一种能够在不损坏内饰件的情况下,对内饰件进行矫形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内饰件进行矫正时,内饰件表面可能已冷却定型,在压紧矫正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内饰件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损坏内饰件的情况下,对内饰件进行矫形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0006]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有支座、无杆气缸、第一滑轨、滑动架、矫正架、伸缩块和热风机,支座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无杆气缸,两个无杆气缸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矫正架,矫正架右部滑动式连接有伸缩块,伸缩块左侧和矫正架内壁之间均匀连接有直线弹簧,矫正架左下侧连接有热风机,还包括有更换机构和定位机构,矫正架后侧设有更换机构,支座下侧设有定位机构。
[0007]进一步地,更换机构包括有第二滑轨、固定块、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矫正架后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滑动架上部左侧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无杆气缸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一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上部和固定块卡接,第一齿条下部右侧为齿。
[0008]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有支架、第一螺杆和定位板,支座下侧从左至右均匀连接有支架,支架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左右两部均螺纹式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均与支座上部滑动式连接。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有推动杆、滑套、第二齿条、第一弹簧和第二齿轮,第一滑轨右部前侧连接有推动杆,第一螺杆右部连接有第二齿轮,右侧的无杆气缸下部右侧连接有滑套,滑套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下部前侧和第二齿轮
啮合,第二齿条顶部与推动杆下侧挤压配合,第二齿条上部和滑套上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有卡柱、楔形块和第二弹簧,矫正架后部左侧连接有卡柱,滑动架后部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上部左右两侧均朝向内上方倾斜设置,卡柱和楔形块挤压配合,楔形块后下侧和滑动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升起机构,升起机构包括有第二螺杆、推动架和抬升架,支座前下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螺纹式连接有推动架,推动架上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抬升架,抬升架和支座滑动式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有水箱、软管和水泵,两个无杆气缸上部后侧之间连接有水箱,水箱右前侧连接有水泵,水泵前侧连接有软管,软管后侧通过水泵和水箱连通,且软管右前部穿过矫正架和伸缩块连接并连通。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橡胶套,支座底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套接有橡胶套。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达到了的效果矫正架、伸缩块、热风机、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之间的配合,能够在内饰件软化后,立马对内饰件进行矫形工作,避免内饰件矫形时,内饰件表面已定型,如此能够防止内饰件发生破损,同时通过定位板向内侧移动,能够对内饰件进行定位,避免内饰件矫形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内饰件的矫形效果。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推动杆、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能够在内饰件矫形过程中,根据内饰件宽度的变化,扩展定位板之间的间距,避免定位板挤压内饰件,加强内饰件的矫形效果。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卡柱和楔形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对旋转后的矫正架进行增阻,避免矫正架进行转动,提高矫正架旋转后的稳定性。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抬升架上移动将内饰件抬升,能够加快内饰件的散热速度,提高内饰件的冷却效率。
[0018]5、本专利技术通过水泵运作往伸缩块内部注入冷水,能够对伸缩块进行冷却,使得伸缩块对内饰件矫形时,也对内饰件进行冷却,提高内饰件的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矫正架和伸缩块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更换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更换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卡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位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升起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推动架和抬升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1_支座,2_无杆气缸,3_第一滑轨,4_滑动架,5_矫正架,51_伸缩块,6_热风机,7_更换机构,71_第二滑轨,72_固定块,73_第一齿条,74_第一齿轮,8_定位机构,81_支架,82_第一螺杆,83_定位板,9_推动机构,91_推动杆,92_滑套,93_第二齿条,94_第一弹簧,95_第二齿轮,10_卡位机构,101_卡柱,102_楔形块,103_第二弹簧,11_升起机构,111_第二螺杆,112_推动架,113_抬升架,12_冷却机构,121_水箱,122_软管,123_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支座1、无杆气缸2、第一滑轨3、滑动架4、矫正架5、伸缩块51、热风机6、更换机构7和定位机构8,支座1底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套接有橡胶套,橡胶套能够增强支座1的稳定性,无杆气缸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无杆气缸2分别安装于支座1顶部左右两侧,第一滑轨3滑动式连接于两个无杆气缸2之间,滑动架4滑动式连接于第一滑轨3上,矫正架5转动式连接于滑动架4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有支座(1)、无杆气缸(2)、第一滑轨(3)、滑动架(4)、矫正架(5)、伸缩块(51)和热风机(6),支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无杆气缸(2),两个无杆气缸(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轨(3),第一滑轨(3)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4),滑动架(4)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矫正架(5),矫正架(5)右部滑动式连接有伸缩块(51),伸缩块(51)左侧和矫正架(5)内壁之间均匀连接有直线弹簧,矫正架(5)左下侧连接有热风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更换机构(7)和定位机构(8),矫正架(5)后侧设有更换机构(7),支座(1)下侧设有定位机构(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更换机构(7)包括有第二滑轨(71)、固定块(72)、第一齿条(73)和第一齿轮(74),矫正架(5)后侧连接有第一齿轮(74),滑动架(4)上部左侧连接有固定块(72),两个无杆气缸(2)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滑轨(71),第一第二滑轨(71)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齿条(73),第一齿条(73)上部和固定块(72)卡接,第一齿条(73)下部右侧为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8)包括有支架(81)、第一螺杆(82)和定位板(83),支座(1)下侧从左至右均匀连接有支架(81),支架(8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螺杆(82),第一螺杆(82)左右两部均螺纹式连接有定位板(83),定位板(83)均与支座(1)上部滑动式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动机构(9),推动机构(9)包括有推动杆(91)、滑套(92)、第二齿条(93)、第一弹簧(94)和第二齿轮(95),第一滑轨(3)右部前侧连接有推动杆(91),第一螺杆(82)右部连接有第二齿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英陆馨邓杨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尔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