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08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包括电路板组,电路板组包括若干个间距设置的点火控制电路板,每个点火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注胶体,注胶体完全覆盖点火控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引脚焊锡,注胶体在点火控制电路板相对的两侧的形状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点火控制电路板上新增注胶体,通过注胶体对元器件及焊接部位进行良好的保护与固定,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松动或脱落,也避免外界的水分、灰尘、静电等对产品性能的干扰;注胶体在点火控制电路板的两侧具有不同形状,其中一侧呈梯形体结构,另一侧呈圆柱体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稳定,起到稳固包覆保护的同时减少了胶残留问题,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民爆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雷管生产工艺中,通常将焊接有引火件和雷管脚线的点火控制电路板装入雷管火管,对雷管火管进行卡口密封即可完成电子雷管的装配。
[0003]通常,上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的一端焊接引火件,另一端焊接雷管脚线,点火控制电路板上也焊接有多个电子元器件,一般裸露在外,无保护措施。当电子雷管受到振动作用时,裸露的元器件、焊点等极易松动,甚至脱落,因而会影响电子雷管的可靠性,并且外界的水分、灰尘、静电等干扰因素也极易对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极易导致后期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及后期爆破现场应用时产生不稳定现象,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包括电路板组,所述电路板组包括若干个间距设置的点火控制电路板,每个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注胶体,所述注胶体完全覆盖点火控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引脚焊锡,所述注胶体在点火控制电路板相对的两侧的形状不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的间距为8.0
±
0.1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为元器件和引脚焊锡,与元器件同侧的注胶体呈梯形体结构,注塑时与下模配合,与引脚焊锡同侧的注胶体呈圆柱体结构,注塑时与上模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体结构上设有凹槽和减胶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减胶口呈圆形结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2mm、0.2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和减胶口分别设置于圆柱体结构的两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正面设有元器件,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背面设有引脚焊锡。
[0013]进一步的,所述注胶体的尺寸为5.66*16.5*5.58mm,注胶量为0.3g。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组相对的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在点火控制电路板上设计注胶体,利用注胶体完全覆盖各点火控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引脚焊锡,从而对元器件及其焊接部位起到良好的保护与固定作用,防止元器件、焊点在机械振动等外力作用下松动
或脱落,也避免了外界的水分、灰尘、静电等对产品性能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抗振性能;注胶体在点火控制电路板的两侧具有不同形状,其中一侧呈梯形体结构,注塑时与下模配合,利用梯形体包覆元器件,稳定包覆保护的同时减少用胶量,另一侧则呈圆柱体结构,注塑时与上模配合,圆柱体结构上设有凹槽和减胶口,设计圆柱体结构是为了将模具上框选封胶位置调整至最小,其余位置在模具中全部避空,减小毛边以及规避零件干涉的风险,通过设计减浇口减少了胶残留问题,使胶料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可通过整体贴片、回流焊、胶封等工序高效完成整版制备,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未注塑注胶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直径为6.0
±
0.1mm,侧面尺寸为5.66
±
0.1mm,长度为34.5
±
0.5mm,包括由多个点火控制电路板2等间距连接而成的电路板组1,等间距的设计方便了各点火控制电路板2上元器件的焊接,同时能够简化低压注塑的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相邻两个点火控制电路板的间距为8.0
±
0.1mm,实际间距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每个点火控制电路板2正面均设有元器件,每个点火控制电路板2背面均设有引脚焊锡,在每个点火控制电路板2上形成注胶体3并保证注胶体3能够将元器件和引脚焊锡完全覆盖起来,注胶体3尺寸5.66*16.5*5.58mm,注胶量0.3g,材质NA胶,注胶体3可对元器件及其焊接部位起到保护与固定的作用,防止元器件、焊点在机械振动等外力作用下松动或脱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抗振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注胶体3的保护作用并同时减少用胶量,本技术巧妙地将点火控制电路板2相对两侧的注胶体3设计成两种形状,位于元器件同一侧即点火控制电路板2正面的注胶体3呈梯形体结构(朝下,即注塑时与下模配合),位于元器件另一侧即点火控制电路板2背面的注胶体3呈圆柱体结构(朝上,即注塑时与上模配合),圆柱体结构一端设有凹槽4,用于提高整体封胶时的结合力,圆柱体另一端设有圆形的减胶口5,直径和高度分别为2mm、0.2mm,可防止胶残留,提高胶料利用率。为实现精准定位,本技术额外地在电路板组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定位孔6,定位孔6共设置有两个。
[00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24]1)、备料,置于静电箱中;
[0025]2)、PCB拼版、制版;
[0026]3)、锡膏印刷:锡膏保管温度为0

10℃,锡膏回温时间为3

4h,锡膏搅拌时间为1

3min;
[0027]4)、贴片;
[0028]5)、回流焊:于110

170℃条件下以1.2

1.8℃/s升温,预热温度为75

110℃,预热时间为90

120s,回流温度为139℃以上,回流时间为60

100s,最高温度为165

175℃;该步骤为整版回流焊,保证每个电路板上焊接效果均匀;
[0029]6)、使用AOI进行视觉检测;
[0030]7)、分板;
[0031]8)、注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组,所述电路板组包括若干个间距设置的点火控制电路板,每个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注胶体,所述注胶体完全覆盖点火控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引脚焊锡,所述注胶体在点火控制电路板相对的两侧的形状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的间距为8.0
±
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控制模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为元器件和引脚焊锡,与元器件同侧的注胶体呈梯形体结构,注塑时与下模配合,与引脚焊锡同侧的注胶体呈圆柱体结构,注塑时与上模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点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刚赵先锋潘之炜胡广仁周旭周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